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
一、构建和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教学中,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帮助他们在学习上下工夫,帮助他们分析造成学习障碍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试想,一个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一个极少享受过成功喜悦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长大之后,有一个“自信”的形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呢?可实际情况又是:一个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能力优劣悬殊。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来说,往往更是缺乏自信。他们害怕上课回答问题、害怕做作业,其关键就是对自己不自信。为此,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问题有深有浅,作业有易有难,任务有轻有重,难度有高有低。比如,课文学完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来设计安排作业,使他们都有作业并都能完成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各尽其能,特别是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时,教师还可以把本单元将要测验的内容告诉学习困难学生,并告诉他们,老师将重点检查你们。我想,学生在课外一定会认真复习老师即将检查的知识,因为又有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呢?
二、确立榜样陶冶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很多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歌颂具有良好、健康心理特征的人和事的课文,像《蓝树叶》《校园里的画》《蜜蜂引路》《丰碑》《放弃射门》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利用这些人和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学习《蓝树叶》,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学习《校园里的画》,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学习《蜜蜂引路》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学习《丰碑》,懂得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学习《放弃射门》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体育精神等等,引导学生把这些人和事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形成了健全的人格。这样的方式会收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搭建尽情渲泄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问题,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随时随地,及时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这时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作文题目,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假如我是妈妈(爸爸)》《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特别是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感受,使自己的心境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通过阅读作文、日记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育,从而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
我班有一个从乡下转来的女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是非常怕羞,不主动和同学交往,不举手回答问题,害怕在同学面前讲话,上课发言的时候非常紧张,老师点名让她发言,她总是红着脸摇头不答。凡事她不敢给老师讲,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敢问,受到一点挫折就掉眼泪,胆子很小,特别是考试时更紧张,影响考试成绩。我在一次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在家,她和弟弟居住,父母很久回来一次,但很快又走了,又丢下她和弟弟孤孤单单的两个人,她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闲暇时我找到这位同学,同她交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及时与她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向父母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们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通过交谈,孩子的父母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过于简单粗暴,很少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他表示要和老师积极配合教育好孩子。后来这位女同学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父母和她谈了很多。她也认识到,父母外出是为了她和弟弟能生活得很好,只是父母教育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父母。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心理压力减轻了,性格开朗、活泼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
四、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语文实践活动
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我们学完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的主体课文后,开展了以“有志者事竟成”为主题的故事演讲比赛。同学们介绍了各自成长过程中高兴的、悲伤的、成功的、失败的……事情,使学生认识到了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同样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自己努力,正视困难,再加上父母、老师、朋友的帮助,任何挫折都能战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坚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這对学校有力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很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