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心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一部分人认为,国外对食品监管更严格,一些进口食品随之被吹捧成“安全标杆”。然而,近日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反映出,进口食品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安全。
2018年上半年,全国海关未准入境的不合格食品有691批、2.3万吨,价值481.2万美元,主要涉及饮料、糕点、饼干、糖类等,主要问题是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标等。可见,进口食品并不一定比国产的安全。
加工食品,从原料到加工,从生产到储存、运输,涉及很多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出现“意外”,都可能导致生产出的食品不合格。有的不合格食品是生产过程中的疏忽与失误导致的,有的则是生产者为获得更多利润人为造成的。企业重视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基本能杜绝“故意犯错”,也能大大减少“疏忽”,但无法完全避免“失误”。因此,不管是哪国的食品,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安全”。
实际上,进口食品经过的物流和存储条件要比国产食品更为复杂,出问题的概率也就更高。尤其是微生物安全方面,进口产品面临的风险比国产食品更大。海关总署的检验检疫,为保障我国市场上的食品安全增加了一道防线,但那些绕过正常进口渠道的代购食品,未经海关检验检疫,来源不确定性更大、物流风险更高,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此外,食品即使在保质期内,也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检验检疫只能针对关键指标检测食品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无法做到全程监控。
我们平常看到的更多是国产食品检测不合格、被媒体曝出违规生产之类的新闻,这可能打击了人们对国产食品的信心。但仔細一看,就能发现那些被曝出的问题食品多是中小型企业或者“黑作坊”“黑窝点”生产的。目前,我国大超市、大品牌的食品在售卖前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安全性并不比进口食品低,大家应对国产食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