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斯莱文有效教学模式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思考

2019-06-11 11:53周洁
知识文库 2019年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质量

周洁

引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提出有效教学QAIT模式,该模式分为教学质量(Quality of instruction)、教学适当性(Appropriate levels of instruction)、激励(Incentive)、时间(Time)四个因素,意在诠释教学的有效性。无论教学质量有多高,如果学生缺乏必备的先前知识或技能,或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机,或缺乏充足的学习时间,都会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学质量很低,无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强,学习时间多么充分,必要的先前知识或技能掌握了多少,也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QAIT模式中的四个要素环环相扣、息息相关,而整个链条的强度取决于最弱的那一环的强度。

纵观斯莱文模式的应用,在高校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等都有涉猎,而在学前教育阶段,运用很少。在我们思维定势中,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是离不开“学习”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教育活动的取向都是围绕“学习”来进行的,在这种程度上说,学前教育确实是个另类。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只是作为学习的准备阶段来定位自己的。

1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指课程的质量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所呈现的课程质量,也就是教师的讲授、提问、讨论、辅导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意义,使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前者表现为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后者保证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有效把控。课程的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多途径的呈现,而对于教学质量来说,起到主要作用的是是教师授课,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时所要呈现的课程。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就意味着教师教学时所呈现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是否是有意义且有兴趣。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本质不同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并非“学”,而是在教学活动、游戏、自由活动中感受到一些初步的常识、或是对知识有所积累,这就已经算是成功的了。所以这就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有了提高,幼儿教师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教师有着明显的不同,幼儿教师更强调教授的方式、方法以及策略。掌握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符合学前儿童特点的方式方法与策略,则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学习、深入了解幼儿的秘密、进入幼儿的世界。

1.1 事先计划

研究表明,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充分的计划准备好教学,可以减少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在组织上的时间,使幼儿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因而会对幼儿的兴趣、专注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有效教学模式中,追求的有效教学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事先充分的计划要求着幼儿教师深入研究五个领域的内容特点、把握其教育精髓,筹划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1.2 精心备课

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在备课上有着很大不同,这直接关系到对幼儿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备课主要体现在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活动方案分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与评价等等。目标又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这直接决定着幼儿是否能收获与之年龄相匹配的知识,而不是硬性的直接灌输。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这里的“备课”并不是其他学段意义上的备课,而是以幼儿活动、确切的说是一种游戏化的备课,这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显然是更具有挑战性的。

2 教学适当性

教学的适当性指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程度,即已有的知识水平。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选择适合幼儿的、符合幼儿的能力与水平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期是一个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极为旺盛的时期,它有着远比“学习”更为重要的发展需求,所以所选的活动内容,既要符合他们的发展水平,同样也要考虑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2.1 符合学前幼儿的发展水平

目前,面向幼儿的信息、知识、经验还存在着偏成人化,随意性很大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活动时,首先应注意的就是对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着几个原则:(1) 活动要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能吸引幼儿,是否具有的趣味性。在选择内容时时避免以成人为导向,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选择,幼儿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2) 活动要有循序性,既要防止内容过难,又要避免过于幼稚。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发展。因此活动目标的制定要难易适度,循序渐进,避免随意性。

2.2 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着幼儿教师要正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有效组织活动。如:活动目标太低、内容太简单,对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停留在幼儿已经达到的水平上,幼儿也就丧失了兴趣。反之,超出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范围,教学内容晦涩难懂,幼儿也会对活动失去兴趣。所以,幼儿教师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准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对幼儿的发展才可能有所帮助。

3 激励

激励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程度。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激励主要是指幼儿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氛围。幼儿被激发出的动机与兴趣直接影响着活动的结果。

3.1 注重幼儿主动地探索过程

在激发幼儿的兴趣时,首先要注重幼儿主动地探索过程。让幼儿主动探索,并不是不给幼儿启发、指导。而应教师在幼兒有危机、挫折时,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做一个鼓励者、支持者、引导者。注意启发性语言使用的重要性,善于使用启发性语言,激发幼儿主动的探索。

3.2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尽情发挥;在设计和准备操作材料时,教师要考虑材料的美观性、趣味性,也要考虑材料要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注意层次性。

4 时间

时间指教师留给学生学习教材的时间是否充足。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是看有效教学的时间,即是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要十分了解幼儿期时幼儿的特点,他们的专注的时间、程度都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差距,这就需要探讨幼儿投入的时间与教师教授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目的是提高幼儿投入的时间,幼儿投入的时间越长、有效教学的程度也就越高。幼儿教师若想提高幼儿投入的时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4.1 课程内容要与幼儿兴趣相符合

以兴趣作为选择和取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依据是满足幼儿爱学、乐学这两个条件的最佳维度。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很早便提出了教育要引起和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并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为依据安排课程。幼儿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选择幼儿的感兴趣的、且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幼儿投入的时间,有效教学的程度也就会越高。

4.2教学环节安排要有效,重难点突出

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具有目的性,以实现教学目标设为本,勿形式。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例如,当教师在导入活动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调动幼儿的兴趣,往往偏离正题,其实一两句简明扼要的话语足矣。另外,也有的教师为了达到动静交替的效果,让幼儿在操作后,进行一些偏离教学活动的歌曲舞蹈,打乱了活动的整体性,不能让幼儿完整的体味活动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活动的尾声,喜欢向幼儿抛出一个“诱饵”——老师接下来会带你们干什么等,其实活动结束后却并不会及时兑现。老师的初衷或许是想让幼儿仍然保持兴趣使活动持续延伸,实际上,这样的保证毫无意义,还可能会让孩子对老师失望。成功的教学结束语,应该可以系统概括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能能拓宽、延伸教学的内容,激发幼儿旺盛的求知欲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