刘信德
“修身”出自《禮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者,必先修心,心至,则无往而不利”。“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是一种心态、一种情趣,更是一种惊心的境界。古人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有什么样的修养,就有什么样的作为。一路走来,我如何做到修身致远,砥砺前行的呢?
一、“敬”是修身养性的基础
在《修身养德,不可不敬》一文中提到敬天地、敬父母、敬长辈,还有一种敬就是敬业,也就是我们长挂嘴边的“爱岗敬业,敬业乐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地超过了责任感。”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满怀一腔热血布衣草鞋走向晓庄,让中国的教育在贫困中放出曙光。想当年曾有住着泥房子、用着泥桌子、教着泥娃子的半农半群的民办教师群,更有用自己可怜的工资为学生垫付书本费却因自己交不起医药费而郁郁而死的山区教师……?他们对教育的坚守、对教育的执着令我感动。而我,已在三尺讲台前辛勤耕耘了二十余载,从偏远的村小到不通公路的完小到镇中心学校,再到如今离城区最边远的农村小学,一路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之后,我愈来愈感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
二、“静”是对有成就的人的考验
“静以修身”,是一种境界。“静”意味着一种孤独,对于孤独的承受是一个人的精神的考验。纵观历史,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考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能在繁琐的日常教学中,“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做人”。“静”,即心无旁骛,不为外界物欲横流所动;“潜”,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拥有一颗淡泊名利之心,宁静而致远。李老师是我的老师,在我是学生时,李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工作认真的老师。毕业后,回到了母校,和李老师成为了同事,又对她多了一层了解:是一个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人。李老师每天早出晚归,教室、办公室、食堂三点一线成了她每天工作的全部。除了上课,就是在办公室批改作业,钻研教材,与青年教师交流等等。李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初中毕业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师生、中专生、大学生,也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李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正是因为李老师爱岗敬业,才会有如此卓越的成就,她只是千千万万乡村教师的缩影。这不仅体现了李老师崇高的师德,也折射出其良好的修养。
三、“严以修身”,重在修,要在严
“严以修身”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是价值观层面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之“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一定要坚定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在党言党,在党爱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根据“四有好教师”的要求,一定要有扎实的学识,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老师不能满足于装满自己的“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时时有“活水”,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我从1996年中师毕业分配到小学工作开始自考,2000年到初中开始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以上的学历。现在,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我仍然不放松学习。每周坚持上4节小学毕业班的语文作文课,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在2017年隆昌县教育系统第一届优秀人才递进培养班学习时余局长发给每位学员的《先生》和《论语》两部教育著作。不但增长了我的专业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是以“严”修己身,将“修身”变为习惯。修身是党员教师的必修课,真正提高修养就必须战胜自己。有的党员教师抵挡不住糖衣炮弹的侵蚀,就是因为修身“不严”,认为“大事不犯错,小事没关系”,最终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多少落马的官员的忏悔录告诫我们,贪污、腐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由小及大,逐步腐败的路程,多少人是从“一顿饭”、“几百元”开始的。因此,在修身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秉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时刻以“法”为镜,照一照自己的思想;以“规”为尺,量一量自己的行为。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严”修己身,以“德”立声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持之以恒,将“修身”变为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学“礼”修德,率身垂范
著名史学家穆礼先生指出,“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的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孔子在《论语》中论述:“不学礼,无以立。”我国是礼仪之邦,“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人在讲礼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礼仪,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文明。让我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我校举行了“拜师礼”仪式:一拜感谢老师人生路开启,再拜感谢老师言传身教培育恩,三拜感谢老师厚德博学铭记心。通过“拜师礼”让学生懂得尊敬老师。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常在说服学生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说服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秉承敬业、静心、严修己身、学礼修德,修身致远,砥砺前行,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