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肉种鸡高峰料量的观察与饲喂

2019-06-11 07:50孔艳华
家禽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产蛋率产蛋鸡群

孔艳华

现代肉种鸡要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需要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优良的饲养管理技术和关注细节,按照推荐的体重曲线及最佳的管理方法执行,把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作为目标并正确管理,整个鸡群达到并保持良好的均匀度和变异系数。确保鸡群健康、均匀度良好、体重曲线达标,光照刺激不能过早,最好不要早于154d,开产前进行正确的加料以控制体重;把产蛋阶段种公母鸡的饲喂与观察高峰料量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做精做细,以取得最好生产性能。

1 种母鸡高峰料量的饲喂与观察

15周后饲喂时应考虑的重点包括开产时鸡群的均匀度、每天每只鸡的营养摄入量、实际每天粗蛋白和能量的摄入量与需求量的比较、实际累计粗蛋白和能量的摄入量与标准的比较等,飼料分配时间应小于3min,采食时间1~3h。开产前是性成熟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如果使用低浓度的育成料(代谢能10.88~11.09MJ/kg),建议使用预产料。提高能蛋比,增加体脂沉积,减少胸肌发育;平衡氨基酸,确保羽毛适当的发育;钙不高于1.2%,否则会诱发钙抽搐症。脂肪沉积适当,羽毛发育相对较好(图1)。进入产蛋期应避免过度饲喂,防止蛋重过大、蛋壳质量差、卵泡过度发育、双黄蛋多、增加腹膜炎和脱肛的风险、死亡率高等。建议在光照刺激后到5%产蛋率期间减慢加料幅度以避免代谢问题,代谢紊乱的发生会影响成活率。关注肠道健康,使用较大的谷物颗粒(900μm)、玉米破碎颗粒、石粉(2~4mm),有策略地使用有机酸、益生素、有机矿物质等,最好联合使用,有效的原料质量控制程序等有助于肠道健康发育。

1.1 高峰料量的添加 在产蛋率达到5%至产蛋高峰期间是为了提高产蛋率饲喂而非为了控制体重,但仍需观察体重且必须非常仔细。饲喂量太多、太快会导致胸肌过度发育;饲喂量不足会影响产蛋高峰。根据见蛋前的喂料量与设定的高峰料量的差距制定相应的饲喂程序,结合实际产蛋量和体重情况增料,通常产蛋率每提高5%增加1次饲料(表1),产蛋率70%~75%时达到高峰料量;稳定的营养需求有利于卵泡的发育且能避免胸肌过度发育。如果舍温超过26℃、产蛋高峰达不到标准、开产时鸡群超重、所使用饲料的粗蛋白和代谢能与标准建议的不符,高峰料量应作调整。

1.1.1 高峰期饲喂管理的观察项目 每天记录产蛋率并绘制曲线、每天观察并记录温湿度、监测每日蛋重并绘制曲线、监测每日产蛋重及曲线、观察每日采食时间并记录;每天观察与检查鸡群,观察鸡群的行为、交配、饲喂等情况;每周监测每批、每栋和每栏鸡群的体重并绘制曲线;每周称重时抓鸡检查胸肌发育及肥胖程度、脂肪沉积状况;检查记录死亡率;监测饲料能量及蛋白质水平和羽毛覆盖等。避免突然增加或饲喂量过度特别是加光后2~4周。

1.1.2 采食时间趋势 观察鸡群的采食时间是确保鸡群摄入适当能量的非常有用的管理方法。采食时间是指鸡群采食完一天饲喂量所需要的时间(从饲喂系统转动开始到喂料器内只剩下粉末为止)。当饲喂量过多时,鸡群的采食时间会较长;反之当饲喂量不足,鸡群的采食时间会比预期短。很多因素如周龄、温度、饲喂量、饲料物理形状、饲料营养浓度及原料质量都会影响鸡群的采食时间。在产蛋高峰期,温度19~21℃的情况下,根据饲料形状的不同,鸡群的采食时间一般为2~4h,其中粗粉料3~4h、颗粒破碎料2~3h、颗粒料1~2h。同时观察和记录鸡群采食时间的趋势与具体采食时间同样重要,如果鸡群的采食时间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查可能的原因如能量水平不符合预期、饲料质量差、健康原因或饲喂量不正确等。

1.1.3 蛋重与饲喂量控制 每日蛋重变化趋势是判断营养摄入总量是否适当的敏感指示,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蛋重下降,营养摄入过剩会造成蛋重增加。应据实际蛋重偏离预期日蛋重曲线的程度调整饲喂量。从产蛋率10%开始记录每日蛋重,每天应称120~150枚蛋的总重量,在第二次捡蛋时直接从产蛋箱内捡出的蛋进行称重以避免前一天产的蛋,剔除双黄蛋、小蛋及畸形蛋。

1.1.4 计算平均产蛋重 产蛋重是一个计算结果,能告诉我们种母鸡是否已达到产蛋高峰。产蛋重=蛋重×产蛋率(%),如蛋重52g,产蛋率84%,则产蛋重为43.68g。现代肉种鸡最大的产蛋重为52.3g,当产蛋重开始下降时,产蛋高峰期就结束了。

1.2 正确减料

1.2.1 如何监测产蛋高峰已过 高峰产蛋率一般在31周左右达到,可根据连续5d产蛋率不再增长加以判定。32~33周左右达到总产蛋重高峰,高峰过后,总产蛋重连续5~7d不再增长时开始减料,通过控制体重周增长20g对蛋重及总产蛋重加以管理来保持良好的生产持续性;当日平均蛋重趋势开始向上、日平均产蛋重趋势开始下降时,须开始减料。称重很关键,适当的抽样比例、校正磅秤、每周定时定点抽样称重;经常检查饲料磅秤的准确性;检查公母鸡相互偷吃饲料的情况;定期抓取触摸鸡只;准确记录日报如产蛋率、蛋重、产蛋重、温度、湿度等有助于确定何时减料及减多少饲料。观察对鸡群造成应激的任何问题,如疾病、羽毛脱落、缺水、热冷应激等;观察能量需求,确保鸡群每日获得足够的能量。生产标准达到目标体重的每周能量需求量,如果鸡群超重,则能量需求也高;如果每天摄取的能量不足,产蛋率会下降,脂肪沉积会被消耗,有可能出现掉毛。

1.2.2 高峰后减料 高峰后脂肪沉积不足,进入能量负平衡,种鸡会使用饲料里的氨基酸及肌肉作为能量生产种蛋,其后果是没有足够的氨基酸补充肌肉和维持羽毛及产蛋所需的足够能量。鸡群高峰后脂肪沉积不足和能量负平衡,会使鸡群进入换羽过程。造成能量负平衡的因素:超重、营养不足、氨基酸不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能量摄入量不够、饲料缺乏脂肪;原料与指标不符、采食位置不足、采食时间短、饲料形状不合适、公鸡偷吃母鸡料、高峰后减料太快等。高峰后小心过度减料特别是需要较高的维持能量需求或产蛋率高的鸡群,须提供足够的能量才能维持产蛋率的稳定。产蛋高峰后,种母鸡必须获得与标准一致的增重,增重不足,总产蛋重减少;增重太快,高峰后产蛋持续性和受精率将下降。产蛋高峰后不久,生产所需的营养量也达到最大值,虽然产蛋率有所下降,但总产蛋重仍继续增长。此时决不能让鸡只失重,要给到高峰料量且产蛋高峰到达以后,随产蛋率的下降,在达到推荐的目标体重和限制过多的脂肪沉积,可相对减少饲喂量。减料时间和减料量取决于开产时的体重和体重变化、日产蛋率及趋势、每日蛋重及趋势、总产蛋重趋势、鸡群健康状况和羽毛覆盖状况、环境温度、饲料能量和蛋白水平、饲料质地、高峰饲喂量(能量摄入)、采食时间变化、鸡群历史等。

每个鸡群的实际减料方法会有所不同,为使种鸡场管理人员能够观察和建立一个适当的减料程序,产蛋高峰后准确监测体重非常关键,应对每日或每周体重及体重变化与标准体重的关系、每日或每周蛋重及蛋重变化与标准蛋重的关系、每日采食时间的变化等生产参数进行监测,记录并制作图表曲线非常重要。此外,鸡场管理人员应定期触摸与检查鸡群,确保鸡群保持良好的体况状态,在温度适中的条件下,鸡群生产性能接近或达到标准且饲喂的是推荐的饲料,高峰减料的一般原则应按手册标准进行,实际减料应基于对体重、蛋重和采食时间等方面的密切精准的监测;通常从高峰到淘汰,当减料量在5%~8%时可达到良好的生产性能,研究表明,减料量大于8%,可能会对生产性能有负面影响。减料通常在高峰后5~6周左右开始,如体重增长在产蛋高峰和35周之间超过标准,减料可能提前;减料要逐渐进行,任何一周内减料量都不应超过25.12KJ/只/d,控制体重和蛋重的增长是首选,减料程序的制定应确保周增重在20g(35周后15g)左右并观察蛋重趋势且与标准比较,观察体况、采食时间变化、日平均温度变化等。

减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鸡群的生产性能高于手册推荐的标准。可能会发生饲喂量及营养供给不足,此时如果与标准增重相比,体重及蛋重增长可能开始减慢或下降,高峰后减料太快会对产蛋率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且鸡群也易出现脱毛与抱窝现象。如鸡群的生产性能高于手册标准,高峰后应少量而逐渐地减少饲喂量;高峰料维持的时间应适当延长,推迟减料时间及从35周到鸡群淘汰期间的总减料量应减少。必须密切观察鸡群的日平均蛋重、体重、产蛋率及采食时间特别是观察并记录体重与蛋重指标有助于判断减料是否正确。正常条件下,蛋重下降然后影响体重是饲喂不正确的先期症状,之后会出现产蛋率下降。对鸡群的每周数据进行整理并制成曲线,通过此方式观察鸡群生产性能的总体趋势时,还不足以发現早期潜在的蛋重与体重等生产性能方面的问题;如果营养摄入不当,几天之内就会发生轻微但重要的变化,因此建议分别测定、记录与监测日平均蛋重与体重,任何蛋重与体重出现衰退时能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②鸡群的生产性能低于推荐标准。则减料应加快,对于这类鸡群如果饲喂量过多,会引起超重,生产性能维持不好及蛋重增加。应密切监测日平均蛋重、体重、产蛋率及采食时间以确定减料是否正确。生产性能比标准低的鸡群,从产蛋高峰到淘汰期间的总减料量应比高产鸡群多。高峰后初次减料量可在2~4g/周之间或代谢能33.49~46.04KJ/周。早期发现潜在的生产性能问题需对日平均蛋重与体重进行测定、记录与监测。每天密切监测生产数据而不是每周监测,以此发现是否由于高峰后减料太慢造成蛋重及之后的体重增长超过预期;③观察高峰后减料。任何鸡群如产蛋率较高、中等或较低,每次减料后都必须仔细观察减料后的鸡群反应。如果鸡群产蛋率、蛋重或体重下降超过预期,饲喂量应恢复到上一次减料前的水平,然后在5~7d后再一次尝试减料。如果蛋重或体重增长超过预期目标且产蛋率维持不好,此时下一次减料计划应提前实施;④减料与环境温度。与温度适中的条件相比,如果鸡群在夏天达到产蛋高峰,应提早减料且减料要快。然而,随环境温度的降低,饲喂量应重新评估并作相应调整以确保鸡群满足能量的需求。观察鸡群的采食时间,掌握任何这方面的变化信息。羽毛覆盖差的母鸡需要更高的能量特别是在寒冷条件下,如在低温和羽毛覆盖差的情况下没有对能量消耗进行调整,可能导致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尤其是在产蛋最后几周。

1.2.3 监测能量和粗蛋白需求量 根据生产性能标准来确定鸡群不同周龄的能量需求,如45周种鸡日摄入能量标准为1.87MJ,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如果为11.72MJ/㎏,则饲料量=1.87÷11.72=160(g/只/d);如果饲料中的粗蛋白为14%,则每日摄入的粗蛋白=160g×14%=22.40g,但如果饲料中的实际粗蛋白含量为16.0%,则每日摄入的蛋白质为25.60g,显然有些高(标准最高为24~25g),现代肉种鸡每日摄入24~25g的粗蛋白就足够了;如果摄入蛋白过高,则蛋重会增加,蛋壳质量会下降,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表2)。

1.3 正确进行饲料转换 产蛋期采用一阶段饲喂程序能获得较好的种鸡生产性能,但需要很好的管理及关注更多的细节以控制好体重(因为从开产到淘汰,粗蛋白和氨基酸水平是不变的)。由于产蛋1#、2#和3#料的粗蛋白和氨基酸由高到低逐渐下降,钙逐渐增加,因此饲喂产蛋2#和3#料会更好,能确保鸡群不会摄入过多的粗蛋白,特别是赖氨酸,从而更好地控制体重及适当的钙摄入量,有利于控制蛋重并提高蛋壳质量。可以把蛋重作为工具进行饲料转换,转换饲料时注意要有一定的过渡期,同时还应注意不同饲料能量水平的变化,要换算成相同的能量水平看具体差多少。一般产蛋率5%~35周用产蛋1#料,36~50周用产蛋2#料,51周至淘汰用产蛋3#料(表3)。太早换成产蛋1#料可能会造成钙抽搐症,导致产蛋初期死亡率高。如基础料量太高,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和脱肛比例多,早期死亡高。如累积料量过多,会使体重超标,导致脱肛和卵黄性腹膜炎死亡率高。

1.4 检查腹部脂肪沉积情况 适当的脂肪沉积是指耻骨覆盖有脂肪。脂肪沉积好,有利于达到产蛋高峰和维持产蛋率的持续性;脂肪沉积不足,产蛋持续性差。腹部脂肪沉积的目标是占体重的比例为15~20周0.5%~0.8%、22周0.8%~1.2%、26周1.3%~1.8%、31周2.0%~2.5%。25周最佳的胸肌比例为22%,此与产蛋的持续性有关。正常情况下,45周之前观察鸡群,母鸡腹部不能发红;45~50周允许2%~3%,但不超过5%的腹部发红。体重与腹部脂肪沉积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因此超重的种母鸡很可能增加腹部脂肪沉积进而影响繁殖性能;软而缩小的腹部脂肪表明能量负平衡。

1.5 关注羽毛覆盖状况 羽毛覆盖差时应及时补充饲料,密切关注羽毛覆盖指数的变化。羽毛覆盖差需要的能量也高,若无饲料(不是理想措施)补充能量(表4),会导致掉毛或断毛现象,停产超重。

1.6 饲料配方策略 产蛋料采用较高的能量水平(11.72~12.14MJ/㎏),后期能量水平不能低于上一期饲料。父母代肉种鸡高峰期确保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24~25g/只/d。35周后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检测配方和实际数据,注意实际粗蛋白的检测结果。饲料厂需要严格控制饲料配方和原料成分。

2 种公鸡的饲喂与观察

公鸡在30周前必须根据生长情况进行饲喂以确保其生理和心理达到成熟状态,30周后公鸡每周增加一定的料量,29~50周周增重保持在30g、51周至淘汰周增重保持在25g,体重数据应与其它信息一起综合考虑决定饲喂量。公鸡的饲喂量取决于公鸡能从母鸡喂料器中采食程度、母鸡能从公鸡喂料器中采食程度、公鸡鸡冠情况、鼻签的使用、饲料能量水平、公母分饲是否彻底等。正常情况下,25周饲喂量大约134g/只/d(1.52MJ能量),25~30周饲料量应每周增加1~2g/羽,30周饲喂量大约141g/只/d(1.59MJ能量),35~65周饲料量每两周增加0.5~1.0g/羽。35周后公鸡睾丸重量和精子生产自然萎缩,受精率下降,该阶段公鸡管理的好坏会明显影响受精率下降的速度,高峰后经常对公鸡进行体况评估,保持公鸡的体重和体况(胸肌)很关键。饲喂不足或减料会对公鸡的体况、睾丸萎缩和受精率造成不良影响;过度饲喂和偷吃饲料也会有不良影响。

2.1 及早使用公鸡料 公鸡必须随增重定期加料,避免能量出现负平衡。产蛋期使用公鸡料,公鸡料在开产或24~25周开始使用,不能太晚,如果使用公鸡料过晚就无益处;若开产时使用公鸡料,好处将在30~35周时体现,可改善受精率和孵化率,试验已证明,开产使用公鸡料可造成身体组成中胸肌少、睾丸重,受精率提高。48周使用公鸡料无益处,同样的试验在37周时使用公鸡料也得到相似的结果。欧盟使用公鸡料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产蛋晚期的孵化率影响最大,对28~35周无差别、35~52周增加0.6%、53~60周增加5.1%、总体增加1.1%。

2.2 细心观察 经常细心观察公鸡的脸色和睾丸狀态,公鸡脸色苍白是能量负平衡的另外一个外部指征。腿型直挺无弯趾,脚垫干净无损伤,跗关节周围的红色斑点表明种公鸡的交配能力很好(图2)。公鸡胸肌大小应合适,胸骨与泄殖腔有一个合适的角度,见图3、图4。

3 小结

种母鸡22周时目标体重要达标,均匀度超过80%;体况达不到要求不能进行光照刺激;每周检查增重情况,当脚垫、跗关节等良好的检查产蛋率、平均蛋重和产蛋重等重要参数;要采取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如正确称重和饲喂、外观检查、重视与完善基础管理等。种公鸡混群后应确保正确的采食饮水位置、喂料器高度,混群后没有偷吃料现象;确保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每天眼观检查鸡群,抓取和触摸鸡只;搞好体重控制,增加饲喂量,确保能量正平衡;胸肌结实呈U型而不是V或W型;关注均匀度控制,这对采食竞争很重要;尽快淘汰不好的公鸡;经常抓取鸡只并检查体况,观察其交配活跃性,目标是重视公鸡的质量而非公鸡的数量。只有正确的饲喂和观察才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猜你喜欢
产蛋率产蛋鸡群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画里有话
利用中草药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实用配方
试论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春季蛋鸡饲养管理
蛋鸡需要强制换羽的六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