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莉
一、注重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教会学生串写
在小学低年级,字词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了。所以,在字词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正确认读,正确书写,正确理解,丰富积累词语,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我主要要从兴趣入手,展开各种训练方法,如:1、书面训练:让学生能用老师给出的一个词说一句话;能连用给出的两个词写几句话;能用更多的词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甚至用给定的几个意思毫不相干的词语、句子等串写一篇小练笔。2、口头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表达中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字词。
二、加强句子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夯实习作训练的基础
1.读和抄写句子
读和抄写是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积累语言的一种训练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对句子进行初步认识。特别注意标点符号,对于不同标点如句号、问号、感叹号就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含义的理解。
2.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是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的一种训练,是学生学习造句前一种过渡性的训练形式。例如用“田野里飘荡着歌声”,进行补充“( )的田野里,飘荡着( )的歌声。”可以让学生把句子意思表达更完整,使文章生动具体。
3.仿写句子
这是一个难点,先要分析句子的特点,弄清句子的修辞手法,写时只要求模仿例句的表达形式,在内容上则应该有所创新。例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个例句从修辞手法上判断它是这是一个拟人句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例句,读懂句子意思和表达形式。 可以由这一句引导学生模仿练习写话。例如“秋天的雨是一位画家,她用神奇的画笔画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秋天的雨是一位音乐家,她用灵活的双手弹奏出了最动听的乐曲。”总之句子是词语、段落和篇章的橋梁。在小学语文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认清它的重要性,准确地把握内容,扎实训练,以提高句子教学的效率,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仿写片段
1.通过换词,练习写一段话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刚开始学习写一段话的练习。在模仿之前,先要看这段话共有几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读懂这段话的表达形式,然后再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可以替换。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模仿这一段写西红柿、丝瓜、西瓜、葡萄等,在藤上结果实的类似的植物。经常采用换词仿写一段话,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提高了。
2.通过模仿该段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练习写一段话
比如“秋天的雨”一文第二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他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他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作者运用了并列的句式表达,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在秋天所看到的景物。学生可以模仿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这样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梨树,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它把红色给了红领巾,红领巾对着它微笑。它把红色给了苹果,苹果露出甜甜的微笑。它把金色给了田野,田野翻起金色的波浪。它把紫色给葡萄,五光十色的葡萄你挤我碰,挣着要人们去摘呢……学生通过经常模仿表达方式的练习,既积累了语言,又掌握了写作方法。
四、采用课堂小练笔,加强技法运用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所以在课堂中,不但要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更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默读、圈圈写写进行小练笔,让小练笔走进课堂。因为考虑到学生自由写作的时间有限,因此可将部分写作实践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其中的一些做法有:一是有感而发写一写,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做到以情来贯穿文本,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此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如若设计精当,就能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为深化文本架设桥梁。二是迁移运用练一练,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老舍的《猫》一课,语言大师在开头一段中抓住了关键性的几个连词:“说它……吧,它的确……;说它……吧,可是……”,把猫的古怪性格描写得简洁明了,可以让学生学写一种小动物的特点或一个人的性格。
五、引导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续写、补写
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学时,我常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为续写的起点,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张开合理想象,顺着课后的思路,进行续写故事的结尾。如有的文章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在过渡环节上,对人物情节写的十分简练。遇到这样的文章,我指导学生想象,补写一段相关的情节,进行扩写练习。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利用课文进行想象做训练,一举多得,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写作内容,渗透了品德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还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
总之,只要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实施优化教学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