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梅
摘 要:官渡区古建筑众多,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古建筑面临被拆除的危险,还有的因建造时间久,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破损严重,依附于其上的彩画也历经沧桑,病害严重,急需保护。官渡区文物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彩画保护工作,对此进行了许多探索,总结出彩画保护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希望能为县区基层文物管理部门彩画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彩画;特色;价值;病害;保护方法
官渡区属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市的主城区,位于市中心东南、滇池东北岸,是古滇国的发祥地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各族人民在这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代相承,创造了丰富绚烂的文化遗产,其中古建筑最为丰富,仅官渡古镇就有“七阁、八庙、九寺”之多,这些古建筑大多保留了明清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彩画部分,尤为突出,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彩画由于其依附的建筑不断破损,在城中村改造中被拆除或重建,彩画也随之消失,无法传承和延续,彩画的保护显得越来越迫切。为此,官渡区文物管理部门成立了课题组,对官渡区范围内古建筑彩画的保存现状、价值、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等进行专题调研,希望借此引起社会各界对古建筑彩画保护工作的重视,也为区文物保护工作及城中村开发建设提供依据,为我们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添砖加瓦。
一、古建筑彩画遗存状况
中国古建筑彩画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成熟和完善,成为世界上风格独特的一门建筑科学。昆明历史悠久,文化类型丰富,许多保留下来的建筑和建筑彩画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其中的彩画更是昆明传统古建筑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官渡区、特别是官渡古镇的古建筑规模大、保存较好,建筑风格迥异,可以说是昆明地区古建筑的缩影。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官渡区现有各级保护古建筑43项,大多为寺、庙、阁楼、宫、庵和民居,在这些古建筑的斗拱、门窗、梁柱,枋、檩,横披板上都绘制有大量精美的彩画,由于官渡为民族聚集区,宗教文化繁荣,彩画也受到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宗教性特征,无论其建筑形制、式样、彩画装饰风格等都可代表昆明地区的建筑风貌及审美特征,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然而近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很多珍贵的古建筑被拆除,有的移到别处重建,古建筑上的彩画随之消失或被破坏。还有的因政府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长期未得到修缮。现今保存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政府虽然加大了文物保护的力度,但依然未能扭转其被拆除的命运和破败趋势。官渡区古建筑彩画遗存状况也非常危急,真正完整保留下来的非常稀少。经过课题组成员多次勘察,并聘请省、市文物专家现场调研、指导,最后确定官渡区地域上遗存有原状真迹彩画且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仅有:官渡土主庙、主君殿及岳王殿、法定寺大殿、高庙兴国寺、罗衙宝元庵大殿、宝丰宝象庵、关锁乙真宫大殿、后所小寺大殿。其它的彩画,部分在后期的修缮过程中,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变成了现代工艺制品;部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破损严重,难以辨识。
二、彩画艺术特色、价值
官渡区现存建造最早的古建筑是位于官渡古镇的土主庙和法定寺,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些古建筑也多次被焚毁,彩画也未能幸免。在多次重建和修缮过程中,彩画也历经沧桑,不断演变、发展。土主庙始建于唐南诏时期,清光绪十四年重建,大殿檐下建有一组精美的斗拱,规模宏大,其上遍施五彩,图案华美、造型生动。法定寺为宋时建,现存大殿为清代早期建筑,外檐装饰华丽,其上的彩画色彩丰富、搭配精妙。二者都是清代末期彩画的精品,是官渡区现今保存最好,最具文化、艺术价值彩画,现为云南省重点保护单位。
官渡区古建筑遗存的彩画既有我国古建筑彩画的共性,又有其地方彩画的典型特色。共性是在单体建筑的正立面,屋檐下的梁、枋、柱、檩等木构部分都遍施彩画,每个单体建筑无论大殿、正房、厢房都遵循明间为主,次间为辅的原則,而一组建筑群又遵循大殿或正房为主,两边厢房或配殿为辅的原则。在具体的形式设计上是属程式化的装饰艺术,从遗存下的彩画来看,官渡区古建筑彩画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比较正规的,按官式风格绘制的,彩画严谨有法度,严格按旋子彩画的“三段式”构图,即把两柱之间的檩、枋等木构件划分为枋心、找头和箍头三断,每个部位都按照程式化的图案纹饰来描绘。土主庙大殿和法定寺大殿的彩画就属此类,现存彩画图案基本清晰,色彩丰富,构图考究、技法娴熟,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古代彩画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另一类是相对随性的具有民间特色的彩画,这些彩画分布在区内遍布乡村的寺、庙、宫、观,在构图上相对前者要活泼、自然,不拘泥于程式,在不违背当时等级制度的前提下,有很强的自由创造性,符合当地社会文化习俗及审美习惯。官渡区古建筑遗存的彩画大多为后者,属于具有浓郁乡土艺术特色的地方彩画,虽受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的影响,没有违反彩画大的规矩,但有较大的随意性。如宝象庵大殿左右廊正墙上抱头梁彩画,一边是标准的“三段式”构图,一边却画成“双枋心”构图,左右不对称,不知是有意而为,还是缺乏专业常识所致。还有些建筑上彩画找头、箍头、盒子上的图案纹样,经过重新变化创造,显得没有章法。从这些可以看出,虽然清朝彩画发展达到鼎盛,彩画制作的技艺已很高,但处于偏远地区的画工绘画技艺、美术功底还是很欠缺。
除了上面提到的彩画,官渡区许多古建筑上还有一种彩画,遗存数量较多,这就是绘制在古建筑大殿或厢房的檐廊格扇门上面板型木构件上的板壁画,一般每个单体建筑少则有9幅,多则有15幅,连续绘制一个主题故事,绘制题材主要以经典历史小说、民间故事、传说为主。官渡区现存板壁画的古建筑有土主庙的主君殿和岳王殿,兴国寺、宝元庵、宝象庵、乙真宫、后所小寺,绘制题材主要以《三国演义》、《岳飞传》、《西游记》为主,也有部分绘制“二十四孝”中的经典故事。此类彩画主要宣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突出其教化作用,但在技法上参差不齐,有的还不够成熟。此外还有以“文人雅鉴”为题材绘制的花鸟画,清供图,这类画构图考究、技法相对娴熟一些。
总的来说,官渡区现存的彩畫在功能上它都是依附于建筑本体之上的一种集建筑装饰与审美教化为一体的建筑艺术,既能赏心悦目给人的美的享受,又能传承传统美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还具有防虫蛀、防腐蚀的功能。其彩画的类型和绘法受“旋子彩画”及“苏式彩画”的影响,既有规格比较高,按官式风格绘制,比较精美的彩画,也有当地画工结合当地习俗、民族文化、审美经验后创作出的一种地方建筑彩画,其民间艺术风格的特点非常明显,在技法上笨拙而朴实、直观而率真。
三、现存彩画存在问题
古建筑彩画大多暴露在建筑外檐,非常容易受到风吹日晒、雨淋、空气污染、温湿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侵害,也易受灯光照射、祭祀焚烧等人为因素的干扰、破坏。课题组通过对遗存彩画进行认真研究分析,认为:官渡区现存彩画因绘制年代久,又缺乏基本养护,损坏较为严重,许多处于城中村的建筑,受环境制约,彩画保存状况更糟,大量被污染,不同程度出现起甲、龟裂、空鼓、剥落等病害。
1.病害主要可归纳
(1)颜料层表面积尘、结垢、变色。
(2)粉底层褪色、粉花、脱落。
(3)地仗层空鼓、起翘、剥落。
2.病害的成因有自然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不同季节温湿度的变化导致颜料、粉底、地仗层不断老化;阳光的照射,特别是紫外线、红外线使彩画出现光泽黯哑,彩画颜料龟裂、脱落,彩画材料老化、变质等问题。
(2)人为因素。焚香祭祀、燃放烟火等活动,造成彩画发黑,颜色失真;长时间缺乏清洗、除尘、加固等维护,导致彩画被污染和损害;在后期的修缮过程中,所选择的材料不合要求,绘制程序不规范导致彩画出现褪色、开裂、脱落等问题。
四、对彩画保护工作的思考
在众多文物保护工作中,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是一个起步较晚的保护类型,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而成熟的保护技术,各国保护理念也千差万别。针对彩画保护、修复的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还属于摸索和探讨阶段。官渡区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对古建筑的维修和彩画保护工作进行了多年探索,总结出一些适合官渡区彩画保护的方法,可供县区基层文物文物管理部门参考和借鉴。
1.重视古建筑彩画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储存工作。首要的是聘请专业摄影师,对所有原状真迹彩画和古建筑周边风貌、环境等进行全方位拍摄,尽可能收集详尽的彩画信息,以丰富官渡地方彩画内容档案资料,为研究昆明地区多样性彩画提供珍贵的原始素材。
2.加强对古建筑彩画的研究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国古代建筑彩画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彩画绘制和修复体系,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昆明地处边陲,文化类型多样,其建筑彩画受到中原文化和地方本土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彩画类型,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由于县区文物管理部门专业人才匮乏,对彩画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省、市文物部门应加强对地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或组成专家组到基层对当地的彩画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县区工作人员尽快成长。
3.抓好日常预防性保护工作。加强日常巡视、监测工作对彩画保护至关重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保留在乡村中的古建筑,有的残破不堪,面临被拆除之险;有的虽已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维修资金紧张,一时不能兼顾;有的建筑檐木槽朽,屋面漏雨等也危及到彩画的安全,只有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
4.注重传统修复方法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在彩画修复中,要遵循绘制的工艺和程序,修复材料要符合要求,填补的颜色要与整体画面协调一致,要遵循“修旧如旧”和“最小干预”的原则,确保修复后彩画的质量稳定。另外,还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好修复前后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研究,进行色度测试,判断修复材料对彩画的干预度,以便为今后修复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5.健全保护机制,杜绝各种对彩画的破坏行为。文物管理部门应联合街道、社区、管理使用者健全多级文物保护网,坚决杜绝在古建筑内燃放烟火、鞭炮、开设斋堂等活动,确保或尽可能减少烟尘对彩画的污染、破坏。同时加强对在古建筑彩画上乱涂乱画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和举报奖励机制,确保彩画安全。
6.专列彩画保护修复资金,加大对彩画保护力度。当前古建筑彩画破损的情况比较严重,彩画的修复费用偏高,管理使用单位或个人大多无力承担,政府部门应增加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专列彩画修复资金,对破损严重的彩画及其所依托的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另外,在制定全区文物保护规划时,也要列出急需抢救保护的文物清单,分年逐步推进。
官渡区古建筑彩画既是昆明地区彩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与研究,最大限度的延续其生命,传承其价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工程,课题组仅完成了前期的勘查调研,更艰巨的保护、利用工作,还有待后来者开启、推进。
参考文献:
[1]昆明市官渡区文物志编纂委员会.《昆明市官渡区文物志》[M].1983
[2]王海涛著.《昆明文物古迹》昆明市博物馆组编,1989.3
[3]曹怀义.《浅谈古代建筑彩画保护修复理念》.文物世界,2013.01
[4]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彩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李敏.《陕西省古代建筑彩画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民族博览,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