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艺”人生

2019-06-11 05:29
安邸AD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史个展展厅

“我觉得只要跟家人在一起工作、生活,在哪个城市对我来说都一样。”简洁又直接的回答是我对尉洪磊采访的最初印象。2017年年底,因为北京工作室拆迁,尉洪磊跟家人搬到重庆生活了一年。因为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纪,他打算今年回到生活了近20年的北京。此次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个展尽管延期,却碰巧成了尉洪磊今年逐步回归北京的开端。2019年,他还会着手准备在上海天线空间以及墨西哥的个展。生活对他来说倒也简单,在工作室中创作,在家里陪伴孩子,这就是这位青年艺术家的两大重心。

作为UCCA“新倾向”系列展览的收官之作,尉洪磊延用了他剧场式的展示方式,整个展厅被笼罩在暖黄色的灯光下。进入展厅直面的青铜雕塑头像不仅呼应了影像中出现的人物面孔,同时又延续了他在2018年德国个展中的作品语言。雕塑与影像的互动构成了鲜明的展览节奏。对尉洪磊而言,每一次展览都是对上一次展览的修正;或者说,每一件新的作品都是基于之前作品的修整。

他从前的工作方式几乎总是幽默地从“现成品”进行再创作,这个“现成品”可以是一些艺术史中识别性較强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些现成的素材。倒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些艺术史有多伟大,而是这些艺术真正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杜尚打破了艺术的高雅伪装那样,他说“把作品做得简单、直接,比描述得复杂更重要”。而本次在UCCA的展览中,艺术家把他以往的创作方式提炼成关于身体的记忆。影像作品《15′36″》是在展览前两年就一直在做的,作品通过先后出现的游泳者、摩托艇手、养蜂人与快节奏的背景音乐不断切换,将一系列网络世界中的镜头结合在一起,如同将快速更迭的信息所带来的晕眩再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毕业于动画专业的他非常谙熟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转换,在三维世界中将他的生活经验层层展开。

回看作品,正与他本人的说话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他快人快语,不拖沓,作品也简洁明快,但保留了一部分空间给观众自己来解读。尉洪磊的创作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不断地回到自己的作品原点进行审视。就像一部长篇小说,等到读过后才会发现作者埋下伏笔的意味。而尉洪磊,就是那个正在写作的人。

猜你喜欢
艺术史个展展厅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误读的“艺术史”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展览纪录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镣铐下的舞蹈
香格纳北京推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