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19-06-11 09:32张荣臣
求知 2019年2期
关键词:根本利益政党改革开放

张荣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回顾历史,由衷地感受到,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也是党的建设目标所在。

一、中国共产党永远为人民的利益奋斗、奉献、牺牲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

1840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探索救亡图存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时刻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70多年英勇顽强的斗争。事实表明,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需要一个正确的领导阶级和革命政党,领导走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以领导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就被提到日程上来。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通过了党的纲领,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由少数精英组成的选举团队,而是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1945年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的党群关系进行了经典概括: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具有一致性。“在一起”三个字,道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一起”这个简明扼要的关于党群关系的表述,教育和号召千百万共产党员和人民在一起,自觉投身于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去,为人民的利益奋斗、奉献、牺牲。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党群关系就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党的历史也证明,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

二、改革开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当时我们党之所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一方面是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另一方面是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正如邓小平后来指出的:“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结论,是对向来被神圣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否定,是对我国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社会主义观念的一个重大更新。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同样,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诉求。总结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江泽民2000年在广东考察党建工作时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胡锦涛2003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近100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7年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指出,为什么不能忘记初心?因为共产党人的初心,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枝繁叶茂的动力源。我們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在改革开放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第一,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个纲领就是一面树起来的旗帜;一条路线就是一条航行的轨道。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围绕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要使全党牢固确立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自觉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把经济建设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样,党才能更加巩固和发展。党的建设搞好了,才能使基本路线得到更加有效的贯彻。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同记者见面会上明确提出来的执政理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主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第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新时代,党的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与人民同行。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做好群众工作,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上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方式方法上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觉悟,坚定群众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第四,把党建设成为先进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九大在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中提出了“五句话”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把“人民衷心拥护”作为目标之一,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也强调了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共產党没有任何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因此,党的建设的成效如何,要把评判的标准交给广大人民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根本利益政党改革开放
德国《政党法》的精神内核和制度构造
从党史国史维度看党的十九大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探究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与狐谋皮
论董必武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群众路线思想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