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委
聲乐是指“歌唱的音乐”,现代的音乐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唱法又细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等,这里所说的唱法,其实是指演唱时的演唱模式,包括演唱时的舞台表现风格、发声方式、咬字方式等。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初,在声乐演唱中以音质圆润流畅而著称,美声唱法的特点是注重技巧性,同时因为意大利语的语言特点,强调咬字和歌唱腔体的结合,最终呈现出“口语化”的表现风格。由于发展时间长,美声唱法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时间,经过大批学者的研究、探讨,产生了最完善的教学体系。
美声唱法在演唱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第一是呼吸,好的气息是声音状态的保障,能自由的掌握气息是美声演唱中最重要的基础,能自由地做到气息的收放,才能自由控制自己的声音;第二是声区的,在演唱时根据音高和发声位置,一般分三个声区,分别是胸声区、混声区和头声区,在演唱时要注意各声区之间的自然转换,主要方法是要掌握好不同声区之间的转换音;第三是演唱时的音质,上文中提到过美声唱法的特点就是圆润的音色,专业美声演唱者都追求色彩明亮、具有明显共鸣的音质,要做到演唱时既紧张又松弛;第四是微颤,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会提到的颤音,在美声唱法中,在演唱长音时通常会带有微颤,但微颤的频率过快或者过慢都会破坏音乐的连贯性,所以在使用微颤技术时应该注意微颤的频率,一般以每秒六至七次为佳;第五是音量问题,不考虑旋律走向、歌词情感和没有气息支撑的高音量是一种噪音,正确的使用气息推动音量,并融入情感,则能发出高质量的声音,所以在演唱中需要根据旋律走向、歌词内容和演唱时的情感表达,分析演唱时的音量。
在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所以身为一名教师,不断地学习和自我修正是十分重要的。声乐教学是一门看不见的学科,教学时需要学生和教师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如果在教学中只教授所谓的“方法”,学生很难直观体会,针对声乐学科的这一特点,我在日常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不少的“特殊音乐类型”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音乐审美、语言习惯等各种方面的不同,每个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十分钟爱意大利的声乐作品,有的学生却觉得意大利歌曲的旋律不好听或者难以深入感受,比较喜欢中国风格的美声歌曲。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基础的发声练习是一定要每个学生都做的以外,其他教学内容我会根据学生进行分类,不会要求学美声就一定要唱很多意大利歌曲,而是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接受程度选择歌曲进行教学。
二、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竖唱法和横唱法
具体使用哪种唱法,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条件和歌唱习惯而定。横唱法在演唱时要求嘴巴呈“微笑”状,喉咙前后打开,使声音呈现出“横”的感觉。“竖”唱法时是指歌唱时嘴巴上下打开,同时喉咙也上下打开,使声音有“竖起来”的感觉。不少学生在初入学校时,因为高考时的突击教学,演唱习惯并不好,唱法也模棱两可,所以我比较注重对唱法的纠正,一定要将竖唱法和横唱法明确分清,并选择其中一种,否则在演唱中会给人咬字方法和腔体不统一的感觉。
三、美声中国化的转变
美声唱法从意大利起源,从咬字上来说并不完全适合用中文演唱,那么在教授中文歌曲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按照传统的意大利美声的方法去教,要结合中文的语言特点,形成专属于中国的美声教学体系,当然,这需要所有音乐人共同努力。
四、综合各种情况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美声的教学不是一两本书就可以完成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但一本教材不可能满足教师的所有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分依赖某一本或某一套教材,应该在生活中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教学中综合各种教材中适合教学的内容,甄选不同的曲目供学生演唱和学习,好的音乐教师通常需要结合各种教材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形成一套特殊的教学内容,去进行有效地讲解。
五、注意非声乐技巧的要素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具体的声乐技术要点,对其他因素的运用也十分重要。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去解析和学习,还要从作品背景、题材等方面去理解,启发学生通过理解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再与舞台表演、肢体语言等要素的配合,才能完整的在舞台上表现出一首音乐作品。
六、在教学中设置自由提问环节
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学生反馈是最重要的,同样的教,但在每个学生的理解之下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问题产生,那么及时的根据学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就是最应该及时做的。所以在每节课中,都应设置提问环节,让学生根据上节课课后的练习或者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一来一回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进步速度和学习质量,也有利于教师总结问题,及时更正教学方向。
目前的美声教学工作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前进的道路中得到的都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教学的理念、方法和内容需要不断地交流、调整、更新和学习,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