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2019-06-11 09:53李若颜吴莲香
知识文库 2019年3期
关键词:供水车间分配

李若颜 吴莲香

辅助生产费用在《成本管理会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在对于这部分的讲解中往往会出现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没劲的状况。老师花了很长时间讲解,学生们却感觉枯燥乏味,繁琐不堪。一味的灌输式教育和照着PPT、课本教学方法似乎在这里行不通,所以教学方法急需进行改革。

1 现状及原因

1.1 缺乏案例讲解

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接触的是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很少,对新出现的概念不了解,而教师对概念讲解不重视,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用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直接分配法是指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而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的分配方法"。其实在对“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讲解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举例讲解,如:甲同学今天借乙5.2元买了水果,下午乙忘带饭卡借了甲5元买了掉渣饼,俩个人说那就不考虑我们互相借的钱了,俩清了哦,这样的说法更能让学生理解并接受。

1.2 板书不简洁、直观

对于每种分配法,老师在讲解时往往在PPT上做出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虽然相比于文字而言,表格信息经过整理,更清晰明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张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往往占了一整页PPT,条框众多,每种分配方法都以这种方法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老师在讲解时可以变换形式。

1.3 没有很好的和学生互动,一个人的课堂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有的老师在讲解辅助生产费用的5种方法时一味地对着PPT和课本讲解,计算量大、容易算错而且内容繁琐不堪,没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整个课堂索然无味。

2 新的教學设计

2.1 可用对比法

老师在讲解中应该做到详略得当,让学生知道核心点是什么,应避免的误区在哪里,这样才能利于学生的学习。如:直接分配法要注意的是该种方法不是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没有相互分配,只是不考虑;交互分配法要注意的是需计算俩次分配率,先对内分配,再对外分配;计划成本分配法不像其他四种方法求分配率,是因为题目给定了计划分配率,所以可以看出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必先解出分配率的。

2.2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

可以在对问题的讲解中,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思考,有利于降低学生对该部分学习的反感与抵触。如:顺序分配法的原理为谁受益少谁先分配,先分配的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我们平时讲的是俩个辅助生产车间的分配,那如果是三个或者多个辅助生产车间的分配顺序是怎样的呢?

2.3 图文结合方式

大篇的文字远远不如有条理的表格,而表格比不上简洁的图形。我认为图形配上文字作补充是最适合的。如: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案例讲解: 某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待分配费用为7100元,供水车间为32361元,假设每度电的计划成本为0.6元,每吨水的计划成本为3元。

下表是老师讲解每次必定用到的辅助生产费用表:

供水车间生产成本实际2361+1920=34281(元)。

我们可以用简洁的图形和文字结合来计算该题.

我们可以很容易算出: 基本生产车间分配的费用为960+1956=2916元,行政管理部门分配的费用为9690+2782=35472元,供电车间计划生产成本为20950*0.6 =12570元,供水车间计划生产成本为10596*3 =31788元。(在列分录时:供电车间实际生产成本7100+4050=11150,和计划成本12570相比节约了1420,所以计入贷方,同理供水车间超支2493,计入借方,差额1073元计入管理费用)

学生也很容易地做出会计分录了。

3 总结

在对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中应该挣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用更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我认为,让学生自主思考,往往比灌输式教育更好,同时教学中用简洁的图形和文字结合更直观,可以使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本文是我对辅助生产费用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与建议,自己可能尚有没考虑到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供水车间分配
山西力推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叠压供水技术在城市供水中的应用分析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超过定额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农村片区供水模式探究
“扶贫车间”拔穷根
A7_p69
阅读理解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