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红
一、倾听学生诉求 掌握学生心理 改进教学项目
记得两年前,一直担任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又接到担任初一、初二科技小制作课外活动课的教学任务。当时想到初一的小孩太小,工具都认不全,剪子都用不好,还是先保证安全,教点小手工制作吧!这样,我们课外活动老师初一年级的第一期科技活动课项目出炉了: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与设计要点、创意纸盘贴画的设计与制作、纸杯创意作品的设计与制作、“遥感”啄木鸟的制作方法、简易小电动机模型的制作方法、光纤灯的制作方法。
学生活动的很开心,但他们下课后总会对老师说: “我们为什么不做这个卡通赛车和这个会亮灯的秋千(初二的教学项目)呀?”“老师,我们特别喜欢做带电会动的作品,还能比赛!”……可以听得出来看得出来,现在的学习项目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探究欲,他们那好奇、好学、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的显现出来了。
于是,老师在后几期的教学中依据部分学生的要求,不断开发新的教学项目,第二代初一科技活动课项目又出炉了:创意纸盘钟表设计与制作、卡通小赛车的设计与制作、七色光盘的设计与制作、重力小车的设计与制作、电磁秋千的设计与制作、电动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第二代教学项目比第一代教学项目增加了工具运用如锯、锉螺丝刀等,自己动手加工制作的活动(电动机模型、电磁秋千),染色(七色光盘)、创意(卡通赛车)。学生们的作品质量有较大的差距,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总是看着别的同学的作品好,课程结束时,不愿意把作品带走,怕同学或家长耻笑,这也是他们自尊好胜而又幼稚片面的心理表现。于是老师又在活动项目和外观设计上进行了创作和修改,使其简单易学易加工,更能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需求。第三代初一科技活动课项目又出炉了:电动机原理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手摇发电机原理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水陆两用车的设计与制作 、踏步机原理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地震报警器装置的设计与制作、电动门原理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过山车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电磁秋千的设计与制作、电动浮力球装置的设计与制作、与两年前相比,保留了一些项目,但所使用材料和制作方法都较以前更先进合理了,外观也有了很大的改進。
二、采取递进提出设计要求方式 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探究欲
尽管每一个学生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相差不多,但由于生长环境和接受的操作训练有所不同,所以在心智和能力上表现有所不同,在科技活动课中主要体现在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上的差别,教师在教学上尝试了采用递进提出设计要求方式,来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需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手摇发电机原理模型的设计
(一)摇动手柄,能使输出端带动一个LED亮;
(二)摇动手柄,能使输出端带动一个LED亮,一个蜂鸣器响;
(三)摇动手柄,能使输出端带动一个LED亮,一个蜂鸣器响,一个小电扇转;
(四)摇动手柄,能使输出端带动两个LED亮,一个蜂鸣器响,一个小电扇转;
顺时针、逆时针摇动手柄,都能使输出端带动一个LED亮,一个蜂鸣器响,一个电扇转。
随着设计要求的递进提出,设计制作难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当学生们靠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后成功完成第二个设计要求时,不但高兴,更重要的是自信心倍增,会自觉努力的去想法设法,完成第三个、第四个,此时,他们对LED和蜂鸣器的单向导通特性和用电器的并联使用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进而能轻松完成第五个任务,再创意出第六个设计任务,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收获!
在电动门装置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学生对齿轮齿条的应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位学生第二天跟老师说:“老师,昨天晚上做梦我都梦到我在做它,我还去看咱们学校门口的电动门了,觉得咱们做的这个齿条放当中碍事儿,我想改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制作活动能入梦,说明这学生上心了;能主动去观察现实中的参照物,并发现问题,说明用心动脑筋了。于是,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说:“你们看看,这作品还有什么问题?”你一言,我一语,“齿条太短,门开的太小!”“齿条老跑出来”,就这样3个递进式的设计要求就诞生了:
(1)在电机工作时,如何不让齿条移动?
(2)如何加大电动门的开度?
(3)如何减小齿条进出门的影响?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发现的问题很重视,并积极支持他去改去做,学生就会表现出情绪高涨,信心百倍,干劲十足。于是,困难和问题一个个的都被他们攻克和解决。
三、勤检查 多表扬 增加仪式感 是鼓励学生们的最好方法
实践制作类的活动课,如何做好学生工具管理与卫生保持的教育,一直是我们任课教师努力探究的课题,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些学生明显比较弱。刚开始,要求多,检查少,没有什么效果。但有一次,一位学生下课走时对老师说:“老师,您今天检查检查我的工具抽屉吧,我收拾的特整齐。”是啊,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他们渴望老师看到,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是非常符合初一孩子的心理的啊!从那以后,老师就勤检查,多表扬,做的能符合要求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有干净整洁的活动场地,有老师的赞赏表扬,学生们心情也愉悦舒畅,做起事来也就又快又好了,使活动课步入一个良好的循环。
讲台上有一个话筒,当孩子们站在讲台前,就特别喜欢模仿老师。是啊,他们从内心觉得上讲台就有仪式感,就得像回事儿啊。这给老师一个启发:初一的学生,是多么的喜欢模仿,喜欢在正式场合表现自己啊!于是采取请学生到讲台前来展示作品,声音小,可以拿话筒,孩子们真的很积极,很认真,很大方。无论是讲的同学,还是听得同学,都会很有受益的。
每期颁发优秀学员奖,优秀作品奖,也要有仪式感:宣读获奖名单、上台领奖、合影留念 ,这都是对获奖孩子们最好的鼓励,对没获奖孩子的最大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