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龙凤 张献英
摘 要: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日渐升温,该领域的研究也渐成热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讨职业院校全科型小学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的表现,分析专业具体情境与学生专业认同的相关性,以期增进学生专业认同的主体意识,为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师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认同;专业具体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9)01-0106-03
传统基础教育倾向于应试教育,侧重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科内容之间缺乏整合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急需全能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全科教育”在我国应运而生。“全科教育”能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内容的融合,让受教育者构建网状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1],而小学教育是个体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构建的基础阶段。因此,“全科型小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文件都明确指出,小学教师应“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2]。小学全科教师应具备综合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多方面的才艺、终身学习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只有认同自己所学内容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才有可能成为小学生需要的全科型教师。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职业院校560名全科型小学教育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被试498名,有效率为88.9%。
1.2 研究工具
采用秦攀博编制的问卷[3]:《大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和《大学生专业具体情境问卷》。问卷均采用5点计分法,其中《大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分为四个维度: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大学生专业具体情境问卷》分为四个维度:专业前景地位、专业价值、专业学习环境和专业培养目标。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中文版)处理有效数据,对专业认同与专业具体情境各因子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专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由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全科型小学教育专科生专业认同的总平均分为3.556,各因子平均分与总平均分略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其中各因子平均分大小排序分别是: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
2.2 专业认同与专业具体情境的相关研究
對学生专业认同各因子分、总分与专业具体情境各因子分、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认同问卷总分与专业具体情境问卷总分显著相关(r=0.646,p<0.001),除专业认同行为性、适切性与专业具体情境培养目标未表现出相关以外,两个问卷各因子间也表现出显著相关。
由于专业认同与专业具体情境问卷的总分及各因子相关达到显著,为了进一步考察二者的关系,本研究以专业具体情境问卷四个因子作为自变量,以专业认同问卷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专业具体情境各因子中专业前景地位、价值和学习环境三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因子联合解释49.9%的变异量,表明三者对专业认同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3 分析与讨论
3.1 全科型小学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总体情况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分为3.556,各因子得分在3.483~3.743
之间,高于均值,说明学生普遍对专业有一定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在行为上有积极的表现,自身具备学习该专业的条件。其中各因子平均分大小排序分别是: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与秦攀博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各种信息资源的传播打破地域差异,大家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了解到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信息,也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情感上的接纳与认可既可以增进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又会促使个体积极努力,顺利完成所学专业的学习任务;审视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该专业,也可进一步通过提升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与专业的适配性。
本研究专业认同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结果均高于秦攀博研究结果,原因在于两点:一是秦攀博的研究对象是在校各专业大学生,专业类型较多,组间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本研究仅针对职业院校全科型小学教育专科生,组内差异性较小;二是本研究所选被试均为乡村定向委培全科型小学教育专科生,他们事先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小学教育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而上学五年期间学费全免与毕业后直接分配工作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同度;学生或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因职业意向与当地教育局签订合同,并填报该志愿。因此,他们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同度较高。
3.2 专业认同与专业具体情境的相关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专业认同行为性、适切性与专业具体情境培养目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以外,专业认同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专业具体情境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专业认同与专业具体情境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专业具体情境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生的专业认同产生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专业具体情境能够解释专业认同49.9%的变异量,说明学生对小学全科教育专业的认同除了受到性别、年级、志愿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外,专业具体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
专业具体情境各因子对专业认同的影响力依次是专业价值>前景地位>学习环境。说明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所学专业是否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否提高自身能力。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体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自身能力得到发展。委托培养的学校可以通过精炼课程、完善师资等方式讓学生获得更专业化的知识与综合性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定期去合作的实习单位见习,检验自身学习成果,锻炼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同感,促进学生获得更广博的知识与诸多技能。
其次,学生关心的还有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物质待遇等方面,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近年来,小学教师的地位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这与人们对基础教育的认可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是离不开的;另外,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教师地位的提高、待遇的保障等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同度。无论是自主选择志愿还是父母他人意愿,部分学生选择乡村定向委培小学全科教育专业,也是因为可以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毕业后包分配工作,减缓家庭经济与找工作的压力,表明学生对专业认同的驱动力更多来自外部。如果没有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那么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阶段很容易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所以委托培养的学校应设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最后,学校的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一个因素,如教师配置、师资力量、学习氛围、课程设置、教学设备等。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充分挖掘其潜能;学校可以开展学术讲座、新生老生交流会等活动让新生对小学全科教育专业增进认知;让全体学生每年定期去合作的实习单位见习或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加强其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应整合课程资源,完善模块课程,注重通识教育,增加教育实践课程比例,处理好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吴维煊.“全科教育”当成为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6(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2014-08-19)[2017-04-01]. http://www.moe.gov. cn/src-site/A10/s7011/ 201408/t20140819_174307.html.
[3]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