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风筝》的线索和板书设计

2019-06-11 11:07黄志祥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兄弟严冬风筝

黄志祥

《风筝》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全文以在冬季的北京看见浮动的风筝引起的“惊异和悲哀”的感情为线索,表现了鲁迅先生勇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不满黑暗现实、向往美好生活的热切心情。

关于对《风筝》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掌握课文的重点,突破课文的难点。并根据文章的线索设计好板书。

文章开头写的“惊异和悲哀”的感情,贯穿全文,是文章的总纲。教学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总纲,以作者的感情为线索,着重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风筝为什么引起作者的“惊异和悲哀”

“惊异和悲哀”的感情,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已经写出来了。但是,要理解这种感情,必须统观全文。文章的题目是“风筝”,所写的内容却是由看到风筝所引起的“驚异和悲哀”,而不是为了描写风筝而写风筝,风筝只是作为引起作者“惊异和悲哀”的复杂感情的媒介。为什么说复杂只是媒介呢?因为在北京的冬季偶然看到风筝在天空浮动,很自然地引起了作者对故乡风筝时节的回忆,想到了故乡的风筝时节,又必然会引起作者回忆儿时对小兄弟进行的精神虐杀。这些回忆都会使作者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惊异和悲哀”。

2.作者为什么“惊异”

作者的“惊异”感情是由于对比而产生的。作者回忆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早春二月,那时,“杨柳已经发芽”,“山桃也多吐蕾”,是“一片春日的温和”,而现在的北京,“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彼时彼地,此情此景,两相对照,“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竟然在北京的冬季的严寒的“天空中荡漾了”,怎不令人产生一种“惊异”之情呢?作者对故乡风筝时节回忆,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这些回忆却与严酷的社会现实构成尖锐的矛盾,在严冬的肃杀中看到了春意的荡漾,反映了作者矛盾的复杂的心情。

3.作者为什么“悲哀”

作者回忆自己儿时对风筝的嫌恶,并且不许瘦弱多病的小兄弟玩风筝。发现小兄弟做蝴蝶风筝,便“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风筝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傲然走出”。后来由于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认识了过去的错误,那是对儿童“精神的虐杀”,感到心情沉重,“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这种沉重的心情,促使他寻思补过的方法:一是送他风筝,和他一起放。一是去讨他宽恕。第一种方法行不通,因为大家都“早已有胡子了。”只好用第二种方法,讨小兄弟宽恕,可是小兄弟对这件事已经“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无怨的恕,没有什么意义。“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情只得沉重着。”知错能改,当然是好事,但舞法补过,自责的沉重的心情,变成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

4.怎样摆脱悲哀

文章结尾一句,用虚拟的方法,设想一个摆脱悲哀的方法----躲。“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接着写出无法摆脱悲哀的现实:“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写出躲也无法躲的客观环境,抒发了作者沉重而悲痛的愤激之情。悲哀是无可摆脱的,要真正摆脱悲哀,只有坚持战斗,彻底改变罪恶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教学《风筝》。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重点分析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铺以恰当的板书,使学生能比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现拟《风筝》教学的板书计划如下,以便同仁参考。

风 筝

惊异和悲哀

↙ ↓ ↘

惊异的原因 ---------- 悲哀的原因 ---------------- 无法摆脱悲哀

1、引起惊异的媒介:风筝 1、回忆有关风筝的往事 1、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照

北京冬季积雪↘ 嫌恶 ;禁止小兄弟 应开头)

远处风筝浮动→(触境生情) 放风筝 ↘

引起惊异悲哀↗ 点题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粗暴)

完全胜利 傲然走出↗

2、两相对比,产生惊异 2、认识过错 2、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

故乡 天上地下一片春日 对于精神的虐杀↘ 中去罢(深化“悲哀”)

的温和(向往美好的 (严于剖己 )

生活) 心仿佛变了铅块↗

北京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

杀(面对严酷的现实)

3、 情思未断,倍加惊异 3、补过方法 3、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

久经诀别 久经逝去 送他风筝↘ 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故乡 春天 荡漾 (知过必改) (现实冷酷,无法躲开)

(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讨他宽恕↗

结果:无怨的恕↘

说谎罢了→(失望)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对美好生活的 ---------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 ----------对黑暗社会的憎

向往 精神 恶和愤慨以及孤军奋

战的沉重心情

猜你喜欢
小兄弟严冬风筝
读懂你的诗样年华
最是一抹少年蓝
二则 暖阁熏香雪未晴
严冬
打饭即景
祈求严冬到来阿拉斯加北极熊双掌合十虔诚祷告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心如止水
为成瘾的青春唱首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