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沈东
【摘 要】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价值,为麻醉师选择合理分娩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分娩过程中行镇痛操作的产妇100例,均为本院产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腰麻联合单管硬膜外镇痛的方式(对照组,n=50)与采用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镇痛的方式(观察组,n=50)不同时点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分娩情况展开对比。结果:两组镇痛前、镇痛后30min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开全时、第二产程用力分娩时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为(8.8±0.5)次,对照组为(13.2±0.7)次,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分娩镇痛要求的产妇,应用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行镇痛操作,可显著增强镇痛效果,减少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保障分娩质量。
【关键词】 腰麻;双管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镇痛效果
椎管内镇痛为临床产科重要的分娩镇痛技术及金标准,即经腰-硬联合阻滞或单管硬膜外阻滞,取低浓度阿片类药物应用,以发挥硬膜外自控镇痛作用的一种方式[1-2]。但研究显示,应用此方法行镇痛管理,在第二产程阶段,受分娩疼痛性质、部位等多因素影响,易有突发性痛感产生,进而导致产程延长,引发不良分娩结局。而应用双管硬膜外阻滞,可将上述不足有力弥补,发挥分段阻滞效果,进而促使第二产程疼痛显著减轻,为顺利分娩打下基础[3]。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应用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分娩过程中行镇痛管理的产妇100例,均为单胎头位初产,ASA Ⅰ~Ⅱ级。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年龄22~34岁,平均(29.4±3.2)岁;孕周37~41周,平均(38.9±2.4)周;对照组50例,年龄23~35岁,平均(29.6±3.5)岁;孕周37~42周,平均(38.7±2.3)周。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胎心监护正常;②宫口开至3cm;③产妇依从性较强,无维管内麻醉禁忌及精神、神志类疾病;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疑似胎儿畸形、巨大胎儿者;②无法对胎儿宫内窘迫排除或拟行剖宫产者;③无法对治疗反应准确描述者。
1.3 方法
两组操作步骤具有一致性,即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指导产妇取左侧卧位,调整为双膝屈向胸部的姿势,常规消毒铺巾,于L2-3间隙,应用腰-硬联合穿刺包实施硬膜外穿刺操作,此项步骤完成后,应用25G腰麻穿刺针于硬膜外穿刺针内置入,于蛛网膜下腔刺入,见有脑脊液流出后,将0.1%罗哌卡因3mg一次性于子宫收缩间期精准注入,将腰麻穿刺针退出。对照组完成腰麻后,将硬膜外导管于头端迅速置入4cm,并予以贴膜,对导管行牢靠固定。观察组在完成腰麻后,将穿刺针于L4-5间隙重新置入,行硬膜外腔穿刺操作,成功实施后,取硬膜外导管于尾端置入4cm,予以贴膜,并对上下导管予以固定。完成穿刺后,控制镇痛平面在T10以下。在开展镇痛的过程中,给药模式应用PCEA,镇痛液配置:罗哌卡因100mg+舒芬太尼50μg+0.9%的氯化钠溶液均匀稀释至100mL,将背景输入量按4mL/h设置,PCA剂量设定为6mL,具体锁定时间设定为15min。对照组将镇痛泵直接连接硬膜外导管;观察组应用三通装置对上、下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同时连接,开始镇痛至宫口经观察开至7~8cm时,予以上管给药,宫口经观察开至7~8cm后,调为下管给药模式。若部分病例镇痛不完全的情况出现,可由助产士或产妇对自控键进行按压,以对药物追加。两组均在宫口开全时,行一次按压操作,在结束第二产程后,将镇痛泵关闭。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不同时点疼痛程度;即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在镇痛前、镇痛后30min、宫口开全时、第二产程用力分娩时对疼痛程度予以评估,以0~10分为分值范围,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重;2)对比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3)对比两组不良分娩方式,包括器械助产、剖宫产、会阴侧切;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包括尿潴留、恶心、瘙痒、呕吐。
1.5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采用SPSS 7.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分娩方式占比、不良反应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
两组镇痛前、镇痛后30min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开全时、第二产程用力分娩时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对比
观察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为(8.8±0.5)次,对照组为(13.2±0.7)次,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
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多应用单管硬膜外阻滞的方式行分娩镇痛,但在进入第二产程时,分娩痛产生机制有系列变化产生,即骶丛神经在疼痛传导中参与,有躯体性质刀割样疼痛出现。取腰麻与单管硬膜外阻滞联合分娩镇痛的方式应用,在产程后期,注入蛛網膜下腔的药物已呈失效状态,虽可持续经硬膜外腔给药,但未依据分娩痛产生机量给药,且药液穿透力较弱,浓度较低,较难向骶丛神经扩散。而应用腰麻与双管硬膜外阻滞复合行分娩镇痛的方式,药物可迅速起效,促使产妇疼痛即刻得以缓解,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可依据分娩痛部位的转变及产程的进展,针对性给药,对给药方法进行实时调整。经下管给药,可发挥软化宫颈的效果,为宫口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使阴道检查过程中的不舒适感明显降低,为顺利分娩提供了有力保障[4]。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论点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有分娩镇痛要求的产妇,应用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行镇痛操作,可显著增强镇痛效果,减少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保障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杰.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03):572-574.
[2] 赵祉阳,荣艳霞,王燕.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05):702-704.
[3] 张宁,徐铭军.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03):222-225.
[4] 李井柱,张丽娜,亢林萍,等.双管法与单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头位置异常初产妇分娩结局影响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04):4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