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晶
农歷的三月初三,是传说中壮族创世师祖布洛陀的诞辰,也是壮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在古代,壮族的青年男女们会在这一天欢聚在一起,对酒当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还要在三月三这一天大摆宴席,踏青祭祖,一道道三月三特有的壮乡风味摆上餐桌,艾叶粑粑、竹筒饭、五色糯米饭……用最简单的食材,最纯天然的做法,做出最浓壮乡风味。
艾叶粑粑 尝一口春天的味道
每年的三月三正值清明前后,春风细雨拂过山间田野,最鲜嫩的艾叶也仿佛受到了点化般扑腾扑腾地冒出了头。在江南地区,艾叶粑粑还有一个文艺的名字,叫“青团”,清明食青团是江南人的传统风俗。在广西的三月三前夕,街上老人们手中的菜篮子,一定少不了刚从菜市场挑回来的艾叶草。
鲜嫩的艾叶经过挑拣被浸泡在碱水中烧开,不一会儿,锅中冒出的阵阵艾叶香化作清明节特有的春天气息,飘满了整间屋子。水煮过的艾叶捞起放入冷水冲凉,便被放进了捣盅捣得稀碎,将捣碎的艾叶放入纱布中包紧,翠绿的艾叶汁从洁白的纱布中慢慢渗出,落入碗中泛起一道道青翠色的涟漪,要将这一碗翠绿完美地融入糯米粉中,需一定的耐心和力道,一搓一揉之间,糯米团子便裹上了一层青绿色的外衣。
制作艾叶粑粑的馅料也是提前准备好的,炒制过的花生碎和黑芝麻与红砂糖白砂糖掺在一起,洋溢着一股烘烤的甜香,让人总是忍不住偷偷想抓食两口。取出一团艾叶团子,搓圆、压扁、包馅、团圆,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滚滚的艾叶团子在刷好油之后放入蒸笼中,等待着它最美味的一刻。
出锅的艾叶粑粑一个个圆润饱满,色如碧玉,散发着艾叶的清香,待艾叶粑粑放凉定型了之后,围坐在一旁的孩童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抓一团尝鲜,一口入腹,软糯绵韧的口感充满齿间,清香淡雅的艾叶香包裹着馥郁浓厚的糖馅儿,是春天里最香甜的幸福。
艾叶粑粑还有一种普遍的做法就是将包好馅料的团子刷油,放在事先泡好的棕叶上,用手指压扁成长条形,再用棕叶包好扎实。这样蒸出来的艾叶粑粑不仅在艾叶的口感上多了一道壮乡特有的棕香,还可以更长久地将这春天特有的味道保存下来。
五色糯米饭,祈愿五谷丰登
五色糯米饭,是广西三月三期间特有的美食。五色糯米饭五色相成,是对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用最天然最原始的植物染料将糯米染成五种颜色,是壮族人民特有的做法,除了糯米本身的白色以外,还需要用红蓝草、黄栀子和枫叶将糯米饭染成红、紫、黄、黑四种颜色。每逢三月三前夕,街上许多店铺早已有五色糯米饭售卖,奶奶却不愿图这个方便,她觉得只有自己亲手制作五色糯米饭,才算是真正地过节。
奶奶说,小时候在武鸣老家每到三月三,自己就背着一个小篓筐,拿着一把小锄刀跑到田间、山林去采集做五色糯米饭需要的树叶。黄色糯米饭最容易做,把黄栀子捣碎,放入水中烧开,等到水完全变了颜色再把渣子滤出来,就得到一碗澄黄的染液,将染液倒入糯米中浸泡10个小时,就能得到黄色的糯米;红蓝草是制作红色和紫色糯米饭的原料,叶片较长没有绒毛的叶子能得到紫色,叶片较圆有绒毛的叶子能得到红色;枫叶用来制作黑色的糯米,枫叶最难采集,因为要翻过山头去到山林里才能采集到新鲜的枫叶,而且采来后,制作也最繁琐。要先把黑色的枫叶捣碎,在清水中浸泡一天一夜之后,再将渣滓滤出反复煮沸五次,得到的水用来浸泡糯米才能得到黑色的糯米。为了做成颜色漂亮,五色相聚的糯米饭,光是原材料,奶奶就要足足准备两天。
在不同染液中吸饱了水的糯米开始膨胀,颜色也产生了变化,将染液滤去,用清水洗净表面的浮沫,才能将糯米饭按颜色放入蒸笼里。两个小时过去,当掀开锅盖的那一刻,一颗颗颜色饱满鲜艳,带着一股草本清香的五色糯米饭终于出锅了。因为五色糯米饭制作过程不易,奶奶每次都会做上一大锅,以便分给亲戚和街坊邻居们。
软糯甜香的糯米饭,除了它最原始的美味,奶奶还会加入腊肠和葱花放入油锅里炒,原本软熟的糯米饭经过煎炒,表皮变得有些酥脆,混入了腊肠和葱花,味道很是诱人,把它团成糯米团子放入饭盒中,这便是小时候一年中仅在三月三时才能吃到的美味早餐。不喜油腻的还可以混入脱了壳的绿豆一起蒸熟,做法多样,味道各异,却有各自独特的风味。
歌声飘荡在壮乡的山野田间,米香弥漫在壮乡的屋檐灶前,就连杜甫也曾为五色糯米饭写下了“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这样的佳句。五色糯米饭,三月三的记忆,也是童年的记忆。
一节竹筒饭,百里尽飘香
竹子,是岭南一带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广西许多地方由于有充沛的阳光、充足的热量以及充沛的雨水,尤其适合竹子的生长。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广西凭祥种植竹子并使用竹子加工工具的历史,竹筒饭更是凭祥人民因地制宜,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所获得的人间佳肴。三月三期间,正是竹子拔地而起的季节,鲜嫩的竹子从地里破土而出,给壮乡人民带来了三月里不可多得的美味。
雨后的竹林里,散发着一股竹子的清香,有经验的山民们挑中一节新鲜青竹,将其砍下带回家中。用砍刀取其中一节,在竹筒一端打孔,将大米与生抽、盐、味精、清水以及五香粉拌匀,放入猪肉和香菇,丰盛的食材把竹筒塞得满满当当,最后用鸡皮果叶或香蕉叶封口,放在火上烤一个小时,待竹子被烤焦,竹筒饭便可以揭开面纱。用砍刀将竹子劈开,被竹膜包裹着的米饭香软可口,还带有竹子的清香,丰盛的食材让竹筒饭看起来异常地诱人。
竹筒香饭不仅是山民们上山砍柴、赶集或者外出打猎时常用的烧饭方法,还是壮乡人用来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新鲜的青竹制作出来的香软米饭,荤素搭配,鲜香无比,裹住的是装不尽的山野风味,藏不住的是壮乡人的勤劳热情。
艾叶粑粑、五色糯米饭和竹筒饭之于广西壮乡人,不仅仅是一种春天的特定食物,更是一种四季交替、万物常新的新鲜感,是对节日不时不食的仪式感,是缅怀故人的寄托感,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三月三时节,尝一口艾叶粑粑,染一锅五色糯米饭,取一节竹筒饭,这个春天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