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艳芬
一、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新教材的小学品德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生行为习惯,思想道德行为修养,以儿童贯穿身边衣食住行的各方面内容,引领学会做人道理的基础学科,但书本上的某些教学内容不适合本地区的学生学习,有些内容超出小学生理解的范围,有一定难度。这需要教师结合本地区的习俗,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蕴含与品德教材的素材,灵活落实教学上难理解的教学点,深入浅出达到学生认知的层次,提高品德学科育人质量。教师利用事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再讨论发言过程中深刻认知和理解生活上某些事情的判断,有效落实“我是学校小主人”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养成心中有集体,爱护学校,维护学校的主人翁精神,从小树立有担当的责任感。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贯通
新课程标准下的品德教材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使得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对接也成为可能。品德来源于生活,也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并非一张白纸,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经历有所不同,会表现出个性的色彩。我们的品德教学如果能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与教学要求中的品德内容互相链接起来,定能获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快乐过新年》时,由于这一课以学生最熟悉的传统节日——春节为教材,本课的内容,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课前,我让学生广泛搜集素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忆“你家是怎样过年的?当时心情怎样?”这样拉近学生与教材、与课堂的距离,从而更好地促使他们了解有关过年的习俗,了解家乡过节习俗对生活的影响,以此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春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活动中的新鲜事、有趣事。当我们推开“生活”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是一块大有作为的天地。
三、品德教学内容在生活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少。即使学生体验了,感悟了,但是换了环境,他们可能会觉得生活是陌生的,特别是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常识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學生亲身实践。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身边的交通安全》后,我布置一份实践作业:让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交通路口,观察交警指挥,记录交通现象,认识一些常用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通过亲历实践,学生在体验中加深认识,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规,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从而做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在实践中谱写集活动性、生活性、综合性为一体的交通安全乐章。
学生能全身心地参与品德课堂学习中,教师必须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的学习状态飘忽不定,要想整堂课都能保持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必须要在合适的时间段内展开相应的教学,达到时刻保持学生良好学习状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我自己会整理”内容时,在教学前,我先问学生自己在家中会整理什么,学生会说自己叠衣服、叠被子或者是收拾房间等等,这样导入换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带着思绪自然而然走进进教材内容,待教材内容讲解结束后,教师现场进行“整理大赛”或者是“分类大赛”,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之后给他们派发小毛毯,接着让他们把毛毯放在桌子上进行叠毛毯比赛,最终获胜的小组将可以获得教师的小礼品,而“分类大赛”让学生学会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进行整理和分类,考虑到整洁的因素。在开展这类游戏的时选择使用小卡片的方式代替实物,在卡片中写下物品的名称让学生进行分类。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游戏的快乐,而且在游戏中让学生掌握专业学习知识,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学生在生活体验与实践中有效落实课程教学内容
品德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材的教与学,指导学生的感悟生活的道理,规范学生的行为道德,促进学生友善文明的德行修养素质。因而在小学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根据教材要求结合本土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品德修养的魅力。例如,在学习“规则在哪里?”的内容时,教者课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学生放学排队的视频和在市区里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播放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小组讨论说说感受……再联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守规则?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再来看看身边的同学在放学排队时守规则与不守规则的同学……品德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念,养成正确行为道德准则的学科,利用实践活动“生活化”的教学更好地达成育人的目标。
品德教学给予学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在生活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建立明确的道德标准。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品德课程的真正育人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要求一切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的推进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道德认知源于生活,道德发展为了生活,教育与生活浑为一体。品德课堂上,教者利用智慧把品德课程生活化,生活品德化。教师把书本的死教材转变成与学生学习的活素材,强调“生活的回归”,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让品德课堂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注进学生的美好心灵,教导学生正确地判断生活,剖析形形式式的生活。品德课是生活化的艺术,生活处处有品德,生活处处有艺术。用生活那醇醇的芬芳浸润品德课堂,品德课堂与生活接轨,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