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的特征以及发展方向受到了戏曲的严重影响,与此同时,民族声乐对戏曲唱腔也有着不合乎是的影响。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戏曲与民族声乐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将戏曲的元素充分地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提升声乐教学的课堂乐趣,促进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为民族声乐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为戏曲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本文对民族声乐与戏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学习和鉴赏戏曲的“唱”“情”“神”进行了探讨,最后为民族声乐的教学学习、借鉴戏曲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戏曲;学习与鉴赏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的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目前,想要促进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并能够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自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戏曲元素融入带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使我国传统戏曲事业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未来发展状况并不乐观,甚至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开始消失。因此,将戏曲元素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必行之举,因为,将戏曲唱腔元素引入到教学当中,有利于戏曲文化的推广振兴、传承弘扬,推动促进我国戏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也能够促进民族声乐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民族声乐演唱者自身素养及演唱水平的提升。
一、民族声乐与戏曲之间的联系
戏曲对民族声乐的影响是深刻的,是自始至终的,贯穿了民俗音乐发展的始终。传统戏曲元素对于整个民族声乐的教学和发展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影响。民族声乐和戏曲的发展过程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且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因此,在当今社会传统戏曲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民族声乐也得以发展。通过对戏曲元素的鉴赏分析,使民族声乐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得到提升,这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自主地去学习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进行系统以及内容方面的技巧训练。学生应该掌握专业的演唱水平以及演唱技巧,同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以便于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民族声乐的内容,同时,只有具备以上的要求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民族声乐学者。在向学生传授有关民族声乐知识时,无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专业的戏曲知识,能够将戏曲唱腔元素完美地融入到在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个人的声乐素养得以提升,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音乐素养。将戏曲元素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中,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此外,戏曲元素是在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的催化剂,我们能够在传统戏曲表演中找到民族声乐表现形式以及演唱技巧的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说明,认真研究戏曲文化,有利于民族声乐学习者对民族声乐学习观众中的难题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能够轻松并深入地学习民族声乐。因此,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教师应该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将戏曲元素融入其中,学生自身应该提炼戏曲艺术内容和价值,不断地进行琢磨和学习。
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学习和鉴赏戏曲的“唱”“情”“神”
(一)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学习和借鉴戏曲的“唱”
“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大特色,传统戏曲中的别样的咬字行腔是其他音乐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戏曲中关于“唱”的一些技法和要点合理地学习。第一,唱字。字是传递情感表达含义的重要基础。在戏曲的演唱过程中,声音和字音之间具有紧密联系,这也是戏曲唱功的一个基本要求,戏曲的演唱者应该做到吐字清楚、发音准确。与此同时,为了使声音能够随着语音而进行调整,就应该确保演唱的节奏保持平稳的状态;第二,用气。“气”均,无论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还是在戏曲演唱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歌唱念白过程中,口腔、喉腔以及声带等发音器官实现发音的动力。在戏曲演唱期间,演唱者灵活的运用呼吸气口,有利于其将一个唱段唱的顿挫有法、抑扬有度;能够一气呵成,将曲目想要表达的情感完美地唱给观众听,同时,演唱者准确地拿捏“用气”还能够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之感,如果演唱着不能准确地掌握“用气”技巧,那么会使听众觉得演唱得生硬刻板、不自然。
(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学习和借鉴戏曲的“情”
中國传统的戏剧不同于西方,中国戏剧的表演更加抽象,其目的是为了将人们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表达出来,因此,在中国的戏曲中,人们常常喜欢采用较为夸张的表演手法,将人们心中那种向往和祈盼淋漓尽致、放大化地展现给观众,这种超与现实却又源于现实的生活感受,再给予恰当的音乐和舞蹈与之相配,就能够将戏曲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这也有利于将戏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观众。许多学习民族音乐的学生都具备很好的声音和声色,但是却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注意和学习演唱技巧,使其演唱得生硬,行为表现上也十分不自然,无法使观众领略到曲目所表达的情感,更无法使观众产生共鸣。民族声乐表演过程中最佳表现是演奏者能够实现“声”和“演”之间的高度统一,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合理地引入一些“形”的因素来开展学生的表演训练。我国的戏曲能够通过细微的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来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情景,这是中国传统戏曲独有的特点和魅力,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在具备好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外,还应该具备舞台上的情感表达方法。因此,对于现实中的民族声乐教学,教师不仅应该教授学生有关演唱的知识,还应该将戏曲舞台表演的一些经验传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和鉴赏戏曲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鉴赏戏曲演奏而学到如何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表达情感。
(三)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学习和借鉴戏曲的“神”
“神”是我国传统戏曲表演的一大特征,神的表达是通过戏曲演奏者灵活多变的面部表情来实现的,戏曲演奏过程中传神的关键就是在演奏者的眼部,因此,我国的戏曲演员对于眼部的应用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是为了戏曲的表演内容能够更好地展现给观众,并与观众产生共鸣。目前,想要提升民族声乐演唱表演中的表效果,表演者在具备好的声音和演唱功底外,還应该具备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因此,在当下的民族声乐中,教师在讲授民族声乐知识时融入一些戏曲内容,促进学生掌握戏曲表演过程中的表情表演等。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学习和借鉴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传神”的表现方式,使其能够在未来的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做到“声情并茂”,使学生的演唱效果和表达效果均得到提升,从而使其从歌声及舞台表演双方面来向观众传达演唱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民族声乐教学学习、借鉴戏曲的对策
(一)融入戏曲唱腔
目前,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时,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以民族歌曲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材料。至今,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戏曲元素并没有成为主要的潮流和教学趋势。将戏曲元素融入到民族声乐当中,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民族声乐,有利于拓展民族声乐的教学空间以及教学深度。由于戏曲中含有浓重的传统民俗因素以及地域特点色,因此,教师应该对唱腔的特点以及其所具备的民族特色有着充分的了解,并认真感受其所具备的民俗特色,不断提升了解戏曲的程度,而后再为学生开展融入了戏曲元素的民族声乐教学,使民族声乐教学课堂上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戏曲元素。
(二)积极融入多媒体技术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元素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视频和音频的形式向每一位学生全方位、深刻地展示戏曲唱腔的主要特征。在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内心深处对人物的真情实感以及喜怒哀乐进行感悟,对不同行当的差异性的唱腔特点进行理解,进一步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戏曲唱腔。
(三)借鉴戏曲唱腔技巧
想要充分地将曲目中的人物情感表达出来,除了借助声音外,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戏曲在演唱过程中具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充分地将戏曲曲目的情感表达出来。戏曲舞台上,演员的行为动作、面部表情、眼神都紧密地围绕自己的唱腔展开,两者之间息息相关。而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利用行为动作来表达演唱曲目的情感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以戏曲舞台演奏为典范,向学生讲授肢体语言在民族声乐演奏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教授学生肢体语言的使用技巧,让学生在民族声乐与戏曲元素的融合教学中提升其自身的演唱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想要深入地学习和鉴赏戏曲内容是有一定难度上的。然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戏曲元素,有助于促进民族声乐的创新和发展,能够促进其创新出更多的演唱形式和方法,同时也能促进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完善和丰富,更能够促进民族声乐学者更好地掌握民族声乐的内容,在未来的演唱中能够声情并茂,使其所演唱的曲目更具感染力。除此之外,戏曲元素融入其中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孟萌.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戏曲学习与借鉴[J].黄河之声,2018.
作者简介:高美英,女,山西省忻州市,学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