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的特点、问题和对策

2019-06-11 10:48李梦影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族价值中职

李梦影

[摘           要]  简要概括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分析造成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出现问题的因素, 并提出矫正策略,以期对民族地区中职生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原因;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204-02

一、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一)具有浓厚的民族宗教意识

宗教在民族地区长期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对民族地区中职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族文化丰富,民族自豪感较强。

(二)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他们一方面有理想,有追求,对人生态度和选择都有自己的看法,愿意努力拓宽知识面、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以更好适应竞争和社会;但另一方面,狭隘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消极、落后的价值取向在他们中间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三)道德知行脱节突出

民族地区中职生崇尚高尚的品德,对当今社会上部分干部中的腐败现象和人际交往中的庸俗做法不满,可是他们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却信奉“哥们义气”,在同学交往中也存在势利行为。他们对社会上那些素质低下、一掷千金的“土豪”“大腕”十分厌恶和鄙弃,对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较大的现象愤愤不平,然而,他们自己却热衷于盲目模仿别人的“超前消费”,好逸恶劳,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四)个人中心与自卑自弃并存

民族地区中职生对价值判断和选择有了自己一定的看法,不再人云亦云,但对自我的评价弥漫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悲观、失意、消极、迷惘,不能正确对待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关系。在价值取向上重物质、轻精神,对功利价值的追求欲望远远超过了对远大理想、高尚道德价值的追求,精神与功利的价值矛盾表现明显。

(五)过度重视人际关系

中职学校的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人际交往上,人际关系状况成为中职学生自我价值评价的重要尺度,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了营造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很多中职学生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辨善恶,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帮凶”。校园内学生之间成帮成派的现象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职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一部分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观念带有明显的“小团体主义”倾向。

二、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

(一)民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纷繁各异的文化和宗教形态。对自幼生活在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环境中的少数民族中职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成长,形成比较原始的价值理解和价值意识,这也是影响他们价值取向的历史根源。

(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如今,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落后等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也对民族地区的中职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互联网和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民族地区中职生展现了一个个获得新知的领域,大大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但含有暴力、恐怖、色情、赌博和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随机乘虚而入,严重腐蚀着他们的心灵。民族地区中职生缺乏足够的文化知识和相对平衡的社会生活经验,再加上懵懂、好奇的年龄特点,一种骨子里的“反叛性”使他们不愿完全归附于传统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这种既想成为一个创新者,又难以摆脱事实上的因袭者的尴尬角色,使他们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

(三)学校价值取向教育与实践脱节

近年来,“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各种教育模式推陈出新,目不暇接,但“应试教育”并未退出历史的舞台。社会、家长、学校评价学生,开口只言“分”,以偏概全,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严重削弱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并且一些中职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够爱岗敬业,在时代不断发展前进的大潮中疏于学习,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价值理念,远远落后于时代,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代沟较大,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往往重形式、轻效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填喂”上,不能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加以融会贯通。学生则只是习得知识,并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和认可,也就不会学以致用。

(四)令人担忧的家庭教育状况

随着社会发展,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部分家长因为自身文化水平、道德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对子女的教育出现了严重偏差。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用金钱、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一切听之任之。这种片面的物质满足不仅误导孩子的学习动机,也让孩子形成了不正确的金钱观;部分家长自身的素养不高,酗酒、赌博、暴力等不良行为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某些家庭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家长作风严肃,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还有部分家庭存在着单亲教养或隔代抚养的情况,子女与父母常年分离,情感交流沟通不够等,这些都成为中职生良好价值取向形成的阻碍因素,同时也不利于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中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是大部分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当薄弱,不能明辨是非,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集体观念不强,并且不愿面对就读中职学校的现实。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前途感到迷惘,同时缺乏对自身的正确定位,因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甚至“破罐子破摔”,自卑感强烈,心理极为矛盾。二是社会变化纷繁复杂,学生的各类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身心健康成长面临的困惑也是日益增多。

三、民族地区中职生不良价值取向的矫正对策

(一)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教育、文化、综治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杜绝野蛮、愚昧等一切不文明行为的滋生;加大法治力度,严厉打击一切利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勾引、诱骗年幼无知学生的犯罪行为。大力整治、优化社会环境,营造有助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舆论氛围,尽量减少社会阴暗面对民族地区中职生的负面影响。

(二)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中职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中职学校应当结合当前时代精神和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道德现状、认知接受能力,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古典优秀文献、著作内容,重要人物、事件,传统节日仪式、礼仪,名言、警句的育人作用,夯实价值取向教育的文化根基,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创新,继往开来。

(三)强化中职学校德育功能

学校要确保教育中德育先行的主导地位,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努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价值取向教育理论的传授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他们面对不同社会意识形态时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激励他们把初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四)深化实践教育功能

一是充分利用教室、功能室、宿舍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用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高雅有趣的活动充实学生生活,丰富校园文化,使学生在细微处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触动他们的心灵,进而实现教育的目的;二是引导中职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有品味、有教育意义的特色社团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接触社会的真实情况,让他们意识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是国家的主人,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进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重视家校教育的配合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应当立足当地實际,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通过各级家长会、家长培训会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以家长委员会为基地,利用微信家校群互动进行交流与合作,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做家长的不但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而且要注意采用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与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双向沟通,给予子女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正确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之,对民族地区中职生开展正确价值取向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也是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与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共同推动中职生价值取向教育工作的开展,让正确健康的价值体系真正地得到普遍确立、巩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文良.现今青少年价值取向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241.

[2]王艺.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3(1).

[3]罗静.当代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7).

猜你喜欢
民族价值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MINORITY REPORT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