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博文 成莞莞
[摘 要] 为了在高校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专业课堂育人的作用,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但目前并没有相关研究对建筑类专业课程如何渗透思政教育进行探讨。在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对建筑类专业课程实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说明思政教育融入的方法与途径,给出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上的改进。结果证明在建筑类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可行的,并且有一定方法与途径。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建筑课程;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060-02
.
一、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高校课堂都具有育人功能,不仅对学生进行“智育”,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时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在会上“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指示要求,需要探索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建筑类专业实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施工、监理等多种岗位。近年来,社会上多次曝光建筑施工质量存在问题,这可能是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也可能是监理方没有负其应有的责任、对隐蔽工程没有及时跟进查看,更可能是设计图纸不符合规范要求,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从业人员没有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没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没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在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是有必要的。
然而,目前建筑专业类课程教学未能达到新时期对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要求,有如下方面问题。
(一)现有教学内容未涉及思想政治教育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建设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人才培养要求进行安排,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较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课程体系中教育部规定的“两课”来承担,教学内容独立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其教学也主要由“两课”的教师来承担,形成建筑专业课只讲专业、“思政”课只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张皮现象。
(二)建筑行业对学生的思政水平要求逐渐提高
由于从事建筑类工作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如何能够安全施工等问题,所以为使学生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通过课程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的意识等,这就需要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对如何在建筑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仍没有研究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的研究理论大多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在如何切入、怎样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未涉及;国外的研究虽涉及融合的有效途径的研究,但与我国的国情并不一致。
三、建筑类专业实行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师具备课程改革能力
我校建筑专业教师部分长期从事建筑类专业课的教学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部分从企业中来,为企业中资深设计师和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施工行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师具备足够的改革与创新能力,能够完成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
(二)课程蕴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建筑专业课程建筑构造指导学生了解掌握建筑各部分的构造要求、为建筑设计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初步具备施工现场管理的能力;钢筋混凝土使学生能够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能够在实際施工中处理和分析遇到的简单的结构问题,能够正确的识图建筑和结构施工图;概预算电算化培养学生合理确定建筑产品的计划价格,正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的能力;主体结构施工培养学生能够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的能力,能运用施工技术分析施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实施监控的能力。
这些课程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向学生传递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传递着职业操守与底线,传递创新与创造的使命,而这也正是思政课程中对学生职业道德要求的精髓。这些课程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四、课程思政实践案例——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
(一)教学目标
在原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基础上,新增思政目标。具体教学目标改革情况如下表所示,表中仅列出部分单元。
(二)教学方法
为了找到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对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研究与探索,最终本课程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法
本门课程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方法,作为教师上课前需要准备教学资料、课前安排学生分组、下达学习任务单、搜集课上习题,将学习任务单下发给学生。
学生在课下需要自行分组之后安排角色任务、分工协作,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在网上观看相关视频、分析电子案例,在知网等论文网站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学习。
待到上课时间,学生分组设计,教师听取学生的汇报工作,观看学生的作业成果,对学生课下学习知识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解惑,并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深化,和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通过简单的测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对课程需要掌握的重点及难点,在课堂上进行强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学手段有视频、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手机规范、中国知网、专业论坛、职教云平台等。
2.对比教学法
本课程采用对比教学法,通过这些对比案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从事本行业工作中应具有牢守底线的职业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案例分析法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这些案例,使课程的讲解更为生动,知识不再是抽象的内容,而是具体到我们生活实际中常见的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与吸收。同时通过正能量案例的讲解,可以更为直接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让学生能够把“德”放在做人的首位。
在建筑构造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又能够认识到建筑各部分构造对建筑质量、工程安全的重要意义,能够使学生在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安全执业意识,为学生未来从业奠定基础。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的改进证明建筑类课程是可以融入思政教育的,可以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专业技能知识作为载体,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董少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N].中国教育报,2016-12-02.
[2]邓晖,颜维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6-12-12.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