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共学”“续学”,激发Recycle教学活力

2019-06-11 11:18吴静丹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导学

吴静丹

【摘要】《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Recycle单元的编排意图是融合语言知识。以本课为例,教师尝试以逐步推出活动任务的形式,带领学生把握信息,进行“信息差”活动和延续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提升听说读写技能,在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导学”   “共学”   “续学”   recycle教学

在小学英语三年级下Recycle单元中,教师能够通过设计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促进思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人教社PEP教材三年级下Recycle 2 Read aloud为例,尝试通过“导学”“共学”“续学”的教学设计,去丰富学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

一、“导学”——把握信息,促进感悟

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教材解读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不完整、粗线条的教材解读将使整个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变得粗糙,教学效果几乎等于零,甚至产生负效应。

首先,我们要解读编者的意图。程晓堂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中提到,优秀的教材应该考虑到语言学习“延迟效应”。体现在教材编排中,知识的重点难点应不断重复出现。PEP教材中的Recycle教学版块,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复习之前所学,综合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要找到文本的教学重点,并确立目标。Recycle 2部分主要复习1-6单元,内容是动物类单词、食物类单词、数字类单词和会话的应用。应确定以下目标:

1.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复习本册所学习的水果、数字及方位介词等。

2. 熟悉句型“Im big and tall, I like ... I can get ...where is/are the ...?”

3. 了解有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会与人分享。

解读文本之后可以发现,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并且根据实际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日常用语。

然后,学会寻找教材插图蕴含的大量信息。例如,在这一课时中,通过仔细观察就可以通过图片,数出strawberries和apples的数量,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个细节:大象先拿走了香蕉,猴子着急地说他也喜欢吃香蕉,同时还伸出手去抢了。最后,文本中说到了大象摘香蕉,鸭子摘草莓,小鸟衔来葡萄,但是观察图片,小动物们还摘了苹果,那么苹果是谁摘的呢?这些都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学活动富有“戏剧性”的宝贵素材。

最后,除了图片、文本等“显性信息”,还要发现“隐性信息”。我们可以把这些“隐性信息”看成是教材设计的艺术“留白”。合理地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思考。以本课为例,站在儿童的角度,教师可以针对故事,提出问题:苹果是哪一个小动物摘的呢?还摘了其他的水果吗?这些水果后来是怎么分享的呢?香蕉该给谁吃呢?……教师通过提问,督促学生复习之前的各类话题。PEP Book 2中的六个单元中的话题分别是:friend, family, animal, where, fruit, numbers. 这些内容互有联系、互为支撑,在复习中,教师可以将这些话题进行融合,帮助学生运用语言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合理想象,开拓思维。

綜上所述,有效的阅读离不开文本解读、感悟和理解,不仅决定了后续的教学活动的质量,还决定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性。如果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相信在Recycle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更加充满活力。

二、“共学”——利用“信息差”,引导阅读

交际教学法提出要提高教学效率,在选择和设计课堂交际活动时,必须注意参与交际的双方存在“信息差”(information gap)。这些信息差,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文本。以本课为例,教师尝试以逐步推出活动任务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信息差”活动中。

课前热身,利用“信息差”来复习旧知。教师用图片和表格的形式,请学生归类我们学过的词汇;使用“读一读”“猜一猜”“说一说”等分级挑战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关于描述事物的句型 “Its ... It has... I like... It likes...”。教师用教材中的语言设计了几个小谜语,如:

1. They are red and small. They taste really good. I like them very much.

2. It is yellow and long. Its so yummy. Mr. Monkey likes it very much.

学生对谜语中的文本信息和生活中的实物信息理解形成“信息差”,将零星的旧知融合到一起,实现提升。

课堂阅读中,利用文本细节进行讨论。教师设疑导入新课,通过看图讨论、听音等初步感知文本。教师分别用“How many animals?” “What are they?” “How many kinds of fruit?” “What are they?”等句型抛出问题,得到这些信息之后,又请学生思考何种动物采摘何种水果。随后,教师又以“Who can get grapes? ” “How many grapes?” “Why? ” 来引导学生从图片和文本中寻找有效信息,然后填入表格中(如图)。学生通过努力理清故事的逻辑,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细节,找出小鸟是摘什么水果的,数量是多少等细节。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后,请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其他小动物和水果的信息提取。

课后练习,利用剧情发展深入理解。学生对于故事中的结尾存在疑问。故事里大象偷吃了香蕉,学生通过揣摩猴子说 “ Hey! I like bananas, too! ” 的语气,提出质疑“香蕉应该给谁吃?”教师再追加小任务,学生就可以发散思维,思考森林里还有谁喜欢吃香蕉,因此对于故事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最后,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借助板书上的信息,来表演和诠释这个故事:学生想象Elephant和Monkey在Duck的帮助下,通过询问 “ Do you like bananas? ”去了解身边小伙伴的喜好,真正学会分享。

因为笔者在Recycle板块教学之前,基于对教材的全面分析,对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和所学的话题进行了梳理,将几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关联,大量输入语言,丰富语言结构,拓展语篇内涵,从而帮助学生以话题为骨架,以词汇和句型为血肉,不断充实语言知识,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共学”的教学方式,倡导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不但逐步刷新对于教材语篇的新认知,而且使得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三、“续学”——延续教学,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让他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在学生学习新文本之后,设计有效的“续学”活动,可以充分拓展学生建构知识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运用。

1.基于课堂,延续课堂的讨论和感悟。

学生提出了大量诸如“Who pick apples?” 等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大力表扬了学生之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相关信息。当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是不是Mr. Monkey摘的时,学生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用上教材上学过的句型,在教师提供的框架基础上学生踊跃发言:“He likes apples.” “He wants some apples.” “He doesn t like apples.” “He is counting fruits.” “Maybe Zoom likes apples.”...这时候的语言就变得丰富,并且充满思维性,显得真实而生动了。

2.基于学习,延续创编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材中的这个故事,结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编,但是一下子又不容易找到思路。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去想象农庄里也许还有其他动物,也许还会发生其他故事。此时,学生的旧知已经被激活,求知欲也被打开,同时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融入进来,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续编作品:

续写1:学生讲述了森林里开丰收聚会的故事。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丰收聚会,有的小動物清点着各种水果,有的小动物一边数,一边端出水果给其他小动物分享;还有一些小动物在互相交流各自的喜好“Do you like apples?” “Yes, I do. I like strawberries, too.” “Have some strawberries.” “Thank you.” “Some more?” “No, thanks.”...

续写2:学生根据中文的寓言故事,联想到很多小动物都来帮忙摘水果和分享水果,引得狼也来了,凶恶的狼来到森林里,想吃了这些小动物,但是这些小动物非常的聪明,他们用一中特殊的水果——椰子,把狼给赶走了。

3.基于课内,延续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阅读是读者综合已有生活经验、已学知识和作者思想进行碰撞,进行产生共鸣的学习过程。Recycle的这个故事还为孩子悄悄地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教师趁热打铁,向感兴趣的学生推荐了简单的趣味绘本:在复习到家庭成员时,教师向孩子们推荐了英文版《我爸爸》《我妈妈》,以另一种角度来感受家庭父母的爱;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教师推荐了外研社的大猫阅读、英语短篇连连看等系列绘本,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很多男孩子不喜欢连续性的故事文本,教师推荐了科普类的简易英文绘本,帮助男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为了增加分享的平台,教师尝试在课堂前三分钟设置了阅读分享的环节;在午休等时间开展英语故事会等分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和家长通过各个多媒体平台去学习;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从分享中互相学习,还享受了展示成果的喜悦。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导学”“共学”“续学”的三部教学设计,通过综合运用身边的资源,营造直观的氛围,促进学生对于英语的输入、理解和输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教会学生信息提取、阅读方法等学习技巧,提升学生学习力,激发Recycle教学的活力。

猜你喜欢
导学
问题导学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
暑假活动
我是小导游
课程表
零花钱
我能为妈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