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观引导对小班幼儿涂鸦行为的影响

2019-06-11 11:05辛燕李玥杉
新丝路(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主观涂鸦线条

辛燕 李玥杉

作为在幼儿园一线工作2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摸索如何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帮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涂鸦创作并突显小班幼儿年龄特质,真正引领他们跨进艺术的门槛。由于小班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不完善,自我意识萌芽,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凭借直觉和想象的,有的想法甚至脱离现实的“原生态”。对孩子来说,涂鸦不是一种技巧,在涂鸦创作活动中产生的作品,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美术作品,它融合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视角解读事物后,通过涂鸦的手段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思想和灵感,是幼儿的第二语言,是思维活动。他们的涂鸦作品应该是天真可爱且随心所欲、幼稚纯朴且无所顾忌的,正是这种不为形累,不为物牵的思维方式无意中嵌入艺术的本体之中。

然而,通过观摩日常涂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教师提交幼儿涂鸦作品分析情况等来看,还是存在成人主观引导产生的作品,强迫幼儿依从成人感受,改变自己的感觉,长期以往幼儿的感觉就会迟钝,丧失了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增加了孩子的挫折感,这时丢掉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一、成人主观引导下的干预

在陪伴孩子画画时,出于帮助孩子,多数的干预都完全没有意识。大多時候我们不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并且孩子的需求会随着他的成长而改变,实际上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他们的需求也没那么简单,这也是在教育中最难的环节之一。因为我们习惯的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和认知。

例一、小班涂鸦活动《线条舞动》

在《线条舞动》活动中,从教师的准备和教学内容的引导中都可以体会到授课教师的耐心、细致和周到。

教师准备的画材种类丰富,PPT图片醒目。但在观察斑马线、烟花、齿轮、棒棒糖、电话线图片时,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出了五种线条,幼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前四种:像柱子一样的线、弯弯的线、鲨鱼牙齿线、蜗牛线,老师并未抓住幼儿思维拓展的好时机,没有采纳幼儿的说法,而是将自己的答案告诉幼儿:直线、弧线、锯齿线、螺旋线,这时在看到电话线时,所有幼儿没有再回应,老师直接告诉幼儿这叫弹簧线,在引导环节,老师看似进行了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但还是在用自己的主观思维控制孩子的涂鸦活动,但这一细节恰恰将幼儿禁锢在统一思维模式下,剥夺了幼儿思维能力练习的好机会。

在幼儿选择画材环节,幼儿大多选择自己熟悉的纸(水粉纸、彩色卡纸、刮画纸)和硬笔(油画棒、水彩笔、刮画笔),前期涂鸦练习时,由于教师主观引导的干预,所有幼儿在纸上画的均是五种线条的罗列呈现,询问幼儿得到的答案,均与教师引导时说的线条名如出一辙。教师又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材料(棉签、颜料、炫彩棒等),幼儿思维跳转至材料的探索,已然已经忘记关于绘画线条的部分,沉浸在自由探索材料的涂鸦活动中。

最后,作品集中评价时,教师还是运用启发式提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画了哪些线条?有意思的是,孩子没没有表述前期自己画的线条,而是表述后半段活动材料探索过程中,无意形成的形象中有哪些线条,还是会用:“我画的是弯弯的线条。”“我画的是粗一点、细一点的线条。”表述,并没有主动说出教师教授的线条名称。

在该活动中,形式太拘泥于课程,而忽视了涂鸦是幼儿的一种游戏;可感受到有一部分幼儿因为对提供的活动材料不熟悉,而不去主动选择;教师在引导时存在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急于想让幼儿“涂鸦”出自己想要的线条,带有主观引导的干预,幼儿的涂鸦活动被控制在“你说我听”的被动接受过程,幼儿涂鸦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

例二、小班涂鸦活动《美丽的衣服》

在《美丽的衣服》活动中,从教师的准备和教学内容的引导中都可以体会到授课教师的耐心、细致和周到。教师所展示的PPT中以教师主观感受中的漂亮衣服为主选择图片,以服装广告图片为表现形式向幼儿展示,脱离了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对生活的真实事物的认知和观察。

在介绍材料环节,主观引导幼儿“弹珠怎么玩?”,当幼儿边做动作边说出“ci一ci”“点点点”时,教师主观关注的是自己准备的鞋盒盖、弹珠和教师提前画好的衣服模板的组合使用,在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想出将三种物品组合使用的办法,而忽略了3-4岁幼儿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萌芽,孩子这时是想完全按着自己的意愿来支配他们的生活和周围所有的人和事。而教师还是过于想规定幼儿涂鸦行为,主观引导预设幼儿将提前画好的衣服模板放在鞋盒盖里,用弹珠蘸颜料在盒盖里滚动进行涂鸦这一种方式。

在幼儿自己的涂鸦操作中,会表现出非常自我一面,有近一半的幼儿并没有采用老师的这一方法,另一半也只是把提前画好的衣服模板放在鞋盒盖里,幼儿拿弹珠涂鸦时,也都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涂鸦,有的幼儿感觉弹珠并不好用,选择直接用手指蘸颜料来涂鸦,可以看出幼儿向按着他们的意愿来做,借以来证明自己使用自我的力量,而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最后,作品集中评价,教师知识组织幼儿将作品摆在一起,而幼儿的注意力已全然不在作品上,导致评价或讨论终止。从最终作品的呈现与幼儿的状态来看,幼儿并没有体验到设计漂亮衣服的成就感。

例三、教师对小班幼儿区域涂鸦作品的干预

以上两幅“涂鸦”作品均出自3岁9个月的幼儿之手,一幅是线条涂鸦,另一幅是格子画,都是在老师不自知的主观引导下的产生的作品。

处在涂鸦期的孩子在画纸上尽情涂鸦时,会非常开心,孩子通过涂鸦的运动过程来增强自己对动作的掌控能力。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才是孩子涂鸦的需求,于是会问“你在画什么呢?”。然而孩子只是通过涂鸦来享受他越来越好的自身运动掌控能力,他可能并没有将他的涂鸦赋予任何意义也没有把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可能并不明白老师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而有的老师甚至会将一些绘画技法教授给孩子而不自知,通过教授之后孩子的作品已然是成人干预的涂鸦作品,老师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处在涂鸦期的孩子,对线条、图形还没有什么概念,孩子只会疑惑的看着老师,无法理解他们的语言,当然有些孩子也会被好奇心所激发,开心的跟着你画线条、画格子,老师开心的夸赞孩子真棒,为了取悦老师,从此孩子不再涂鸦,而是开始模仿在他看起来只是不太一样的线被老师命名为线条、格子的东西。下一次当他不停的在纸上线涂鸦的时候,老师又来问“你画的是什么呀?”孩子会非常自豪的说:“直线、弧线、锯齿线、方格子……”。那么这个过程,孩子是否用自己的体验和自我认知去感受呢?很显然,孩子没有思考过。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好意,我们都已经干预了孩子的自我表达的需求。所以说在陪伴孩子创作之前,要懂得孩子在成長阶段的真正需求。

二、研究中的一点体会

纵观当前幼儿园涂鸦活动的组织,可以发现许多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目标以习得技能为主。在涂鸦活动的组织中,目标的撰写,老师会将引导幼儿学习什么样的线条、绘画什么图形等预设其中。这些固然重要,但涂鸦期幼儿并不是为了学习技能而涂鸦,这就迫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幼儿为什么而涂鸦?

2.活动准备以老师提供为主。在撰写“活动准备”一栏中,许多老师仅仅只考虑到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PPT课件,十分充分。试问,老师的课件与材料之间有联系吗?如何联系?如何让孩子个性化表达心中所想、眼中所望?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老师要为幼儿涂鸦活动做哪些准备?

3.活动的巡回指导并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教师在巡回指导时什么时候适时的询问,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思路,这点也没展现出来。教师需要思考:巡回指导时该如何指导?什么时候适时介入的指导没有主观干预且最有效?

4.活动评价以老师讲评为主。在活动评价方面,教师主要以“漂亮吗?”、“你喜欢哪幅画?”等空洞的语言评价孩子作品。而且评价以老师说了算,根本不关注作画的主体——幼儿。这一形式的评价活动引发我们这样的思考:评价环节应该如何组织?

以上问题的思考,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涂鸦活动与幼儿创造力能力的发展的问题,因此,如何构建一个能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涂鸦环境,怎样通过涂鸦活动让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仍然是当今幼儿涂鸦活动中亟待研究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把握好幼儿涂鸦心理表象,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在幼儿园涂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涂鸦活动的理性思考,对一些问题只停留在感性阶段,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来认识,理论与实践脱节。

1.教师以主观审美评价幼儿绘画中的现象

“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依赖于其心理的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幼儿涂鸦凭的是直感,涂鸦的过程一直是跟着“感觉”走的。”也正因为这些不和谐因素,孩子的涂鸦才透出幼稚、好玩的气息。 遇到幼儿一些“奇怪”的涂鸦,有的教师只停留于表面的"惊奇",而没有从幼儿绘画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幼儿创作时诸如此类的特殊表现都是他们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幼儿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作为教师必须对幼儿涂鸦心理有所了解,而不应只对幼儿涂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作表面上的“惊奇”,过了就了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涂鸦作品。

2.在集体涂鸦活动中,教师缺少对自己在幼儿创作时应充当什么角色的认识

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往往不会思考,习惯性的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当自己对幼儿说:“这个材料应该这样操作”,“你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之后,会产生什么效果,是否这样就体现了教师的作用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教师在幼儿进行涂鸦活动时的作用是准备帮助和支持幼儿,但不要打搅幼儿。因此在涂鸦阶段内,老师能做的是将孩子潜在的涂鸦水平激发出来并加以保护、稳定下来,等待着下一个图时期发展阶段的到来。让孩子在涂鸦中玩,尊重孩子客观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引导,不断拓展层层递进。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绘画创作心理,从思想上认识辅导的重要性,透彻地明白辅导者的作用。

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开展涂鸦活动,陪孩子画画,作为老师、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而最好的陪伴孩子进行艺术创作是一种不干预孩子自然成长规律的陪伴,我们既不能只坐在那里陪同,又不能过于干涉和限制孩子。我们应该做到陪伴且让孩子随意并有创造力的表达自己。

猜你喜欢
主观涂鸦线条
创意涂鸦
后印象
创意涂鸦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对立与存在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