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越来越关注课堂学习的时效性问题,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的“实”与“活”,真正关注学生的收获,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因此,只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需求出发,挖掘原有认识和学习内容的联系,设置有趣味性、知识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操作平台,让学生入情入境,对学习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时,根据学生爱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采用玩中学,学中玩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到蛋糕店点餐的情境,然后提出要求:如果让你选一杯饮料和一个点心,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学生兴致勃勃地各抒己见,仿佛就是在蛋糕店了,这时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被充分激发了。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片,接着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面就喝到水了,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呀?这样,从熟悉的动画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
二、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多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互相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能自由参与,主动探知,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选择合作契机呢?(1)教学中,当学生遇到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他们就能在讨论中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就能比较顺利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先出示8÷2、80÷20、800÷200等题让学生计算,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讨论,尝试归纳,学生通过互相提醒最终发现并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2)当学生遇到一题多解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充分调动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就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寻找出不同的解法,然后通过比较优化解决方案,找到最简单的解法。(3)当需要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每一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我在教学测量时,需要测量黑板的长,学生根本就无法独立完成,于是我让同桌一组,再进行测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先精心设计问题,目的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如我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我先拿出实物让学生沿着边缘摸一圈,再告诉学生这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接着提问:请你们说说什么叫周长?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由于这几个问题带有较强的启发性,所以能够探究出方法的学生很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也要注意时机。时机得当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开始时设疑提问,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的效果。在课堂中间提问,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学生最集中兴趣最旺盛的时候实施,这样可以触发他们的思维兴奋,集中注意力听课。在课尾提问,可以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查漏补缺。
四、注重有效的课堂评价——关注学生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差异,动态评价,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评价要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我经常在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听到一些激励性评价。如“你的方法很有特色,值得大家学习”“这么复杂的加法你都会啊!”“祝贺你找到最佳解法”“你能启发那些还不理解的小伙伴吗?”等,这样的评价既激励了学生,又鼓舞了群体,促进了师生和谐互动和交流。但是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因此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也不要千篇一律或过于笼统。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时,我们可以这样评价:说得很好,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好了;如碰到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我们就可以这样评价:你真了不起,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找到正确答案;如当学生实在回答不上,我们就可以说:没关系,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等等。另外我认为教师的评价不仅仅只停留在口头表达上,老师的肢体语言,如鼓励的眼神、对学生的微笑、拍拍肩膀、握握手等,这样的评价简洁、有效,形式多样,很快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然,课堂上除了让老师实施有效评价外,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不可少的,因为通过评价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明确改进的目标和方法。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一种策略,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數学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