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2019-06-11 11:53高慧敏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心理健康心理

高慧敏

本文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理念融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结合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实际,探索出一套以发现积极的人格特质,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积极的自我成长为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教学评价方法的实效性较强、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设计方案。

1 前言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各高校逐步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使其成为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起步较早,2007年起开设选修课,2013年开始开设必修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和反思,并对其他高校进行考察和了解,发现当前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置相对刻板,实用性不强,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介绍和对各种问题的探讨,以预防和解决问题为主;学时分配有限,该课程在各高校多数只在大一期间开设,课时相对较少,一般为16~32学时,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受到诸多限制;教学方法单调,目前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也有课堂讨论、课堂练习等辅助方法,但所占比重较少,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理论滞后,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对于最新的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关注度不高,教学中仍套用旧的理论模式,对于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探索不够。

近些年,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理念在我国学术界兴起了广泛的热潮,这也给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积极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提倡用积极的观念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并以此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程度地挖掘自身潜力和获得美好的生活,这与当前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比较吻合的。积极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和关注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组织系统,这对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注重积极导向,加强学生对自身积极品质的发掘和探索,引导学生觉察和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指导学生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获得积极的自我成长。

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計

2.1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设置为四个模块:发现积极的人格特质,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积极的自我成长,每个模块包含理论讲授、热身游戏和6个相互联系、承前启后的心理活动。每个模块用时6学时,共24个学时。

第一个模块为发现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发掘、培养并利用自己的优势。理论讲授部分介绍什么是个人优势以及个人优势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用“SEVEN UP”作为热身游戏。第一个心理活动为“我的葡萄干”,通过仔细观察葡萄干发现葡萄干的独特性,由此引发学生对自身独特性的思考和探索。第二个心理活动为“优势大转盘”,通过自己对自身优势的觉察和他人对自己优势的评价,更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第三个心理活动为“优势测试”,通过完成优势调查问卷,识别自己的真正优势,进一步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第四个心理活动为“优势取舍”,结合优势调查的结果,进一步明确对自己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优势。第五个心理活动为“价值拍卖”,通过拍卖对人生有重要意义的事物,让学生学习将优势与人生价值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第六个心理活动为“人生T台秀”,通过改变身体姿态来改变心理状态,让学生看到积极的人格特质是可以培养的,增强学生完善自身人格特质的信心。

第二个模块为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加强对积极情绪的觉察和体验,增加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并能合理处理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理论讲授部分介绍积极情绪的基本形式以及积极情绪对于我们成长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用“雨点变奏曲”作为热身游戏。第一个心理活动为“命运之牌”,通过对新命运的选择,让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珍惜现有的生活和资源,提高生活的满意度。第二个心理活动为“感恩练习”,通过反思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学会感恩他人和现有的生活,从感恩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第三个心理活动为“品味当下”,通过品味平淡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享受它带给自己的幸福体验,学习让自己的幸福感在生活中不断延续。第四个心理活动为“正念冥想”,通过正念冥想的练习,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安静平和,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生活和自己。第五个心理活动为“情绪ABCDE”,通过识别、反驳不合理观念,改善情绪,进而改变悲观的思维模式,增加乐观和希望。第六个心理活动为“三栏目技术”,通过运用由寻找、挑战和解决三个部分组成的方法,用全新的视野和积极的观念来对待自己和生活。

第三个模块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理论讲授部分介绍他人的重要性以及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南辕北辙”作为热身游戏。第一个心理活动为“无家可归”,通过变换团体组合形式,让学生体验归属于团体和游离在团体之外的感受,认识到归属于特定的团体并与团体成员建立相应的联系,才能让我们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第二个心理活动为“人际财富图”,通过梳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认识到他人在自己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三个心理活动为“我说你画”,通过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两者的差别,认识到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双方的共同参与互动,不断地反馈、调节,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第四个心理活动为“商店打烊时”,通过听力练习,认识到积极倾听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听到、听懂和反馈的积极倾听才能帮助人们实现更好的沟通和交流。第五个心理活动为“数字传递”,通过运用非语言信息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认识非语言信息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要善于识别和运用非语言的信息提高人际交往的有效性。第六个心理活动为“建高塔”,通过合作完成团体任务,让学生认识到在团体中要懂得合作、分享、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发挥集体创意,激发团队潜能,实现团体目标。

第四个模块为促进积极的自我成长。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思考,激发内在的生命动力,最大化地实现人生的价值。理论讲授部分介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设定恰当的人生目标,合理的规划人生,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以“小鸡变凤凰”作为热身游戏。第一个心理活动为“撕纸人生”,通过撕掉代表人生长度的纸条,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宝贵,学会珍惜生命和时间,树立规划人生的意识。第二个心理活动为“做时间的主人”,通过完成日常作息表,了解自己对时间的利用情况,学习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第三个心理活动为“突破困境”,通过练习解决自己目前面临的一个实际困境,学习勇敢面对自己的困境,积极探索和尝试突破困境的有效办法。第四个心理活动为“举手仪式”,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举手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坚持所需要的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第五个心理活动为“人生不设限”,通过简单的鼓掌练习,认识到人的潜力常常超出我们自己的想象,要坚定信心,勇于超越自我。第六个心理活动为“未来畅想曲”,通过想象未来,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合理规划人生。

2.2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主要由教师通过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传达与每一教学模块内容相对应的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体验式教学主要由学生亲自完成每一教学模块所设置的6个心理活动,通过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调动全身的所有感官,多角度、全方位地觉察、感受、领悟和学习,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融会贯通,内化为自身经验,更好地实现每一模块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每个活动的导入及总结归纳。学生在上课之前分成学习小组,在完成每个活动之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并对本组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与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2.3 教学评价

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又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个方面。

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完成自编的《自我评估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估;通过完成自我分析报告,内容包括课堂参与情况、活动完成情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课程收获及应用情况、自身的变化情况等,对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估。

同学间互评,通过完成自编的《同学间互评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估;通过同学间相互监督和观察记录,各小组每节课指定观察员,记录本节课及课后本组成员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课堂参与情况、活动完成情况、交流讨论情况、活动中的感受体验、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小组成员认识上的改变等,对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估。

教师评价,在开课之前和课程结束之后,分别让学生完成《生活满意度测验》和《总体幸福测验》两个量表,对比前后测的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估;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内容包括课堂参与情况、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对学生认识的改变等,对教学效果进行主观评价。

3 教学效果和注意事项

该教学设计已在具体的教学中加以实践和应用,教学效果良好。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教学形式,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和较强的实用性,比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并能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比如“感恩练习”、“品味当下”等活动,可以延续到课后的生活中,加强对日常美好生活的觉察,增加生活的满意度。大多数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我反省,如“我的葡萄干”练习,当学生静心观察后发现,一颗小小的葡萄干竟然可以从形状、颜色、光泽、质地、纹理、温度以及重量等如此多的維度上去认识,进而领悟到在认识自己的时候也需要多角度多方面的去觉察和了解。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更能理解和接纳别人以及不同的想法,更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本课程通常采取合班授课的形式,学生人数较多,在开展心理活动时,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会有所限制,照顾不到所有学生,需要对学生的数量加以限定,尽量控制合班人数在90个学生之内;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者独来独往的学生,教师需要格外关注并加以引导,尽可能的让其融入到小组当中,参与讨论和分享;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课堂环境不统一,某些课堂活动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如“正念冥想”练习,需要一个安静、安全,让人放松的环境,而实际的课堂环境往往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所以练习的效果也会不理想,今后还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控制课堂环境,或是选择更适宜的练习来代替。

总之,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中,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JSY17522。

(作者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心理健康心理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