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从民主革命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9-06-11 08:45奚建武
关键词:资本主义特色发展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征程中,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乃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次第迸发。中国特色是一系列接力目标——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要求。中国特色的发生机理在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传统大国复兴的要求;中国特色的独特品质在于先进性政党的领导和整体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中国特色的愿景在于从四个自信走向全方位的中国自信。中国特色一以贯之,并将长期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关 键 词]中国特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奚建武(1967-),男,安徽芜湖人,博士,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9)01-0001-07

一、 中国特色的发生机理:经济全球化时代传统大国复兴的要求

中国特色的发生机理源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传统大国复兴的要求。一是站起来的要求。众所周知,中华传统帝国进入近代是在殖民主义者的枪炮逼迫下被迫的结果。由是,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扩展体系,成为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末端。由于中国当时生产力落后,资本尚未发育成熟,因而沦陷为资本主义体系的商品倾销场所和原材料资源供给地。按照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理论,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①那么社会主义应该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因为资本主义的内在运作规律会导致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同时存在,这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就具备了。但实际情况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取超额利润,通过全球扩张把落后的不发达国家强行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从而把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嫁给后发国家,这样落后国家弱小的无产阶级反而最具有革命的需要,他们不仅要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者、官僚资本主义,还要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欺压,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我国当时社会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还是实现民族的独立,通过一系列的接力长征获得对资本主义的抗衡性资格,形成竞争性态势乃至比较性和压倒性优势?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了后者,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获得接力长征中的基础性地位——站起来。

二是富起来的要求。中华民族站起来后紧接着的首要任务就是站得稳,立得住。由于当时资本主义阵营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封锁、打压,中国也只能采取一边倒的方针从社会主义阵营中汲取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经验以及获得科学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这一时期,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搭建任务,但由于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而是效仿苏联模式,以致这种模式的弊端日渐显现。现实告诉中国共产党人,要独立自主地探寻富裕之路。但是由于当时一些错误思想的主导作用和当时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打压的背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遭到过严重挫折,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历史任务最终落在了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肩上。

在社會主义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在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也发生了新变化,通过实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以及利用科技革命发展新兴产业,西方国家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并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即所谓20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但是由于国家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20世纪70年代初又出现了“滞胀”现象,资本主义国家因而又开始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采取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企业经营范式开始向资本社会化和管理专业化方向发展。

面对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经济全球化保持紧密联系,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8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①自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诞生,中国由此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一条把中国引向富裕的道路。

三是强起来的要求。面对国际资本主义的围剿,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道路使分崩离析的旧中国站了起来;面对国际资本主义的竞争优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国富了起来;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面临着新挑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①

面对国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当下国际资本主义的不断变化,如何获得新超越,中国特色再次作出了回应,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具体说来这条道路就是,在经济上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政治上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得到全面推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这条道路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尊重,给世界上还在发展道路上摸索的后发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发出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力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 中国特色的独特品质:先进性政党的领导和整体主义价值观的引领

中国特色的特质在于,一是由伟大历史使命决定的先进性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再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还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对照党章,从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党的最高纲领来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伟大历史使命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但正是每个阶段性目标的不断顺利完成,方能积小胜为大胜。同时,这个先进型政党围绕着伟大使命,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用系列创新观点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通过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

二是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和制度体系的恢复和再造。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史,由此古老帝国开始了从被动到主动学习西方的进程。但受制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帝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越来越大。差距的扩大,导致国人更多地归因于中国的传统制度和文化,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愈加失去自信。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表明中国历史上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新表征的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整体主义价值观的恢复和再造。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以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大胆利用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共同富裕思想一直规定着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新成就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越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主义价值观更有自信。以一个超长的千年历史视角来审视,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找到一条更少痛苦地摆脱“马尔萨斯陷阱”的道路,如果中国能够警惕新的照搬西方潮流,中国模式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本土经济模式而非西方道路的成功典型。①

三、 中国特色的发生历程:从民主革命到当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出场

中国特色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源于衰败中的传统封建大国遭遇到扩展中的资本主义强国的挑战——现代民族国家崛起的需要。

近代以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从经济上看,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虽然明代中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异常缓慢,并且农村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人地矛盾日渐紧张。从政治、文化上来看,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致,统治阶级试图用“四书”“五经”等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有不同声音或不满时政者残酷打击。在对外关系上,长期闭关锁国,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体系之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当清王朝正按照传统社会的历史循环节奏步入王朝末年的时候,西方英、法、美等国家的资本主义正处在蓬勃发展之时,机器大工业逐步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规模日渐扩大,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从维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需要出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海外殖民地,获得新的市场和新的原料供应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②鉴于资本主义的扩张本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人口大国迟早会进入资本的视野,这是历史的必然。而以鸦片戰争的形式将传统中国强行带入到近代,则充满了历史的偶然性。

但资本主义强国侵入中国并不是要将中国变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和他们在国际商品市场上竞争,他们所需要的是一个依附于资本主义先发国家的附庸,如果不能独立地侵占中华帝国,则分而治之。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从经济上看,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并逐渐解体,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供给地,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从政治上看,随着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丧失自己的独立性,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当时国内无民主议会可用,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日渐加深的情况下,处于衰败困境中的中国何以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革命似乎成了唯一的选项。但革命的方式、路径等一系列问题却是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是跟随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脚步,亦步亦趋,还是另辟蹊径,追随邻国革命的成功范例,这些在近代中国的革命史上都进行过多次的演绎。实践结果表明,革命若不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人民的需要相结合,以寻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则革命断不可能获得成功。无疑,近代中国的革命史证实了这一论断,并做了最好的脚注,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新生的社会主义大国与资本主义体系的竞争:从排斥到吸收和消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这并不代表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主义体系竞争中中国特色道路的结束。同样的,与资本主义竞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过程中依然要寻找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由于当时的国内外条件所限,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榜样,加速发展社会主义以赢得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而和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几乎没有经贸往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乱象,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探寻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反右”扩大化到“大跃进”,在极左思想指导下的路线、运动,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反而给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反观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则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在20世纪50~70年代,利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的契机,利用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找到了一条经济腾飞之路,从而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虽然已经站起来了,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上,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还必须要进行艰苦的探索,是回到封闭的计划经济老路还是完全西化走向资本主义的邪路?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自主选择,在对社会主义国家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这就是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禁锢,大胆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这条路才能够发展中国,它的核心内容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三) 中国特色在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再起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

复兴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与资本主义体系的共商、共生、共荣: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由一系列条件作为前提的,在复杂的国内外新环境背景下发生。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引发有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深刻变化,如孤立主义抬头,逆全球化现象发生。作为全球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往往成了有关国家转移矛盾和问题的靶子,中国威胁论不时冒出。而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不再象以往那样保持高速增长,也引发一些人士和国家对中国的担心,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苦不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顺利,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二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三是思想文化領域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得以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以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获得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坚决改变。四是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一大批惠民举措得以落地实施,人民生活不断获得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得以改变。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这些成绩的取得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在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面前,我们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到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社会主义大国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商、共生、共荣,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的大潮中获得了更多的尊重。

四、 中国特色的愿景:从四个自信到中国自信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历经百年从历史和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征程中,逐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赋予这条道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涵。党的十九大又为这条道路增加了美丽的新内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为此,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归结为一点,就是在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础上坚定中国自信。中国自信源于历史、现实的交相辉映。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的韧性、包容性和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培育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国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更进一步坚定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当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中国自信,中国特色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肖舟)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特色发展
区域发展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图说共享发展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