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伟
[摘 要] 随着社会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环境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对高校加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美术绘画专业的教育也在迅速普及,美术绘画专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高校要正确把握绘画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特点,加强开展绘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机制,做好美术绘画类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工作。
[关 键 词] 就业;本科院校;绘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224-02
思想教育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背景下,坚持以大学生就业发展为导向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重大目标和决策方向。在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就业中,高校坚持开展健康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为社会输出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近些年,就业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文化修养以及道德品质都要全方位地满足新形势下的就业发展要求,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因此,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美术绘画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严格做好美术绘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工作。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绘画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并分析当前高校对艺术类毕业生开展就业思想教育指导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最后探究加强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艺术类绘画专业毕业生即将面临的就业形势
自从进入改革开放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十分迅速,艺术类考生每年递增,根据实际调查一些相关艺术院校的情况显示,目前我国艺术类专业开设办学单位数量较多,不仅仅是师范院校、综合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开设相关的艺术专业,就连医学院、石油类院校也纷纷效仿,开办艺术学院。虽然这些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导致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应届毕业生也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对艺术类专业就业的学生来讲,传统的音乐、美术类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量过于饱和,企业、学校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需求不多,因此,该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压力自然不小。自2013年至今,艺术类招生火热的趋势对就业压力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结合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人才需求量饱和的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二、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就业思想教育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形势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已经从单纯的思想教育中脱离出来,并成为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中的主要部分。加强对艺术类毕业生开展就业思想教育指导工作,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顺利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保证艺术类毕业生可以顺利地融入工作岗位,因此,高等本科院校要加强对艺术类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文化日益蓬勃发展的局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但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艺术类的大学生文化知识较为浅薄,大学生的思想还比较单纯,因此,大学生的言行也欠缺规范性,大学生的思想意志和行为观念均充分地体现着较强的可塑性。目前,为了更好地结合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用一些创新观念、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平等竞争观念作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新思想和新观念,还需要高校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影响着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个人义务感淡漠,甚至有些大学生还盲目地跟从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本科艺术绘画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能力。
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就业观念依然滞后,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害怕在求职过程中参与竞争;有些对择业的期望值过高,但自身却时常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到头来也落得两头皆空,白白错失了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挖掘学生的创业、创新潜能,就业指导思想方面也相对狭隘,过分强调就业过程中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如何加强开展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教育指导工作
在帮助艺术绘画类学生加强就业指导思想的教学过程中,高校要结合新的就业发展形势对大学生进行详细的思想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就业,正确地对待就业,充分做好培育艺术类毕业生未来就业工作的教学基本要求,达到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对艺术专业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引导绘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面对高等本科院校就业新形势和新问题,高等院校要改善传统的绘画就业培训观念,不能用以往的就业观念处理未来的就业问题。高等院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当下和未来的绘画就业形势,及时地创新绘画就业教学观念,即组织学生深入到基层、到企业以及到乡村中自主创业,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的就业观念,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可以完美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顺利就业,其中,正确的就业理念应包含以下几点:
1.帮助绘画专业学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背景下,企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时刻都充满着风险和竞争,因此,绘画专业学生个人的就业工作也就充满了风险和竞争。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为,“铁饭碗”是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只有拥有“铁饭碗”自己的职业生涯才得到了保障,这种观念已经与正确的就业观念相背离,引导学生和家长摒弃以往职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充分挖掘绘画专业学生的就业潜能,开阔学生的就业眼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风险观。
2.帮助绘画专业学生树立自主竞爭的就业观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模糊自身的定位,失去自我独立发展的目标。在新时代发展就业的背景下,艺术类毕业生应摒弃传统依赖、被动的就业观念,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自由竞争、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岗位的竞争实践中,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获得自身的劳动权利,为自己未来的自主创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3.帮助绘画专业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
针对我国高校艺术类毕业生而言,学生的顺利就业就是学生自身能够生存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坚决抛弃所有制和身份等级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多形式的就业观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人生的财富,通过自己的汗水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只要是国家政策和法律允许的就业范围内,无论学生进行何种工作都是无上光荣的。
4.帮助绘画专业学生树立终身教育培训的观念
对绘画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接受知识教育,提高自身绘画技能锻炼的培训观念。使学生认知到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中占据主导的支配地位。
5.引导绘画专业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
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证实和维护,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的发展前景,挖掘学生在就业工作中能够发挥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珍惜自己的就业机会,使学生在每一个就业岗位中做到干一行,专一行和爱一行。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等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培养绘画专业学生养成高尚的求职道德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更是道德经济。在学生的成才和求职发展阶段,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信誉是十分重要的。人生的整个阶段将近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因此,职业生活是人们最基本的实践生活方式。职业道德作为构成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部分,是学生个人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求职道德则是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求职道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能够为以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高校要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求职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职业义务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在努力钻研业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其次,高校要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求职道德的规范制度,做事认真、办事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今后顺利地融入更高的求职择业环境。
(三)强化学生的绘画专业实践能力
高校在指导学生进行就业思想培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所学习的绘画专业课程。因为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学生的专业素养是自身能否就业的根本所在,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为了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做好相应的准备。加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思想培训,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出现的厌学情绪,还能够夯实学生未来就业的根基,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要侧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外,多多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仅有助于分散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产生的压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将学生培养成我国现代化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总之,高校要强化艺术类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培训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自主竞争、多元化的就业观念,完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风险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和素质,为现代化经济的繁荣发展培育出更杰出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磊,石磊,王亚伟.以就业为导向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2017(12):34.
[2]李莹.浅谈如何开展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23).
[3]刘庆利.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45-46.
[4]苏长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24-25.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