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春
【摘 要】 目的:观察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为对象展开研究,采取综合心理行为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的ADHD评分,记录干预前后家庭压力情况,调查家长对干预情况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患儿ADHD各个项目分值均较高,经过干预,患儿各项分值均有显著下降;干预前,家长压力、患儿行为问题分值均较高,经过干预,各项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下降较为明显,前后比较均具备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家长满意度为92.5%。结论:采取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各项症状大幅减轻,有利于降低家庭压力,家长更为满意。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儿童
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是一种精神疾病,好发于儿童群体,临床通常表现为过度活动、注意力缺陷、冲动易怒等,如未能得到及时的干预措施,极易导致儿童心理、行为、社交、学习等方面出现严重障碍[1]。精神类药物是ADHD治疗的常用手段,但部分家长认为,药物可能对患儿造成不利影响,或出现拒绝用药的情况,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综合心理行为干预能够通过心理行为的引导,使患儿症状得到改善,且避免了用药的不良影响,家属配合性较好[2]。本文作者将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12岁,平均(8.48±2.69)岁;体质量30~48kg,平均(40.38±5.00)kg。患儿监护人自愿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患儿各项表现均《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中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的内容相符;经监测智力高于80;近期未进行药物治疗;监护人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儿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缓、情感、抽动障碍、癫痫等疾病;重要器官器质性损伤者。
1.2 方法
为患儿采取综合心理行为干预,主要有:1)认知引导:可通过游戏方式,设置场景、情节,并引导患儿进行角色扮演,加深患儿对某一角色的认知,同时,亦可在游戏中加强患儿的注意力锻炼,帮助患儿有效交流,游戏可设置一些简单问题,在患儿遇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其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过程中,可为患儿展示不同情绪的图像资料,引导患儿进行识别,并帮助患儿以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控制愤怒。2)行为治疗:可通过正负强化给予患儿行为矫正干预,若患儿表现较好,可给予其正强化,以适当物质、精神奖励鼓励其行为,若患儿出现消极表现,可予以负强化,以取消奖励、延迟承诺等方式,使其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并转变行为。若患儿出现过激行为,情绪难以平复,可行隔离干预,待患儿情况稳定后,告知其隔离原因,使其对自我错误行为有一定认知。3)家长教育:对家长进行适当培训,传授家长正确的维护亲子关系的方式,并对患儿病情相关内容进行普及,帮助家长掌握一定情绪、行为引导方法,并检验家长学习情况,确保家长正确掌握。干预持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前后的ADHD评分,记录干预前后家庭压力情况,调查家长对干预情况的满意度。ADHD量表主要用于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共计18项,分值分做4个梯度,分别为:0分(无)、1分(偶尔)、2分(经常)、3分(频繁),量表中奇数项为注意缺陷,偶数项为多动障碍。家庭压力情况主要包括儿童行为问题、家庭压力两方面,项目共分16个,分值1~10分,分值高者,儿童行为问题、家庭压力较大。家长满意度采取问卷为工具调查,总分100分,以分值作为判断满意程度的依据,≥90为非常满意,80~89为基本满意,≤79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ADHD评分比较
干预前,患儿ADHD各个项目分值均较高,经过干预,患儿各项分值均有显著下降,前后比较均具备显著差异(P<0.05)。
2.2 干预前后家庭压力情况比较
干预前,家长压力、患儿行为问题分值均较高,经过干预,患儿各项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下降较为明显,前后比较均具备显著差异(P<0.05)。
2.3 干预后家长满意度调查
家长中有22例非常满意,有15例基本满意,满意总数为37例,满意度为92.5%。
3 讨论
导致ADHD发生的干扰因素较多,大体可归纳为心理、生物、社会三大方面。儿童若患上ADHD,行为难以控制,表现出心理急燥、注意力不集中或其他精神特征等,若家属不了解患儿病情,患儿生活、学习过程中受到他人排斥,导致人际关系环境恶劣,对患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部分患儿可能引发暴力行为[3]。为改善患儿的病情,可着重对患儿的心理进行疏解、引导,以帮助患儿转变异常行为,达到改善病情的效果[4]。
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是一项以心理干预为主要手段的治疗办法,能够通过对患儿的认知进行引导,应用轻松的游戏引导方法,使其在游戏过程中建立正确认知,并注意引导患儿控制自我情绪。同时,综合心理干预在应用过程中,采用正负强化方法,对患儿的行为进行矫正,有助于患儿形成正确的认知、行为习惯。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注意强化家长的教育,培养家长的行为引导能力,联合家长共同对患儿进行教育,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干预患儿ADHD、家长压力评分方面明显下降,且满意度高。
综合上述手段,能够使患儿树立其对周围环境的正确认知,矫正患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增强家长对患儿病情的重视程度,有助于为患儿建立和谐的康复环境,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婕,赵小艳,王丽芳,等.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改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9):4702-4704.
[2] 孟战备.综合心理干预对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05):167-168.
[3] 孙宏伟,宋兵,杨立春,等.脑电生物治疗仪结合心理康复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1):212-213.
[4] 李秀銀,胡飞,刘月嫦.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功能障碍患儿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