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摘 要] 在讲授电子技术课程时,为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应根据这些课程特点,密切联系相关企业生产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198-02
“基于问题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把学习置于以相关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有意义的真实性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来学习蕴藏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了解决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如何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问题,本文作者开展了教学试验,现将教学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教学试验方法
试验班在试验课前两周动员,向学生阐述何为“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运用该模式的意义和目的、大体的执行过程,然后提出分组的数目以及每组的任务,每组8~10人。教师在课堂上强调教学目标,每组随机抽选一名学生代表全组汇报3~5分钟,组内成员可继续补充,但时间不超过1分钟。老师在每组汇报后点评,指出汇报中存在的问题及重点要掌握的内容。
二、教学试验流程
“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流程是根据学生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与本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学科领域或相关企业实际生产中寻找、设计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同时,提供给学生必要且足够的器件、设备、耗材和资料,以方便其进行自学;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通过成员间的协作、讨论、归纳和汇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强化和矫正。以上基本流程可用流程图进行描述,如下图所示:
(一)引入典型案例,依案例设置问题情境
本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从理论角度入手讲解比较枯燥、抽象,但是理论部分又是不可缺少的。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采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设置一个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授“分压偏置式放大电路”工作原理时,首先,教师利用相关软件用计算机搭建出这种虚拟电路,在自带的虚拟仪器形象地演示输入输出波形之间的关系。其次,波形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现象,还可通过在示波器中调节电位器RV1演示出来。再次,在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通过软件演示案例中所包含的各种模拟故障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输入信号被放大了是怎样的?(2)饱和失真、截止失真输出信号又是怎样的?(3)如何排除故障?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下,同学们思考、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通过引入典型案例,讲解“分压偏置式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加深对蕴藏于问题背后的知识的理解,最终认识问题、排除故障。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依托实验分析问题
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按照大问题→小问题的顺序进行。如在“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教学中,可以首先提出“举例说明三极管电流放大特性如何?”这样的大问题。提出大问题后,循序渐进地设计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包括:
1.如何通过三极管结构及符号识别引脚?
2.如何通过三极管结构及符号,了解特性曲线、主要参数、温度对特性的影响?
3.在实践中如何合理使用三极管?
提出小问题后,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带着这些小问题,先让学生制作音乐门铃。制作时,在未接三极管的情况下,门铃发出的响声非常小。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如何提高门铃音量?”这一问题去学习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完成理论讲解之后,让学生在电路中接上三极管放大电路,此后,门铃音量大增,这样,学生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感性认识就形成了,认识到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课堂上,每组派代表围绕小问题,汇报小组成员合作实验的情况,分析、讨论问题的结果。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小组合作做实验、观察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了对“三极管电流放大特性如何?”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
(三)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对比中界定问题
在设计小问题时,必须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复习、回忆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导入新课中需要学生思考、分析、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为下一步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思考新问题、学习新知识、训练新技能奠定基础。例如,在讲授“三极管放大特性”这一节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首先启发学生回忆二极管的类型包括哪些、二极管的基本作用包括哪些二极管特性如何、其结构是怎样的等问题之后,再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电子三极管结构是怎样的、有何特性、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引导学生以共发射极接法(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发射极接地)为例,开展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电子三极管结构以及实验中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之后,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析“电子三极管为什么具备信号放大特性?”这一问题。通过回忆以往所学习、掌握的问题,再分组实验,观察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获得感性知识,最后,分组讨论上述问题。这样,学生对二极管和三极管等问题就容易界定了。
(四)自主学习新知识,训练新技能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电子技术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后,引出新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自主训练新技能。例如,在学习了“二极管和三极管”相关问题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与实训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小组讨论“二极管和三极管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这一个新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小组讨论这一个新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蕴藏于这一问题背后的新知识、新技能。自主分析新问题、学习新知识、训练新技能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以往已經学习过的知识、在实训中积累的经验与新知识、新技能互相作用,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师,必须承担辅助者、促进者、监控者的角色,不应仅仅站在一边查看学生实验探索、分组讨论,相反,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鼓励他们以小组合作方式分析、讨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及时做出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在实训中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成果
在本专业电子技术课程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问题情境设计强调的是真实性,师生的实验过程与实际工作的过程能否“零距离”衔接。为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后,可以把虚拟实验室引入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依托虚拟实验解决问题。例如,在电子线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构建虚拟实验环境,导入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以及在案例中蕴涵的问题(电路故障),引导学生在虚拟实验中通过建立电路、仿真电路功能和对数据进行分析而达到解决问题(排除电路故障),完成虚拟实验任务的效果。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激发学生带着问题(电路故障)开展虚拟实验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解决问题。
三、教学试验结果
向受试者发放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49份,回收问卷45份,有效问卷42份,回收率为91.8%,有效率为85.7%。调查结果显示:78.6%的学生(33人)表示愿意在本课程中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92.9%的学生(39人)认为自己在完成“基于问题式学习”任务时持积极的态度,学生认为“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穿插在传统教学中感觉比较新鲜,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下表显示,学生在完成“基于问题式学习”任务中,对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应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均得到较大的锻炼。
四、讨论
在讲授本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时,为适应生产第一线岗位技能的要求和学科的发展,应根据本课程特点,密切联系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既要注意基本理论的讲授,又要十分重视问题的解决。通过多种形式获取信息,形成解决问题(例如,排除电路或器件故障)的方案,并以小組合作学习成果汇报等方式对问题解决和学习成果进行表达。(1)学生对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电路或器件故障)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2)学生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高层次思维能力显著提高。
五、结束语
在本专业电子技术课程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定。问题的设定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中是一个关键要素,问题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能否成功,决定了学生能否从中获得所期望的问题解决技能和知识。运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占据学生较多课余时间,使得学生感觉学习负担加重。建议从以下两方面来着手解决这一难题,提高教学效率:(1)从精心而科学地设置“问题”入手,尽可能把问题和企业生产第一线岗位的实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教师通过在线交流方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实训活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0,14(1):14.
[2]唐洪.论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编辑 尚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