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
摘要:家庭和学校是个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媒介,青少年阶段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一时期对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影响不容小觑。
关键词:家庭、学校、青少年、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认识政治现象、形成政治意识、掌握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在某一特定时期一次完成的,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中。从出生开始,只要不脱离社会生活,就会处于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当中。政治社会化是塑造一个人政治心理与政治意识的过程。
在整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和知识积累的程度不同,其政治社会化的状况会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但各个阶段之间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一个人在某一阶段形成的政治认识、政治信念和政治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到他在下一阶段的政治认识、政治信念和政治价值取向的状况;而后一阶段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在强化或改变着前一阶段政治社会化的结果,从而使得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成为一个相互衔接、持续的过程。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对自我认识、社会認知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将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岑桑曾经说:“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岁。它是一个人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生机勃发、朝气蓬勃;它意味着上升,蕴涵着巨大希望的未知数。”
一、家庭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传统社会中,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是政治社会化功能的主要承担者之一,社会化的方法是感情的、经济的方法。一个人关于政治角色及其行为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政治社会化就是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家庭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最初、影响最直接的媒介。家庭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家庭对于青少年人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强调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强调了家长、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言传身教有动人力量,家庭教育不可替代。
一个人自出生到进入社会,大部分的时间处于家庭之中,这一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人格的塑造、基本人生观的形成以及政治启蒙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在家庭中,长辈对于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青少年在第一阶段中,对于最初人生观、基本政治生活等信息的提供源头。长辈们在通过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政治权威的态度、政治事件的见解等,对青少年对于政治标准、政治判断产生着影响。家庭社会背景、家庭社会关系及家庭生活模式等,也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是他们认识社会及自身社会地位的基础。其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处事方式等影响子女的态度及方式,如积极参与家庭决策的青少年很可能在成年时对于政治态度及表现也是非常积极的;专制型的家庭,可能会产生两种政治态度,即政治专断者和政治服从者;我们常说完满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相同的,如果孩子成长在不完满、缺乏正常家庭教育、缺乏爱的家庭中,在孩子成年后,步入社会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反常人;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性格的塑造,是积极乐观,还是保守冷漠,家庭影响为之深远。
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在有意无意间,对一个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连续性会反映出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又体现着学风,这一影响是深远的,长期的。例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再如,在中国近代,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相同的,家庭成员中违法犯罪接二连三。以上我们可以看得出,家庭对于一个人的社会身份、政治选择的深远影响。尤其在青少年这一重要时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政治取向、价值观念、人生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校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学校是一个人脱离家庭后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场所,是一个专门学习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格林斯泰因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正式负责教育的机构有目的地对于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习惯的灌输。”在校园生活中,青少年在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并且系统学习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对政治生活的形成了初步规范性认知。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的方式获得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地区实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的整个青少年时期,这一重要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阶段,更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如日本学者津留认为:“青少年期结束阶段的社会化特点是具备对个人行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能够理解社会准则和常识的判断能力,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共同性等。”青少年时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此阶段完成个体社会化及其政治社会化初步的发展任务。学校可以强化青少年对于政治体系的认知,培养其政治信条,增强其政治忠诚度,学校是国家向青少年灌输政治价值和政治态度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也成为政治体系培训公民的重要手段。总而言之,在确立一个人的政治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阶段政治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由于缺少政治实践的锻炼,这一时期普遍表现出理想化和不稳定的特征,其中政治价值观念的成分大于政治知识和能力的成分,容易和现实发生矛盾。政治实践是检验和修正人们所获得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唯一标准。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新媒体对生活的影响,即便在学校,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性格各异的人,接收着新奇的观点。
三、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将政治文化、政治内涵等从家长传递给子女,从教师传递给学生。家庭成员和学校教师往往是一个人政治社会化的第一批老师。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可完全分离的,其在家庭阶段形成的政治认识、政治取向等,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在学校中对于政治认识、政治取向等状况;相同的,其在学校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在或多或少影响和改变着其在家庭中形成的观念,这就使得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个人的政治社會化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以家庭和学校为主要承担者,同辈集团、学校、机构、网络、影视、杂志及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让青少年在成长中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和认知。那么这时就出现了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使青少年在缺乏实践验证的情况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走出去、带回来”一些大山里的孩子,通过学校的思想教育,获取专门的知识内容,去改变命运,让他们走出去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开阔眼界;再将习得的本领带回来改造和建设家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是正能量的传播,更是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这是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样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例如,网络信息存在虚假和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对社会现象、政治观念的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良的信息甚至会影响到一部分青少年出现崇洋媚外、虚荣拜金、想着不劳而获或通过非常手段获取利益等行为。这一时刻,就需要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
四、结语
在传统社会中,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承担者主要是家庭、宗教团体、村社等,社会化的方式是感情的、经济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同辈集团等,社会化的方式是理智的、理论的方式。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环境下必将导致政治态度、政治认知以及政治理想的差别,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本就是非常复杂的,这一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其中,在传统社会中的主要承担者家庭和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承担者学校,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协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帮助其在青少年时期形成良好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和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发展。
总而言之,青少年在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念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替代,它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贯穿于人的一生,是其他形式无法完全取代的。
参考文献:
[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2018
[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