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乡镇年味文化浓

2019-06-11 11:10李黎明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惠民长沙乡愁

李黎明

故乡是一个温馨的名字,一处熟悉的港湾,一座留恋的乐园。我的家乡在岳阳县筻口镇,她是一方红色热土,笔架山是抗战时长沙会战的主战场,新墙河因“湘北会战”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更是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军挂像英模张超同志的家乡,筻口也是湖南省“醉美湘镇”。自从离开家乡小镇到省城长沙工作以来,每次回乡都能感受她点点滴滴的可喜变化,又因为与长沙相隔不远,故乡的日新月异也时时都有感受,但年底盘盘晒晒是祖辈传下来的习惯,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把一年的收获和喜悦都汇聚成浓浓的年味。

道路通畅,出行回乡更便捷。从长沙到岳阳县只有百余公里的路程,以前由京港澳高速连通,一直比较便利,去年又贯通了许广高速岳阳新开到长沙望城路段,并行的两条高速公路上,虽然春运车流显著增加,但仍一路飞驰、畅行无阻。连接高速的荣兴路、贯通城乡的306省道颇具高等级公路的“范儿”,路面宽敞平坦、设施标识齐全,整齐排列的树木、绿丛生机盎然,装挂了灯笼、中国结的灯杆喜气洋洋,满载年货的车辆川流不息。都说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这一条条平坦大道,何尝不是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呢?

环境优美,居家生活更舒适。小车畅行在乡间公路上,不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新建的富有诗意的民俗建筑,青砖黛瓦,翘角飞檐,构成一道道别致的亮丽风景。一了解,原来是市、县大力推进的村民集中建房点,这也是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创举、新成绩。这项利民惠民举措启动之初人们怀疑、等待、观望,推进之中逐步被理解、接受,到现在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农民群众真心拥护。新春时节,村民住进了两层小洋楼,自来水、天然气、电视、网络一应俱全,污水处理、垃圾处置规范环保,享受着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现代社区居住环境,实现了村容美、村民乐。

鄉风文明,小康步伐更坚实。今年的春节,少了几分爆竹声、火药味,添了许多祥和气、文明风。攀比燃放烟花爆竹的少了,张灯结彩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锻炼健身的多了;餐桌拼酒的少了,书桌阅读的多了;热衷迷信的少了,热心公益的多了;贫困户少了,小康家庭多了;脏乱差少了,洁净美多了……这些都是近年来连续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行动所取得的可喜成绩,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缩影,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正蔚然成风,村民们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心更齐了,干劲更足了。

文化惠民,精神生活更富足。老家人常说,筻口的舞台是彩色的,村村搭戏台,家家有戏迷。以前,每逢过年过节或其他喜庆日子,才会搭台请戏班子唱上几出花鼓戏,这就是乡镇最隆重的文化活动了。现在就不一样了。自从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以来,县文化馆的下乡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文化大篷车”“三下乡”等活动把文化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受惠群众超过20万人次。免费开放的县博物馆接待观众100多万人次,已成为村民学习、教育、娱乐的汇聚地。“文化百姓·一元剧场”惠民演出每年60场以上,让村民舍得看、看得高兴,并被省委宣传部列入《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案例》,评为湖南省“三湘群星奖”。文化惠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充分体现在村民爽朗的笑声中,散发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美丽乡村不但成为老百姓的宜居之地,也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土。

离开家乡十几年,因为种种原因,每次回家总是匆匆忙忙,日子一长,好像自己和故乡的人慢慢变得疏远,乡愁仿佛在这份疏远中渐渐模糊。然而,只要一步入故乡,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句句地道的家乡话,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项项熟悉的乡风习俗,不由得让人感到故乡的温馨,升腾起家的温暖,我想这就是文化传递的力量吧!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乡愁是乡村文化的根基和烙印。我心中魂牵梦绕的乡愁是亲人期盼的眼神、热气腾腾的团圆饭,还有聊不完的家常的年味画面,乡镇的习俗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它带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着文化之根深入基层沃土的无限魅力,让人沉醉、令人向往。

猜你喜欢
惠民长沙乡愁
“三抓惠民治村”工作法引领乡村振兴
乡愁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四馆联动促发展 文艺惠民助振兴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乡愁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