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芝
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会按照相应评估指标,通过科学评价手段,对教师教学做出客观评估,以帮助教师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以便按照扬长避短原则,有针对性展开教学调整与优化,是促进高校教育水平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制定出合理且水平较高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将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分析为切入点,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展开全面探究,期望能够为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启示。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1 普适性
在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构建人员需要对高校教学综合情况展开全面考察,应明确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确保体系建设既能反映出某个专业特色,同时还能普遍适用于其他学科门类与专业。
1.2 客观性
为保证最终指标体系使用质量,体系应满足可操作、可测等方面要求,构建人员要在对综合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因素重要程度,对其权重进行确定,要尽量保证评价指标设置客观性。
1.3 持续性
由于实际教学很容易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影响属于动态化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学指标体系设置也要保持动态,要确保体系建设持续性,应能够随着教学改革而随之发生改变,确保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功能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1.4 定量、定性
任何体系建设都要从教学实践情况出发,要结合实情,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进行构建。应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出相应评价等级,以通过优、良、中、及格与差几个等级,对教师教学展开科学评估。
1.5 易评性
在理论层面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较为容易,但是实际操作时,很容易会因为各项因素影响,而导致执行受阻。所以在进行体系制定过程中,要保证项目内容精炼度,应突出重点,保证体系易评度,确保其可操作性以及可测性能够达到相应水平。
2 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式方法
2.1 客观分析评价主体
教学评价系统性、复杂性以及多维性特征较为突出,并不是单一活动过程。如果评价主体不同,对其进行评价的标准与要素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在进行体系设计之前,设计者应先以共同价值标准为依据,对评价主体工作方法、性质以及任务等展开分析,以按照评价主体进行相应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教学评价主体主要分为教师、学生、专家以及管理者四种,在此重点对学生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展开分析:①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学活动主要参与者,也是教学评价重要主体,学生会按照学习直观感受,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目前,学生评价是唯一可以展开大范围可量化的测评手段,数据采集面相对较大,可信课程相对较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不仅能够真正了解到教学状况,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主体,能够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②教师自评。组织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反思,明确自身教学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促使教师加大对教育任务与目标等内容的研究力度,能够切实对其教学能力进行优化。根据大量实践证明,引导教师参与到评价之中,可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能够切实提升其教学书评追求意识,对其教学能力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2.2 科学展开体系设计
(1)在进行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按照评价主体,合理对体系目标层次进行设置,要保证两者之间的对应性。按照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目标等,建议将指标体系设置为三个层次:①评价方位。按照评价主体,将其分为四个方位,分别对应不同的主体;②评价分项,主要以教学工作面覆盖为主;③评价要素。为保证指标体系可行性,评价者应设置若干个评价要素,要以此为依据,展开具体测评。由于主体不同,所设置的评价要素也要保持一定差异,应保证要素针对性。例如在实施专家评价时,要对教学文件与大纲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但在学生评价中,并不设置此评价指标等。所有评价要素都要设有明确内涵,要按照内涵完成相应评价标准设置,以为体系具体执行提供保障。
(2)指标评价标准设置,是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重难点,是评价方案成败关键,设计人员要制定出与高校教育相符的评价标准,以对整体评价方案质量进行保障。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发现,设计人员可按照教学目标,制定定量、定性测量方式与评价标准,要保证评价标准量化水平,确保所有标准都可进行实际测量。
(3)权重设置是指标体系设计另一难点,一般建议运用两两对比手段,通过对指标重要程度的比较,对指标操作可能性进行明确,进而确定指标要素权重。例如在学生评价中,教学态度占有极大比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学生也容易对教师教学态度做出客观评估,所以教学态度便会成为学生评价中较为重要的指标。
(4)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开展基础与前提,也是评价工作开展根本。按照指标体系,可展开管理者、学生以及专家等多方评价模式。因为一些因素影响,在实际进行全方位评价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目前多以教师自评以及学生评价为主,管理者评价与专家评价展开难度相对较大,无法每一学期都进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5)在实踐过程中,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某一指定对象展开全面评估,评价所得结果可以将教学现状真实反映出来,能够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多有利信息。高校要在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一段时间后,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对其展开调整与完善,以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一致性进行保证,进而保障最终教学评价有效性。
3 结语
通过本文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相关内容的论述,对指标体系建设原则与具体建设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各高校要明确认识到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课堂教学以及高校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要严格按照体系构建原则,结合高校办学特色以及教学目标等综合因素,科学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便通过合理选择评价主体以及确定权重等手段,构建起健全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为高校办学、发展提供相应支持。
(作者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