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中职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06-11 10:48何蓉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3期
关键词:经济法知识点中职

何蓉

[摘           要]  新时期,教育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中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日益广泛,作为法学与经济学为一体的教学课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职经济法基础教学,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经济法相关知识。基于此,主要论述翻转课堂背景下,中职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相关知识,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帮助。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中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172-02

经济法课程涉及范围广且内容复杂,怎样有效学习领域知识,有效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实际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互联网时代,经济法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暴露其弊端,怎样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增强师生互动,活跃经济法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翻转课堂新教学模式出现,因而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其主要是指对课堂内外学习与教学实践进行重新调整与分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权,教学中老师角色由前台“演员”转为幕后“导演”。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日益普及,翻转课堂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先教学生后学,变为学生先学学生后教。课前,通过信息化平台,教师为学生讲解教材重要知识内容,课外时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认真准备各类材料;课堂上,通过展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情况报告,初步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教师由此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答疑解惑,为学生重点讲解相关知识点,查漏补缺,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课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较难的作业,以此检测学生知识点,做好梳理与复习,加深知识印象,为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翻转课堂优势分析

与现代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弊端,体现为:(1)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被动,对教师教学有很强的依赖性,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足。(2)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务内容比重不合理,理论超过实务,极易形成理论脱离实践的局面。(3)传统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与知识需求,从而无法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因而相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缓解教师授课压力

翻转课堂教学背景下,第一环节非常关键,因而课前学生完成信息化平台中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是学好课堂内容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做好这一步,后期将无法顺利实施翻转教学环节。因而翻转课堂背景下,中职院校教师可在学习平台上为学生上传针对性的微课与视频等基础知识资料,学生提前进行内化。利用手机或电脑学生可随时观看视频,以此获得更好的预习效果。因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观看学习资料,以此为课堂学习提供保障,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

翻转课堂理念下,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课前分组学习并讨论PPT内容,确保学生课前预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可提升学生资料查询、制作PPT与语言表达等能力。实际参与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学习主动性,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增强教学效果

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形成初步了解;课堂上再借助PPT分组讨论与教师重点讲解,对疑难知识点加深学习印象;课后再进行作业练习。翻转课堂模式中,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式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初步识记与应用所学知识点,所以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使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中职经济法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弊端

(一)先教后學,学生知识内化率不高

先教后学是经济法传统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中职院校教学中教师所用教学方法简单,不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经济法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因而学习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比较浅显,对经济法知识内涵不能进行深层次理解。所以,这一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经济法知识提高经济纠纷解决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与认知能力不同,学生需求得不到更好的满足

因不同学生自身学习与认知能力不同,所以教学设计是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对不同事物,学生认知能力不同,所以经济法教师无法在有限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教师也不能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因而在经济法传统教学模式中,因材施教已成为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三)教学保存率不高,学生无法自主补习错失的课程

实际教学中,保存率不高,一旦学生错过课堂学习就难以通过自主获得补充。因经济法课程有庞大的知识体系,包含很多知识点,且各知识点间关联性强。经济法学习中,一旦学生遗漏了某一知识点就会导致经济法知识相互脱节,同时传统教学中,对教学过程无法实现记录,学生无法自主补习所遗漏的知识点。所以,经济法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与局限性不断暴露出来。

四、翻转课堂背景下中职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前准备环节

首先,中职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中,合理选用经管类专业教材。结合经管专业学生特点,采用非法学专业教材;抑或是组织老师为学生编写适宜的教材。经管专业经济法教材包含经济法概论、诉讼与仲裁、会计法律、支付结算法律、税法及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等各项法律制度。

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经管专业经济法课程包含很多内容,有限课时中无法学习完所有内容,所以要结合经管专业培养方案,参考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筛选课程内容,选择与专业联系紧密的、实用性内容,针对性地讲解教材內容,不能千篇一律。另外,结合不同专业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比如财会类专业税法课程、人资管理专业劳动法课程的设置,经济法教学中就可忽略此部分内容的讲解。

最后,教学视频的制作与课前教学任务的发布。经济法课程中,各知识点间是相对独立的,分解各知识点,为每一知识点录制通俗易懂的小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此过程中,摄像机、手机是常用视频录制工具,还可使用录频软件,或在录播室邀请专人负责录制。教学小视频录制好后,借助网络平台课前发送到学生班级群,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安排学生观看小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对观看过程中有疑问可以留言反馈,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视频观看情况进行记录,通过这些数据记录,老师掌握学生课前练习效果与遇到的问题,以此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环节

中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教学内容预先设计好,实施多元化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知识的内化,是课堂教学重要目标,老师以此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对经济法基础知识加深印象。课前学生学习情况,老师做好归纳与总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其次,多样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会重复讲解视频内容,围绕重点知识选用专题辩论、案例分析及模拟法庭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课前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为各小组设置相应案例,各小组学生分角色以小品形式展现课前排练好的案例,表演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以劳动合同签订为例,一名学生假扮老板,其他学生扮演劳动者,还原实际生活中劳动合同签订中的违法行为,例如先试用再结合实际表现,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试用期内,不为劳动者购买保险;合同期限为一年,试用期长达半年;没有明确约定劳动报酬。然后老师再进行提问:该老板行为是否违法?大家应如何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其他小组学生交流讨论,时间在15分钟以内。针对其他小组成员的回答,表演组学生做出5~10分钟的分析评价。最后,老师进行综合评价,重点讲解答错部分,如果学生完成情况好,可针对某一方面知识进行延伸讲解,如违法行为处罚等。以小品形式学生再现案例,归根结底是帮助学生课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师“填鸭式”讲解不同,课前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课堂上检验与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或延伸讲解知识。

(三)课后教学评价环节

翻转课堂背景下,中职院校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中,要改变传统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课程学习成绩的理念,应用过程性评价模式,其主要包含课前学习任务完成、课堂教学表现、小组合作探究与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最终成绩评定中,学生课堂出勤、小组互评与期末测试等是重要的衡量依据。具体来讲,学生学习成效评价包含平时、小组互评及期末考试等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0%(课前学习任务10分、在线互交5分、课堂探究15分及课堂出勤10分);总成绩中小组互评占10%,应全面评价本小组成员,并给出详细得分(作业完成认真且没有抄袭得2分、上课积极表现得2分、不迟到早退与旷课得2分、较强团队意识得1分、积极完成任务得1分、预习认真且完成练习任务的得2分);期末考试以闭卷考试为主,占总分的40%,共计50分,主要题型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及案例分析等题型。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职经济学教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课程,为社会发展服务。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要重视教学的时代性,确保教学内容、理念、方法与手段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所以,中职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中,改革创新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向。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全面认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创新与优化,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小凤.基于翻转课堂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12):1-2.

[2]高玉侠.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翻转课堂”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2):188-189,204.

[3]王丽娜.“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以《经济法》课程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5):115-116.

[4]王华.翻转课堂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10):32,34.

[5]彭鹏,陈三勇,张鑫.翻转课堂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7(10):236.

[6]王艳,闫军.利用翻转教学法进行案例分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经济法》课程为例[J].新经济,2016(23):131-133.

猜你喜欢
经济法知识点中职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知识点自测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