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就业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2019-06-11 05:49马子湉
财讯 2019年9期
关键词:扶贫创新路径精准扶贫

摘 要:就业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就业扶贫实施带动乡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自主就业创业,是从根源上阻断经济贫困、提高内生发展能力的可行途径。本研究通过聚焦四川省的四个市(县)的就业扶贫实施现状,梳理各市(县)在就业扶贫工作开展维度上的共性特征与显要特色。研究认为,四个市(县)的就业扶贫实施带来了较好的减贫发展效益,可为四川省及我国乡村地区就业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经验。本研究立足我国就业扶贫工作的现状特点与四个市(县)的创新做法,提出其他地区可供参考的就业扶贫创新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扶贫事业实現更为精准高效、创新化的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就业;扶贫;创新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开放后的40年也成为我国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中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但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当前,在实现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政治历程上,正处于重要的攻坚阶段。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便是全国范围内的精准扶贫战略体系。精准扶贫战略在治理目标上更加重视减贫质量,旨在驱动贫困群体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而劳动与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一道重要途径,所以我国在扶贫推进过程中,已将落实就业扶贫视为重点工程,各地区政府在就业扶贫路径制定与执行中不断创新,屡创佳绩,带动我国贫困群众实现就业,提高收入水平,进而促进社会发展。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首先,通过对我国扶贫工作的演进发展历程进行归纳分析,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扶贫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相应影响,其次,考虑到就业扶贫业已成为全国各地广泛推行的重要减贫形式,各地区如何落实这项、如何将其视为重要工程并通过创新使其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显著成效,则是减贫战略实施的主要目标。由此,本文拟通过四川省的四个地区就业扶贫实施现状横向比较,梳理各市(县)在就业扶贫工作开展维度上的共性特征与显要特色,进而归纳提炼为有效可行的减贫策略建议。从本文的研究意义来看,可将之拆分为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两个维度。理论意义:我国扶贫工作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在扶贫工作的推行和发展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问题与挑战,有着不同的目标与任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扶贫内容要点的总结与分析,了解新时期我国就业扶贫政策的发展特点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这些内容对于当前新时期的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实践意义:我国的扶贫任务已进入攻坚阶段,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工作仍然艰巨。并且在精准脱贫的指导要求下,当前扶贫任务更注重效率与质量,本文通过了梳理个地区的就业扶贫,总结各个就业扶贫的创新路径,有利于为其他地区的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未来的发展带来启发,促进我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本文研究内容包括:(1)我国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着哪些任务目标,在制定与执行上有哪些特点;(2)面对新时期的到来,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来促进扶贫,已成为扶贫任务中的重要选择。通过对我国新时期就业扶贫的解读,了解就业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与自身特点;(3)对四川省的四个地区开展的就业扶贫工作,对比归纳乡村地区就业扶贫的创新路径,总结其创新路径中体现出的共性特征与显著差异;(4)针对案例中四个地区创新就业扶贫所体现出的共性特征与显著差异,提出四川省及我国其他乡村地区就业扶贫创新可采用与优化的对策建议,为其路径的创新制定与经验推行提供可参考价值。

二、就业扶贫政策解读

(1)新时期我国就业扶贫政策概述

经过四十年以来的扶贫实践,我国扶贫开发战略在不断完善中走向成熟。在2016年,人社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推出了五项主要措施,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2017年,国家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回顾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深入贯彻国家领导人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的目标,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通过摸清基础信息、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劳务合作、加强技能培训、促进稳定就业等措施,帮助一批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一批已就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帮助一批贫困家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技工院校毕业后实现技能就业,带动促进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2)新时期我国就业扶贫政策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在精准扶贫战略要求下,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或途径实施措施,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以创业或就业来提高收入,脱离贫困。这些措施,一般都有以下特点:

1.注重贫困信息精准管理

在开展就业扶贫工作之前,各地区都会先摸清底数,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对贫困人员的信息进行精准识别。即对该地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就业状况、就业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等情况逐户走访、逐人摸底,逐一登记。做到培训愿望、就业愿望、人员基本情况“三清”,并将扶贫对象基本信息、培训工种、就业岗位需求和创业意向等汇总成信息表,建立了规范的信息台账。

2.联动实施项目、对接农户发展诉求

在就业扶贫项目的运作中,一般会选择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对贫困人员进行精准荐岗工作。即通过建立重点项目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政府与各个产业基地进行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贫困劳动力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或者通过产业在乡村地区的建立,使贫困劳动力足不出村,在当地即可享受就业服务,促其上岗就业。

3.注重技能培训、提升农户内生发展动力

为有意愿参加技能培训的贫困人员量身定做,进行精准技能培训。“存粮千斗, 不如一技在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训拉动就业,在全面掌握贫困户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培训。对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学习技能的农村贫困人口,按照“学什么教什么、需要什么专业设置什么专业”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就业创业培训,帮助贫困人口至少掌握一项就业创业技能,并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4.建构配套体系、夯实治理资金保障

另外,各地在资金扶持上也推出了多項来帮助有能力的贫困人员实现创业。提出的有:对有创业能力、创业愿望并且参加创业培训的贫困人员,免费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咨询等免费服务;对实现创业的贫困人员,根据其创业规模,给予一定的创业补贴;对于有致富的愿望,创业的能力,就是缺乏资金的,实施“免担保、免抵押”类型的信用贷款方式,或进一步拓宽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完善违约处置等制度设计,把“政府+银行+保险”创新融资模式推广到返乡下乡的创业企业。

三、案例分析——四川省四个地区就业扶贫执行现状及创新路径分析

随着建成小康社会的方针越来越近,全国各地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力度也越来越强。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全国各个地区通过规划实施,扶贫工作取得了佳绩。根据2018年四川省召开的扶贫移民工作会议,2017年四川全省成功实现减贫108.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7年底的171万,贫困发生率已从11.5%下降至2.7%,就扶贫攻坚工作的成果来看,得到了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本文选取了四个市(县),即南充市、剑阁县、雅安市、通江县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从行政区域级别来看同级别地区的扶贫任务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程度来看,四个地区有轻有重;但从扶贫效果来看,都取得了较大的阶段性成果。对于整个四川省扶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较大成效,都是各个市县地区共同的成果,故本文以南充市、剑阁县、雅安市、通江县这四个不同区域级别,并在整个四川省就业扶贫工作中有显著成果的地区作为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其中的不同点与共同点,为攻坚扶贫的下一个阶段中就业扶贫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创新路径。

本文以南充市、剑阁县、雅安市、通江县这四个虽面临不同程度的扶贫任务,但在就业扶贫工作中有显著成果的地区作为案例,对它们的就业扶贫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所实行的创新路径进行分析。我国乡村地区现阶段出现就业贫困状况的主要原因一般为以下几点:

(1)劳动素质偏低。我省农村劳动力文化、职业技能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市场用工的需求。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是中小学毕业后升学无望而回乡的,除部分打算外出就业而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外,绝大多数未经过任何专业技术培训,没有采取提高人的技术水平、发展能力、引导农民参与等措施,以及没有开展的各类提高农民发展能力的教育、培训等人才培育工作,故而难以改变其地区的贫困状态。

(2)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主要原因:人才输入与输出的平台机构还不健全,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办公场地、人员和经费还未很好落实;输入地与输出地工作相互衔接配合不够;各级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在组织劳务输出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农户思想观念滞后。从农民自身来讲,主要是乡土观念浓厚,农本意识较强,也有些农民怕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怕打破宁静的生活,始终离不开暖巢,离不开土地。从乡村地区发展观念来看,一是没有把劳务收入当作农村经济收人的重要份额来看待;二是没有把农村劳动力资源当作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资源来开发,看不到乡村自身存在的价值,而是仅把农民外出务工当作纯粹的市场行为,任其自生自长,不去引导和扶持。

1.四个地区就业扶贫执行路径创新体现

根据上述四个地区推出的各项措施,可以了解到在就业扶贫工作中,有共同之处也有很多特点,比如为了推动的制定与顺利执行,各地政府都会集中精力,由领导带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出台项目方案,构建执行机制等,保障就业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保障贫困人员的就业需求能得到合适的途径来解决,各地分类建立了信息台账,完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专档,做到一户一策、精准服务;为了贫困人群在选择工作与参与工作中,自身能力能更好的与工作所匹配,各地也通过多种技能的培训,使贫困人群提高自身能力;为了保障更多的贫困人群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各地政府也通过地区之间的联合、促进就近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积极拓宽渠道。以上是四个地区都非常重视的措施。

四个地区基于各地的情况不同,在其就业扶贫的规划与实施上,实现了创新发展,因地制宜,落实了精准就业帮扶措施,推动了就业扶贫的实践与发展。

1)南充市创新分析

南充市首先以设点为支撑,构建了就业服务专网,在1290个贫困村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站,成立村级脱贫攻坚工作点,保证工作人员在村、工作对象在村、工作项目在村、脱贫重心在村、脱贫目标在村。南充市的营山县茶盘乡罐坪村成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按照“机构、人员、设施、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配备电脑、文件柜等办公设施设备,开通就业服务专网,建立服务站工作制度、规范就业服务工作流程和贫困户劳动者基础台账,构建了专业的就业精准扶贫作战工作网络。南充市的仪陇县建成了以村为单位的就业和社会服务保障工作站。各县(市、区)等其他地区也参照这个做法,陆续把工作点延伸到村,推动扶贫工作深入到基层,落实到基层。

其次,南充市重视信息平台的搭建,并加强对就业扶贫的宣传。南充市人社局、就业局联合成立了就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向社会公众及时进行的宣传和解答、及时进行进度的督促和通报、及时进行就业的培训指导、及时进行就业和创业的介绍指导。南充市就业局成立了就业扶贫领导小组,对扶贫工作的督导向公众进行宣传推进。在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上,积极开展了“春风行动”、关于就业援助等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以及扶贫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为了向贫困人群加大对就业扶贫宣传力度,开展了就业扶贫宣讲会、农民夜校等项目活动,确保了就业创业扶贫家喻户晓。

2)剑阁县创新分析

剑阁县政府为扎实有效地发挥就业扶贫功能,推进精准扶贫,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就业扶贫工作指挥部,统筹协调推进全县就业扶贫工作,研究解决就业扶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通过制定多元化的资金奖补,带动贫困人群积极参与就业与创业。由于就业扶贫工作性强,奖补涉及范围广、人员多,持续时间长,剑阁县财政局通过统筹整合县级相关部门所涉及促进就业创业相关项目资金,并将就业扶贫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就业扶贫工作所需资金及时筹措到位,真正达到用实、用足、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可获得奖补的人群来看,包括参加技能培训贫困人员、劳务工作站人员、职介人员、开展创业吸纳就业人员、开办旅游业吸纳贫困就业者人员等;从可获得奖补的机构单位来看,包括吸纳贫困就业者的企业、劳务工作站、职介机构、职业培训学校、劳务派遣单位、以及吸纳贫困劳动力的旅游企业等;从可获得的奖补类型来看,包括食宿交通等生活补助、培训费用补助、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岗位补贴、资金奖励以及成立专项发展基金等。

3)雅安市创新分析

首先雅安市一直在农作物种植方面较为出色,发展了很多果树、茶叶、水产品等产业,而这些产业不仅需要资金的大力扶持,也需要具有相应技能的人员从事其工作。另外,在创新创业方面,鼓励开发具有特色,新颖的农产业,开拓市场,通过生产的发展,带动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具体表现为:采用“订单式扶贫专班”的培训方式,开展特色培训项目。雅安市政府及就业局按照“免费培训+定向输出+企业接收”的模式,开设扶贫专班,落实精准就业。对全市有就业意愿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订单式扶贫专班”培训的方式,实现培训和就业无缝对接。同时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例如雅安市名山区为贫困户创业者开展技能提升入户培训;石棉县扶贫培训采用“走进彝家新村”,深入基层,开展旅游服务业培训;宝兴县、荥经县、芦山县为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对就业者进行需求调查,量身定制了专项能力培训;名山区、荥经县为贫困就业者开展了茶叶采摘培训,雨城区为贫困就业者开展了竹编培训,汉源县为贫困就业者开展了果树栽培的培训。截止2016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培训2639人,有效促进了贫困家庭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升。

4)通江县创新分析

通江县政府精准识别,出台了《通江县精准就业扶贫实施方案》《通江县就业培训扶贫专班方案》《通江县就业扶贫送培训下乡实施方案》《通江县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工作计划》等文件,其中,从精准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动态管理以及整合资源,立足于需求的职业培训计划上,实现了精准帮扶、精准服务,保障了就业扶贫的效益。

首先在全县157个贫困村各安排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主要负责劳动力数据统计、宣传和信息发布等工作。每个工作站都建立了就业扶贫“一库五名单”的管理制度和动态管理、跟踪回访机制。依托大数据平台,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对全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精准识别,建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信息数据库,精准完善就业培训名单、创业名单、企业吸纳就业名单、转移就业名单、公益性岗位安置五个名单,准确掌握了贫困家庭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技能、就业和就业创业服务需求等情况。

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与跟踪回访制度。对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定期组织专项人员进村入户调查核实信息,做到及时更新,确保了全县数据不错不漏、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按照“全员回访,定期回访”的原则,对未脱贫的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创业失业情况跟踪回访,根据回访记录制定后继帮扶措施,有效促进全县贫困家庭劳动者持续稳定就业。

(2)四个地区就业扶贫的创新路径范式

将以上四个地区就业的创新之处进行融合与整理,可以提炼出一条路径范式。从开展就业扶贫工作的组织筹备来看,政府作为实施主体,贫困村作为实施对象,而企业、院校及其他社会组织属于参与者与合作者。政府主要通过构建就业扶贫工作网,对就业贫困群体展开扶贫工作,其次通过与企业、院校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对就业贫困群体进行就业帮扶。

从构建就业扶贫工作网来看,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每一个贫困村设立工作站点,开展平台搭建、宣传推广、信息数据库建立和跟踪回访调查的工作。其次,进行财政与金融的扶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奖补机制与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最后,在培训与鼓励创新创业上,坚持按需培训,了解就业培训者的确实需求,开展培训,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开展特色培训,另外,鼓励“能人”示范、“能人”引领,带动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

四、优化攻坚阶段就业扶贫创新路径的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对我省四个地区就业扶贫工作的了解与分析,就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重要战略方针,也带来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对于如何体现就业扶贫精准度,使贫困群众真正受益,需要精准布局,精准把脉,步步推进,长远的布局。全省各地区积极响应,结合各自的优势与机遇制定扶贫帮扶,不论是政府的组织规划、平台搭建、开展培训,还是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等,都是扶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措施。致力于通过就业援助、就业培训、创业带动就业等措施,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促进贫困家庭尽快脱贫。对于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总结分析,再进行经验的推广与优化,其他地区取其有益之处,结合地区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补充为更适合自身发展与利用的及战略方针,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扶贫脱貧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上文中这四个地区的措施,相比较之下,除了如政府积极引导、注重劳动能力的培训以及精准帮扶,依托互联网技术健全信息数据档案等共同实施的方针,结合四个地区都有的特色与创新,故对于四川省及我国其他地区就业扶贫工作的推广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以下则提出可参考与推广优化的创新措施:

(1)政府引导,责任监督,建立以点带面就业扶贫工作新格局

各地政府在扶贫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精准性的要求下,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推广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相互支持、共同促进”的原则,责任领导牵头,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负责制定脱贫攻坚实施规划,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组织与落实各项措施。明确重点发展及优先发展对象,建立就业扶贫试点,全力做好扶贫示范村和扶贫示范点的建设工作,以点带面促进精准就业扶贫。将乡村地区的就业扶贫工作作为重要的战略突破点,组建专项小组,依据当地贫困地区的就业情况,设定任务目标、责任原则、组织构架、方法、制度规范等,建立健全系统的就业扶贫工作格局。另外,当前正处于攻坚扶贫的关键期,对于扶贫工作的监督与审核更需要时刻督促的落实和工作的到位,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保证扶贫结果的真实与有效。

(2)精准帮扶,依托互联网技术健全信息数据档案

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档案建立,一直以来是核定与审定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地区需要加强档案管理,按照规范要求建立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台账,保存好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的档案,同时也包括已经脱贫的贫困户“一户一档”材料。当各地区成立了专项负责小组后,为了更准确的了解贫困地区的就业需求信息,需要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将有效信息如年龄、技能、教育水平、就业经历等信息登记在案,形成准确的信息数据库,给有工作需求的贫困人群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则能更好地与工作岗位相匹配。

(3)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多样化就业

一般的工作安置使贫困群众有了暂时的工作,并不能达到扶贫的真正目的。就业者未具备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正的就业扶贫,需为贫困群众提供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个人的需求传授相应技术,令其学以致用,掌握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类似满足市场供需规律的就业扶贫之道,才能激发出群众的脱贫内在动力,使贫困群众真正获益。故而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是重要的就业途径,每一项工作都有一定的技能要求,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技能培训机构,让有就业需求的人们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不仅能满足更多的职业需求,也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4)奖励补贴就业,保障帮扶资金精准投入

各地政府开展乡村就业扶贫工作一定需要财政资金的帮扶,深入项目的开展,需要加大资金的扶持,也可以扩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市场,实现产业扶贫。并且随着资金的不断投入,更需要保障资金的正确有效使用,即实现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机制,以保障资金的精准投入。

(5)媒体平台推广宣传,追踪工作进展并及时解决就业需求困难

乡村就业扶贫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的重要工程,利用媒体平台的搭建与传播,吸引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就业工作,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在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后,也需要继续调查追踪他们在工作中的情况,确保是稳定合适的工作岗位。若进入工作后,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也需要及时收集相关信息,调查问题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扶贫工作人员不能只因起找到了工作岗位而停止后续跟踪,是否能适应岗位的要求与是否满意自己工作也是尤为重要的任务要求。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从战略的角度研究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问题,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扶贫的历史演进与特征,就当前攻坚阶段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就业扶贫工作的现状特点,从制定与成果的角度下,以四川省的四个市(县)为案例,分析各地区的就业扶贫创新路径,提出四川省及我国其他地区可供参考的就业扶贫创新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扶贫事业实现更为精准高效、创新化的发展。因此,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扶贫脱贫工作已取得了巨大成效,通过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结合,搭建多元参与平台,积极拓宽渠道,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职业能力等途径,构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扶贫道路。

不同的地区治理开发具有不同的特点,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但通过归纳分析,了解其共同特征与显著差异,整合其中高效有益的战略环节,再进行推广与优化,其他地区可将其作为经验参考以推动就业扶贫事业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将四川省四个市(县)的就业扶贫工作作为案例分析,总结出各地区的就业扶贫的创新路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四川省及我国其他地区可供参考并优化的就业扶贫创新建议。但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仍存在些许不足,例如,在对案例选取地区的就业扶贫创新路径分析中,缺乏更为精细的数理探讨与经验辅证。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继续跟进实证调查研究,以完善针对现阶段就业扶贫开发问题的研究,最后希望学界能对现阶段乡村地区就业扶贫的创新给予更多关注与研究,相信未来该领域的研究会更加丰富与深入,为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新华网,2017.

[2]张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3] 陈春祥,黔西北山区精准扶贫机制与脱贫对策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6.

[4]中共晴隆县委党校课题组,晴隆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J].黔西南论坛,2016(1).

[5]刘枫,山西省精准扶贫路径及机制创新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6,03.

[6]王海民,李小云,贫困研究的历史脉络与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7]葉子,精准扶贫解读[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6,01.

[8]池万荣,浅谈就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古田县为例[J].技能扶贫,2017.3.

作者简介:马子湉(1995—)女,汉,四川,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扶贫创新路径精准扶贫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证监会“扶贫”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