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
跟不少“深一代”的故事一样,魏懿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从苏州来到深圳,在这里落地生根。前不久,她搬进了南山蛇口的一处高层住宅,小区距离深圳艺术与设计地标“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不过数百米,房子背山面海,还附带一个大阳台,吹着海风便能眺望到对岸的香港,其灵动气质跟周边的创意氛围遥相呼应,好不快哉!
魏懿在家具领域从商多年,却自谦是个“外行”,觉得设计这件事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为新房寻觅设计师时,她即刻便想到多年前结缘于一次法国之旅的设计师袁宗磊。项目伊始,主人并未列出细节上的条条框框,只向袁宗磊提了大方向上的期待:“要做成一个法式风格的‘创意空间——要具备引领性、充满生机活力、让人眼前一亮。”
开发商交房时,这个精装房是个颜色深暗的空盒子。“门是深木色的,橱柜和浴室柜也是深木色的,可能有人喜欢成熟稳重,但我觉得太老气了。”魏懿回忆道。设计师的第一项举措便是对基础色调进行大幅调整:卧室门和厨卫柜门统统改成了灰色,空荡荡的白墙也贴上了灰色墙纸,深浅不一的“灰”把原本老气沉闷的空间变得轻盈而雅致。不消大动干戈,整个空间已经焕然一新。铺陈好底色,设计师和屋主便开始往空间内填充内容,将风格和色彩各异的家具、器物、艺术作品纵情混搭:起居室里放了颜色和轮廓各有异趣的沙发和扶手椅;餐厅中古典款餐桌搭配前衛的条纹餐椅;空间各处的巴黎风情黑白摄影作品跟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彩色雕塑相得益彰……谈到家里的混搭,魏懿侃侃而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就有‘混搭了,那会儿时兴的Chinoiserie风格家具借鉴了大量的东方造型和工艺。有一回,我在卢浮宫碰上了故宫特展,两个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馆藏在相邻展厅陈列,我才恍然大悟,两种文化中的器物可以这样交汇——洛可可扶手椅的造型里不就有着太师椅的影子吗?”
在开敞的起居室里还藏着女主人最爱的一隅——另一个小起居室。前脚刚迈出一个客厅,后脚就又踏进了另一个客厅,竟有一种“迷了路”的错觉。“房子原本有4个卧室,我们只留下两个,其余两个被改成了小客厅和书房,改造的初衷便是尽可能扩大家人朋友间的交流互动空间。”魏懿解释道。相对于大客厅,小客厅显得更加私密和休闲,让人能更轻松地亲密互动。“空间灵感来自法国17、18世纪的沙龙文化,绅士和淑女在分开的客厅里社交……这里就是我和女伴们的小天地,听听香颂或爵士乐,聊聊文学艺术,特别放松。”
项目开始前,魏懿和袁宗磊已相识多年,有过不少合作。此次携手打造这个法式之家,他们更是增进了彼此间亦师亦友的“革命情谊”。魏懿坦言,首次看到效果图里跳跃的色彩时,自己心里很没底,担心空间会显得杂乱。袁宗磊给她做了不少思想建设,才稍稍打消了她的顾虑。直到细节一样样落实,看到整体效果的她这才发自内心地感到惊喜:“袁老师建议用橙色提亮客厅,我开始有点儿犹豫,但还是决定相信他的判断。家具和软装都到位后,我才发现最早的担心完全没必要。橙色可以是一个抱枕、一张矮凳、窗帘中的一道条纹,甚至一本画册的书脊……它并非铺天盖地袭来,但总能让你眼前一亮。”
不经意间,袁宗磊的巧思已经潜移默化到魏懿生活的方方面面,活力和生机也悄然实现。“他觉得我太文静了,建议我在家里用一些浓烈的颜色来激发自己。搬进来之后,我真的觉得自己更有活力,也发展了新兴趣——开始上书法课,因此又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前不久,我还买了一支从前不敢尝试的橘色系口红,现在喜欢得不行。”3年、5年、10年,人们在搬家、换工作、结识新朋友的过程中不断变化。而搬进这处坐拥海景的法式新居也成为魏懿一个新阶段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