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博
税收是一种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方式,其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每个国家的正常运行都和税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好的所得税征税规划也就可以帮助国家的经济循环建立良好的基础。
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偷税漏税行为的成本也变得十分高昂。那么企业如何在合法情况下谋求企业纳税金额的减少,追求企业的长足发展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并不明朗,企业为了存活,不得不进一步压缩成本来增加自身利润,这也就变成了企业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纳税成本一直以来就是企业的重要支出项目,企业所得税支出又是其中的“大头”,因此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企业纳税人的高度重视。
一、纳税筹划的意义
(1)在没有纳税筹划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为了减少纳税金额或者延缓纳税时间,很容易产生了“偷、欠、骗、抗”税等违法行为。纳税筹划有助于企业纳税人在降低纳税金额或延缓纳税期限的同时,合法履行纳税义务,不做违背法律的行为。为企业带来净利润提高的同时,也客观上减少了企业违法乱纪的可能。
(2)企业在关注如何纳税筹划的同时,也会注意到国家及地方的各项优惠政策;配合这些政策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同时,也可以在投资决策上相应做出调整,配合国易丝圣济政策。搭上国家优惠政策的“顺风车”,微观上减轻企业自身纳税负担,宏观上也配合了国家的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的大方向。
(3)由于企业纳税筹划具有事先筹划性,那么企业就需要提前对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管理进行一定的合理规划和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促使企业提高了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并且为了更好,更合理的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会计和财务人员也必须熟悉国家纳税相关法律和政策,无形中也提高了会计和财务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
(4)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也是国家自身进行税制完善的机会。国家根据企业的纳税筹划可以发现征税法律政策上的漏洞和不足,国家可以根据这些漏洞和不足对征税法律和政策进行修改。这样就有利于国家的纳税征收,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结合。
二、理论分析
(1)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守法性原则
守法性是纳税筹划区别与偷(逃)税、抗税、骗税的根本区别,以减轻税负为目的的不守法行为,是不能称之为纳税筹划的。纳税人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税法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纳税筹划才有可能成功。在忽略相应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纳税筹划很有可能变为偷税,漏税行为,收到法律的制裁,到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2.事先筹划性原则
纳税筹划是发生在纳税人纳税行为前的一种筹划行为,属于事前筹划。需要筹划人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业务发生,纳税结果产生后,如果再想要对纳税进行“筹划”,这种行为通常都会违背国家法律政策,演变为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制裁。
3.兼顾性原则
纳税筹划这一部分要放在企业这一整体中进行考虑,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只有将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和对于税法的选择联系起来决策,才能帮助企业实现最大化收益。
4.经济性原则
纳税筹划的最大意义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实现税负的绝对减少、相对减少和推迟纳税时间。以便于帮助企业减轻税负,实现收益最大化。但是,所有的纳税筹划决策都有优势和劣势,因为在企业为了实现他们相应的纳税决策时,虽然可以减少负税,获得相应利益,但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也会付出相应的管理费用,并且有时币买,还要付出相应的机会成本。为了评估企业这一纳税方案是否可行,要看管理费用与企业获得的收益之差为正还是为负,只有当管理费用大于企业收益时,说明企业进行这个决策是有利可图的,可以实施。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只追求税收负担最小,也会从侧面为企业带来总体利益减少,所以如果想要制定最优化合理的纳税方式,就要帮助企业在选择能够使企业税负减少的同时也不会降低企业的总体收益。
(2)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有效性评价分析
想要判断一个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否有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是否合法;是否履行了纳税义务;是否减轻税负并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我们对企必左行已经确定合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假设,那么我们的研究变量就是企业的所得税有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企业的纳税负担得到了减小,企业价值因此得到了提升。由于所得税纳税筹划具有经济性原则,所以并不是说单一的将纳税金额降低就达到了纳税筹划的最终要求,我们还应当意识到因纳税筹划所带来的其他费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果不能很好的平衡这一关系,税务筹划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的企业运营成本不减反增。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企业总体利益反应的纳税筹划效益。
综上所述,可以将纳税筹划是否有效的标准设定为两个等级:初级阶段,考察企业是否通过纳税筹划减少了所得税的纳税金额;第二阶段,考察企业除了满足初级阶段减少所得税纳税金额的情况下,是否还增加了企业价值。只有在满足第一阶段并达到第二阶段要求时,我们才称这样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有效的;反之,则认为其无效。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法
(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开展税收筹划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投资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以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企業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了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的税收优惠格局。区域税收优惠只保留了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其它区域优惠政策已取消。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及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方面。因此,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收筹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税率及减计收入优惠政策;2.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3.就业安置的优惠政策。
(2)利用企业的组织形式
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對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筹划。例如,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后,遵循国际惯例将企业所得税以法人作为界定纳税人的标准,原内资企业所得税独立核算的标准不再适用,同时规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应汇总到总机构统一纳税。不同的组织形式分别使用独立纳税和汇总纳税,会对总机构的税收负担产生影响。企业可以利用新的规定,通过选择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
(3)利用折旧方法
折旧是为了弥补固定资产的损耗而转移到成本或期间费用中计提的那一部分价值,折旧的计提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所得税的多少。折旧具有抵税作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所需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可以利用折旧方法开展税收筹划。
(4)利用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是确定构成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产生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各期所得税额。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纳税期以及盈亏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得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5)利用收入确认时间的选择
企业在销售方式上的选择不同对企业资金的流入和企业收益的实现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的销售方式在税法上确认收入的时间也是不同的。通过销售方式的选择,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合理归属所得年度,可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延缓纳税的税收效益。
(6)利用费用扣除标准的选择
费用列支是应纳税所得额的递减因素。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列支当期费用,减少应缴纳的所得税,合法递延纳税时间来获得税收利益。
四、不足及措施
(1)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不足
1.对纳税筹划的认识存在偏差
纳税筹划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许多中小企业仍没有意识到纳税筹划对其公司经营的重要性,让交多少就交多少,因此出现多缴税的现象,这就会导致企业不能良好的使用自身的合法权益,导致使企业承受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
2.涉税人员的纳税筹划水平有待提高
纳税筹划由于涉及业务面较广,对专业性要求较高,所以,在我国虽然有从事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数量却十分紧缺。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选用的纳税筹划人员虽然专业相关,但其职业技能和知识方面却完全不能达到个税负筹划人员应当有的业务能力。那么在进行纳税筹划时,7能对于国家政策变更存在反应滞后的情况,对于税收政策缺乏全盘考虑,顾此失彼,因此企业可能达不到本身进行纳税筹划的目的。所以企业涉悦人员的纳税筹划水平提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3.中小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许多企业对纳税筹划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很难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来减轻自身企业的纳税负担。并且纳税征收的法律和政策也是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所以纳税筹划人员就应当与时俱进,时亥d关注政策法规变化;不能循夫贻舀矩,以陈旧的知帜来进行纳税筹划,这就导致企业的纳税筹划失效,甚至有超越法律准绳,违反法律的可能。
(2)措施
1.加大科学的管理力度。企业应当在纳税筹划方面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对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保证纳税筹划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
2.加大财务、税务法规学习的力度。所得税纳税筹划可能随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变动,而增加难度,企业的财会人员就应当加大学习力度,即时掌握国家税务信息,为良好的税务筹划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培养税收筹划专业人员。由于进行纳税筹划的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前瞻性,这就对其专业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筹划人员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筹划方案的效果。如果筹划人员能力欠缺,在默写情况下可能不仅无法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而且可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五、总结
纳税筹划在当代石匕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当今社会,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企业投入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企业的每步都应当填密筹划,纳悦筹划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企业所得税作为企业纳税的“大头”,其涉及的经济业务十分广泛,筹划方法也种类繁多,运用筹划的整体性思想选出效果最佳的方案,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以期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引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