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运坚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已成为困扰学校的一大难题。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几个水面分析了农村中学生厌学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中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由于在信息网络时代,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其中有高尚的、健康的,也有低俗的,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校外的电子游戏室、网吧等,这些对于中学生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外部环境对于我们的学生充满了诱惑。很多学生都受不住诱惑,过早地走上了社会。
(二)家庭原因
父母的不良榜样、家庭教养方式不良导致厌学。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辛苦劳动养家的,子女也受到熏陶,自然积极上进。有的家长整天不学无术、无所事事、不劳动,他们的把精力花在赌博上,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有问题,班主任找他们来学校了,这些家长还怪老师多事。甚至子女在学校打架或者赌博,老师打十次电话也不到学校来跟老师共同教育子女。如前届我班的小林(化名),在学样跟别人打架了,我打了很多次电话给他家长,家长都是在敷衍我,说他没空,不能来学校了。你老师就自己看着怎么办吧。然后小林也就认为老师你能拿我怎么办了,我老爸根本就不管我,于是,就越来越在班级里面捣乱了。同学们个个都不喜欢他了,慢慢地,就自己厌学了。最后,实在在学校呆不下去,就辍学了。还有就是父母亲俩人都外出打工了,孩子在家跟着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都比较宠爱孙子、孙女,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要拿多少钱去学校就要多少,有些孩子得钱少了还不愿意来学校,老人没办法,就给吧,于是,有些学生得了这么多钱,或者去泡网吧、或者去游戏室打游戏。久而久之,这书也不想念了。
(三)学校原因
教学体制陈旧,学制固定,教材固定等,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等原因也会造成影响。如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视思想教育、做人礼念、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教学设施不齐全,实验等设备或仪器配置不全,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或不愿勤奋学习,不愿钻研的客观条件。课余活动单调死板的多,生动灵活的少,这些都让学生无法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多大的兴趣。有一些老师不能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甚至一些老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
(四)学生自己的原因
内因是最重要的原因。很多学生没有理想,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不是自己想来学校学习,而家长让他来学校学习,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没有信心去认真学习;没有刻苦学习的精,不懂就是不懂,算了吧。对于知识的认识不够,认为知识无用的。对于知识的渴求度不高,没有如饥似渴的求学精神。学习方法也不当,上语文就看数学,上数学就看英语,老师让他写作业认为是一件痛苦的、累的、厌烦的事情。纪律松散,怕吃苦、讲享爱,跟别的同学比吃比穿比时尚。
二、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念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上课前可以用3至5分钟讲一个成语故事,或者讲一个脑筋急转弯,或者讲一个笑话把学生引入到比较兴奋的状态,活跃课堂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觉得这节课有意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增強学生的学习信念。信念是学习动机中的核心成分。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以经过一定的努力后能够掌握为宜。
(二)因材施教
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实际考虑,降低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合理地设立目标,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需求。避免因为目标不切合实际而不能实现,导致学生自尊心受到打击,加重厌学和畏惧的现象。对于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如老师自己经常出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围绕教师上课讲过的内容,适当地降低了一些难度,那么学生测验起来就觉得这些知识我懂的,我会写的,然后就去认真地做题,做总比不做好,慢慢地,学生对于考试的恐惧就缩小了,久而久之,就不害怕考试了。学习慢慢就有信心去学了。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针对一些厌学懒惰、意志力薄弱的性格特点,学校和家长要联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指导他们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可以采取及时反馈、强化动机、及时沟通、多表扬、常鼓励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懒惰、无毅力的消极心理。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改变厌学的习惯。
(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要注意创建和谐、团结、稳定的集体,班级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活泼健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思考,活动,把学校变成学习、生活的乐园,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家长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满足学生的家庭需求是至关重要,面对学生厌学现象,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一分耐心在孩子身上,经常鼓励他们的优点;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身正为范,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社会、家庭、学校相互配合,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