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2019-06-11 06:30吕艳琼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

吕艳琼

摘  要: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体育和医学的结合,也就是“体医结合”模式至关重要,对体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顺利推进,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引导学生对各技能动作的原理进行充分掌握,进而在整体上顺应全民健身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以“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为论点,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医结合”  体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獻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c)-0007-02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用“体医结合”模式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体育考核,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潜能,进而将“体医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至全新的发展历程。

1  “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可行性

1.1 内涵

对于“体医结合”来说,主要是指体育活动中的技术动作或方法,结合医学领域中对人体结构构成的研究,不断提高运动方式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通过体育和医疗的整合,旨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发展,所以将医学的相关知识纳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使体育运动成为重要的健身方式之一,以满足全民健康的目的。

1.2 重要性

现阶段,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下,仅仅借助医疗手段难以满足诸多治疗和保健工作,必须要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体育锻炼。对于体育锻炼来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健身、保健以及体疗康复等方面[1],使人们对病毒产生抗体,及时恢复身体健康。借助“体医结合”,确保良好的医疗效果,进而满足人们治疗、健身等一系列需求。

2  体育教学改革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为薄弱

众所周知,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等,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在高中体育课程理论教学中,体育保健知识、运动技术和原理、运动医学常识等是重要的构成内容,然而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传授学生体育技巧、体育竞技项目等,没有对健身知识的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很难满足体育教学的多样化、综合性等要求。在内容选择方面,实践课的授课内容主要集中在球类、健美操等,没有积极开展中国传统养生术、太极拳等项目。同时,在实践教学内容中,往往围绕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展开,没有结合医学专业特点,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学项目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此外,在体育专项课上,内容大都为竞技项目,虽然可以提高运动水平,但是很难极容易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出现漏洞,理论知识难以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2 教学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化

在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重要的评价主体,在学生学习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严重不足,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很难将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出来。

2.3 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有待提升

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高校办学规模与日俱增,对教师需求量也大幅度上升,大大加剧了教学任务的难度性。要想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一些高校对兼职教师代课政策进行了应用,但是对于兼职队伍来说,存在着较多变动性因素,师资水平出现了显著的差异。专业知识和授课经验严重缺失,很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一些院校实施了差异化人事机制[2],有编制教师和无编制教师之间的待遇是严重不平衡的,很难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  “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策略

3.1 学习医疗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在应用“体医结合”模式过程中,在理论教学方面,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讲述某些疾病的成功案例,不断提高“体医结合”教学模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学生对“体医结合”模式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将学生的体育和医学知识进行丰富化、多样化,满足科学锻炼目的。对于“体医结合”教学模式来说,符合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积极开展与医学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比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2)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运动处方、运动损伤防治等课程的开展,适当穿插一定的养生课程,比如五禽戏、健美操等,引导学生有针对性进行实践,成为一名综合性技能人才。同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并将学生的视野范围拓展开来,满足创新教学目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3],定期开展“体医结合”相关的活动,基于医疗视角,引导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进行充分掌握,树立治疗和健身相结合的意识,为实现全民健身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需求

对于教学组织形式来说,主要是指结合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等,以此来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结合国家颁发的《纲要》的相关规定,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中,必须要对学生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开展开放式的体育教学课程。所以说,高校必须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

此外,基于“体医结合”视角,还要集中整合体育课教学、医学专业教学,将医学知识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医学教学中,也要灵活运用体育保健知识、体育康复等相关知识,形成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3.3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考核和评价机制是重要的构成内容,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高校体育课考核和评价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不同评价方式,比如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在评价内容方面,要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以及“体医结合”应用情况等内容涵盖其中,进而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4 提高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在应用“体医结合”模式过程中,师资队伍也是重要的基础内容。一般来说,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大都毕业于体育院校,其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但是对于“体医结合”模式,其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基于“体医结合”视角,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高度的“体医结合”思想观念,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同时,学校还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整体结构,定期开展专家讲座、课程再培训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实现体育知识和医疗理论的高效整合,进而满足“体医结合”教学模式的需求,进而将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完善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体医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不断体育教学水平,将医疗理论知识和体育锻炼等结合在一起,不断增强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进而将“体医结合”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孙通,罗敦雄,陈洁星,等.“体医融合”背景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55-58.

[2] 薛亚茹.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行“体医结合”教学模式可行性的浅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2):140-141.

[3] 周智娟.地方医药类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医结合”模式发展的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5):53-54.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