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荣 李明 余连新
摘要:刘少奇的统一战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过渡初期,刘少奇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初步阐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逻辑起点、建构路径和制度设计,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思想。这些宝贵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过渡时期;刘少奇;统一战线;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9)03-0064-07
一、新民主主义的国情: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逻辑起点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2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同其他阶级阶层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并未提出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还需要同剥削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过渡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完全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伟大创造。刘少奇是这一理论的杰出贡献者,他在批驳“统一战线无用论”等错误倾向时,较完整地论述了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应然性、可能性和必然性。
(一)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提供应然性依据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何以应该建立?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决定了建国后我们应当继续坚持这一宝贵传统。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是否需要和应该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和现实自主解决。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无产阶级必须领导本该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还未足够强大,而资产阶级同样具有革命的积极性和力量,因此无产阶级需要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先后数次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逐步探索出了掌握统一战线领导权与又团结又斗争、在斗争中求团结的基本策略。正如毛泽东所说,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重要的法宝之一,因此也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方针。刘少奇在1953年指出,“统一战线工作是一种必要的工作,过去是必要的,现在是必要的,将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是必要的”[2]117,这是为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所证明了的。民主革命时期,刘少奇就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活跃在统一战线第一线的领导人之一”[3]180,深谙统一战线对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因此建国前后他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统一战线,并指出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创新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形式,即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可能性依据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何以可能建立?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并建立强大的国家机器为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必须防止被资产阶级利用,出现欧洲1848年革命那样的悲剧,因此要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并以政治军事手段来保证领导权。1949年10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为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掌握国家政权。与此同时,拥有数百万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的人民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横扫祖国大陆上的反动势力,为人民民主专政提供了坚实的军事保障。民族资产阶级则力量弱小,基本上没有掌握过政权,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使他们没有勇气和力量反对人民政权。其次,民族资产阶级和各民主党派所奉行的“第三条道路”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不通,其绝大部分已经表示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最后,新生的人民政权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强大的国营经济并稳定了市场秩序,为新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一句话,在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并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器之后,正如刘少奇所讲的,“我们已有了极大的政治上的优势、经济上的优势、国际上的优势,各种条件都使资产阶级不能不跟着我们走到社会主义。”[2]122因此,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是可以用统一战线的方法来团结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的。
(三)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提供必然性依据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何以必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建国之初,我国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并不占据优势,且不具备立即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4]435的条件;从阶级结构来看,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员的人数太少,“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非无产阶级”[5]229,必须发展壮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和依靠工人阶级的决定,因此无论是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还是壮大无产阶级的需要,党都需要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力量,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国营经济可以发展生产力,私人资本主义也可以发展生产力;国营经济可以产生工人阶级,私人资本主义也可以产生工人阶级。但是与刚刚进城执政的共产党相比,资产阶级更加熟悉经济规律,掌握经营管理技能和私人资本,是发展经济和壮大工人阶级的重要力量。正如刘少奇所言:“要不要统一战线,不决定于胜利不胜利,而决定于中国的国情。……实行统一战线的政策,……才是对无产阶级有利,对中国人民有利。”[5]229由于发展生产力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須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刘少奇指出,统一战线“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必要的。”[2]123
二、利用并改造资产阶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构路径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45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逐步夺取全部生产资料,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过,由于新中国生产力极其落后,还不能采取这种手段,还必须鼓励私人资本主义有某种程度的发展,并利用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过渡时期,刘少奇深知“今天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不仅对国计民生有利,而且会使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更快一些”[5]222的道理,主张通过利用并改造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方式建立统一战线,以和平的、有步骤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
(一)利用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不仅是国家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的需要,也是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需要。天津解放伊始,一部分资本家因担心被剥夺、被专政,采取了恐慌逃亡、消极观望的态度,大批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这既不利于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也不利于提高工人生活水平和壮大工人阶级。刘少奇受命前往天津整顿经济工作,并发表了著名的“天津讲话”,初步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恢复了经济正常秩序。刘少奇科学分析了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进步意义,他指出,“今天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年青时代,正是发挥它的历史作用、积极作用和建立功劳的时候,应赶紧努力,不要错过。”[5]204由于新中国生产力低下,客观上不得不依靠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来发展生产,因此“私人资本主义现在不只是可以存在,而且需要发展、扩大”[5]211,基于工人阶级和人民政权的长远利益,可以允许资本家剥削。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只能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否则就会将他们推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变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反对者。建国后,刘少奇的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他认为不应过早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重要思想。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完全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并利用他们的工商业经营管理技能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奠定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刘少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作用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也始终强调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方式实现团结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目的。
(二)实行“两步走”,和平实现改造
以赎买的方式实现对资本主义的和平改造,是利用资本主义、团结资产阶级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曾提出过和平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的设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均未能真正实行。中国共产党能够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是由我国当时的国情所决定的。一方面,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不健全,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仍有保留的必要。另一方面,建国之初党和人民政府对城市工作和经济建设工作还不熟悉,还没有能力一举实现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因此利用、限制并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就成为了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民族资产阶级已经选择同人民政权合作,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人民民主专政,拥护共同纲领和宪法,表示愿意继续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地改革”[2]214,这为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提供了可能。刘少奇指出,这种和平改造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2]216实现第二步转变的方法,就是“对于资产阶级私有的生产资料的国有化,采取了逐步赎买的政策。”[2]217和平赎买这一伟大创造实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既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余热”发展生产力,又可以减少改造资本主义的阻力,减少暴力和流血,还可以不刺激资产阶级的情绪,团结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以和平方式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统一战线的经济动因,是过渡时期建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和全局性保障。
(三)既斗争又团结,改造资产阶级
过渡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对资产阶级要采取既斗争又团结、逐步改造的方针。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因此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只是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应模糊敌我界限。刘少奇强调要明确以下几种区别:第一,服从社会主义改造的资产阶级和坚决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的资产阶级要区别对待,“对坚决反抗的这一部分,应像消灭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那样地消灭他们”[2]120。第二,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要区别对待,对后者主要用国营商业来与之竞争,对前者则主要是团结,“在团结的方针下,必须和他们进行适当的斗争,才能达到团结他们的目的。”[6]294第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要区别对待,资方代理人或代表人不得加入工会,只有明确划分二者界线后,“工人阶级才能自觉地去与资产阶级作必要的联合,否则,这种联合就要模糊工人的阶级觉悟。”[7]363在明确区分上述三对情况之后,才能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通过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式巩固和维护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要结合进行,改造资产阶级同改造资本主义经济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逐步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也就逐步消灭了资产阶级存在的客观基础。此外,还要采取“在资本家中举行讲演会,座谈会,开办学习班,组织资本家和他们的家属进行学习,以及引导资本家内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2]218等方法,以解决资产阶级的思想认识问题。总之,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最终目的是消灭资产阶级,改造他们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多党合作与人民政协: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制度设计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这项制度同样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创造。刘少奇为此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在建国前后多次阐释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与地位,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主党派性质的嬗变,并对统一战线的格局作出了长远部署,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阐释人民政协的性质与地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于民主革命即将胜利之时,象征着全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及其在组织上的最后形成。诞生之初的人民政协兼有全国各界代表会议和革命统一战线组织两种性质,实际上执行着临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刘少奇在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会议上的讲话,着重强调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性质与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全国人民实行革命大团结的一种最重要的具体方式。”[4]432人民政協将中国所有阶级阶层及其政治代表团结在党的周围,以政治协商的方式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因而是能够体现人民民主、巩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人民政协表示“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及其在组织上的最后形成”[4]433,表示曾经被人讥笑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业已团结成为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力量,这是刘少奇对人民政协的政治地位的高度评价。同时,人民政协所制定的《共同纲领》为革命大团结奠定了坚固的政治基础,它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中国共产党当完全遵守它的一切规定,并号召全国人民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4]43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后,全国政协不再兼有临时全国人大的性质,完全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重要机构。人民政协的建言献策虽不再具有法定约束力,但仍然体现社会各界的广泛意见,有利于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是我国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揭示各民主党派性质的嬗变
各民主党派是建国前后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政治代表,随着我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民主党派的性质也发生了嬗变。建国前我国存在的八个民主党派,按其阶级性质来说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曾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产阶级是过渡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对象,因此各民主党派也通过人民政协或担任政府职务参与政权和政治决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步步推进,资产阶级一天天被改造、被消灭,各民主党派逐渐丧失了原有的阶级基础,其政党性质发生了嬗变。刘少奇判断,“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将变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就将成为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2]246那么,民主党派就不再是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就不再存在阶级矛盾,就可以而且应当与他们建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采取阶级专政的方式来消灭他们。但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还会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各民主党派并非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就立即转变性质,“还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继续联系他们,代表他们,并且帮助他们改造。”[2]246刘少奇对民主党派性质嬗变的科学揭示为多党合作机制的长期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教育了党内持有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观点的党员干部,要求他们迅速克服缺点,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这是目前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2]247
(三)对统一战线格局的长远部署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格局,刘少奇对这一格局的未来发展作出了长远部署。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上,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并着重阐述了互相监督的重要作用。“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在人民中都是少数,因此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有义务同党外的人合作”“我们也应当善于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和批评中得到帮助。”[2]2471957年12月,刘少奇在会见加拿大劳工进步党中央总书记时指出,“现在我国民主党派的作用是为社会主义服务,而不是反对社会主义的。它们是赞成社会主义的政党,它们已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前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政党。既然它们是这样性质的政党,那么,没有理由不长期共存了。”[5]411这是刘少奇基于对未来民主党派地位和作用的基本判断而作出的长期共存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统一战线的内容和范围也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而愈来愈广泛,不但要囊括各阶层、各领域,还应该包括“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宗教界的爱国人士和其他有各种社会影响的爱国人士”,包括海外爱国华人华侨,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和最广泛的爱国主义团结”[2]247。统一战线的目标和任务是动员一切积极因素,“使他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都能贡献一份力量。”[2]247刘少奇对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预判和部署已经不再以阶级作为划分的标准,而是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基础和最大公约数,以社会主义为共同目标和价值归旨,体现了高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完善提供了理论条件和实践准备。
四、过渡时期刘少奇统一战线思想的当代启示
过渡时期刘少奇的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属于客观真理的范畴,对当前以及今后我们继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看待私营经济在当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对待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方式。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为实现充分、均衡的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仍需要鼓励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私营经济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来发挥作用的,民营企业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人才力量。因此,应当科学理性地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以及由此产生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而不应盲目“仇富”,否定现阶段我国私营经济和按资本要素分配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只要守法经营并承担社会责任,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就是“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8]263;收入差距的问题要靠进一步改革分配方式和更加注重再分配的公平性来解决,盲目仇视只能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坚持并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为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9]38历史经验表明,政治协商制度能够发挥其统括意见、裨益决策的独特优势,能够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并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的统一战线作用和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切实落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8]269,拓宽协商民主的途径和渠道,增强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三,坚持并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牢记“十六字方针”,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多党合作制度是从中国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经刘少奇正式公布和深刻阐述后,逐渐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成为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原则。诚如刘少奇所预判的,民主党派已经嬗变为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十六字方针”“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9]40各民主党派应该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参政党的职能。[10]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团结统一、众人划桨才能书写新的壮美华章。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刘少奇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陈绍畴.刘少奇研究述评[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4]刘少奇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6]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本报评论员.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N].人民日报,2017-12-25(01).
责任编辑:周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