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冰
【摘要】 生物是一门生活学科,离不开生活的土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情境,在课堂上巧妙地穿插生活实例、生活现象,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体验生物学科的价值。
【关键词】 生物课堂 生活实例 生活现象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很多知识点都涉及到生活,如色盲、植物的无菌栽培、糖尿病、艾滋病、地中海贫血、唐氏宝宝等,课本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也是近年来考试命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一特征反映了生物学科离不开生活的土壤。可是,生物世界又是一个很奇特、很神秘的、很抽象的,它既与生活息息相关,又常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
因此,在教学中,广大生物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情境,在课堂上巧妙地穿插生活实例、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体验生物学科的价值。
一、从生活出发,精彩导入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有用的生物,并尽可能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生活资源来源于生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近,与学生间的感情最深,容易引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及探究欲望。广大生物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我在讲解“心率、心动周期”的知识时,我就让学生用右手摸自己的脉搏,脉搏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接着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一分钟后停止,统计大家的次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心脏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地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然后导入新课。再如,我在讲解“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时,就结合现实进行教学。很多人都想儿女双全,可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儿女双全,那么生儿生女到底是由谁决定的呢?这样的引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有趣,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这样的导入贴近生活,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二、从生活出发,自主探索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最终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新课改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我在讲授“关注合理营养”一课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日常饮食习惯,一一分析哪些食品含有什么营养,怎样搭配营养才全面,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相互讨论交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在讨论中,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自己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就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了。
三、从生活出发,复习巩固
生物课堂不仅仅在课上,更重要的是课后。课后的复习巩固可以查漏补缺,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平时布置学生作业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和考试而做题。例如学生在学习糖類、脂质、蛋白质之后,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等等。
四、从生活出发,妙用谚语
生物科学知识多,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物学现象、生物学实验等知识不但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运用生活俗语,能使生物学知识趣味化,为课堂营造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讲授有关“生物的多样性”中我国是世界上鸟类众多的国家之一,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启发学生;在讲解“植物的向光性”时,可以运用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讲解“食物链的组成”时,可以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解“条件反射的建立”时,可以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明。
五、从生活出发,运用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许多生物学的规律、现象、结论是要通过实验才得以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通过实验才得以清楚。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在讲解“生物发酵技术”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就设置了制作酸奶这一实验,先给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实验工具:新鲜牛奶、烧杯、酒精灯等,通过“灭菌——接种——密封——发酵”一系列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探索。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思考,既掌握该部分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六、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
任何知识都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学是为了用,只有运用于实践,才是发挥了真正的价值。例如,我在进行“免疫调节”教学时,由人体的免疫系统讲到人人谈之色变的艾滋病,呼吁学生洁身自好、珍爱生命,这样学生不仅理论联系了生产和生活实际,而且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实际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服务。作为一名引路人,广大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讲生物,使生物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生物的意义,从而体验到生物的魅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体会到生物课堂就在身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使“生活”成为教育的中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大大提高生物课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乾.新课改下的理科教学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 李守玉.重视联系“生活”提高教学有效性.中学生物学,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