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019-06-11 11:07李伟林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数学

李伟林

数学与生产生活和学生的日常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生活辅助工具,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时代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声音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主探究的有效性,突破重点难点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事物或图像比抽象的语言和公式要有说服力的多。再加上他們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借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动画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让学生们难以理解。但如果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音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钟,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接着直线、线段,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从新教材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数学,一个星期只有3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进了传统单一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数学学习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