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酒驾”多发的原因
1.传统习俗使“让酒风”盛行助长了“酒驾”问题的产生
中华民族热情好客,“酒文化”源远流长,在农村地区更是“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席”,饮酒的社交功能和娱乐功能一直是酒文化的基础价值,并且有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趋势,在宴席上人们让酒成为一种礼节象征。尤其是在农村,宴席上对于有些人来说,不喝酒就意味着感情不够深厚。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让酒不分对象,一些驾驶人本来无意喝酒,但经不起劝酒,又要顾及亲朋的“面子”,在推脱不了时,只好推杯换盏,就将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丟到一旁。再加上,农村对“红白”喜事更加重视,每次办事,几乎都会出现“酒驾”问题。
2.驾驶人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规意识淡漠
大部分的农村驾驶人普遍存在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对酒驾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酒驾的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深,有的不去理解也没有认真去学,有的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甚至不知道“酒驾”是违法行为,被查处时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法律。此外还一些驾驶人认为“喝酒开车只要不被交警逮住就是好样的”,因此,这些人在酒后开车时专门挑拣偏僻小路,和交警“躲猫猫”。也有的驾驶人认为交警不敢强行拦车,看到交警执法,就仗着酒劲要么调头逃跑,要么横冲直撞,闯卡闯关。
3.心存侥幸 对“酒驾”后果不重视
有些人对“酒驾”违法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认识不到,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好、酒量大、熟悉道路、经验老到,即便喝了酒也可以安全开车回家,少喝一点没关系,岂不知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就是这样产生的。
4.依仗权势、蔑视法律 一些人公然“酒驾”违法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人的思想里至今存在“权大于法”的观念,依仗权势,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甚至自持自己关系硬、有后台,认为交通违法了找找关系即可“摆平”,就胆大妄为,酒后照开不误。这些人在视法律为儿戏的同时,也将他人和自己的安全弃之不管。
5.交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让“酒驾”者有机可趁
当前,基层交警面临着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路面管控相对薄弱。由于农村区域广阔、公路线长面广,根本无法实现“无缝隙管控”。由此,农村的很多驾驶人认为交警检查不到,“酒驾”时专门走偏僻小路以躲避民警执法检查。
6.“执法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方面是“说情风”盛行,特别是一些乡镇地方干部主动为自己违法的亲朋好友说情,极大干扰了基层交警部门的执法,不仅为违法者开了践踏法律的恶例,还恶化了社会风气。另一方面,“醉酒驾驶入刑”条款实施后,法律手续相当繁琐,呼气检测、抽取血液两个关键环节都离不开当事人的配合,才能取证。但现实工作中,一些驾驶人看到交警执法检查要么弃车一跑了之,要么假吹气、拒绝抽血。也有的驾驶人仗着酒劲胡搅蛮缠,甚至暴力抗法,这些都给实际执法增加了难度。
加强农村“酒驾”违法行为整治策略
1.健全完善打击整治酒后驾驶长效机制
针对农村道路管理的薄弱环节,基础交管部门要科学安排警力,实行日常检查与统一行动相结合,采取运动战术,深入农村酒驾事故多发的乡村道路,不定时、不定点、不定段,形成整治酒驾高压态势。
2.夯实农村道安宣传工作基础
要充分依托村居干部、交通安全员、联防队员、老人协会等群体组建交通义务劝导队,依托农村广场舞、节假日及电影下乡、民间艺人演出、计生入户访查等时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交通违法行为,尤其是“严禁酒后驾驶”劝导活动;要完善农村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建设,实现“五有”(有广播、有宣传栏、有提示牌、有宣传员、有工作台帐)工作目标,利用乡村大喇叭、墙体标语、板报或挂图等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要依托辖区中小学幼儿园,通过设置交通宣传栏、开设交通安全课、文明交通进校园等方式,全面加强农村未成年人交通安全素质教育;还要在村居主要出入口设置交通安全警示宣传牌,时刻提醒群众注意交通安全。
3.加强农村驾驶人安全教育技术培训
在发生农村“酒驾”车祸事故的诸多因素中,农村驾驶人的因素是第一位,只有抓好农村驾驶人教育培训,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才能从农村源头上筑牢严防“酒驾”违法第一道防线,开好文明安全车。因此,交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管理,严把“发证”关,驾驶员体检关,车辆审验关,未经驾驶培训或不合格的绝不发放驾驶证,严查违法发证,一经查出假证予以严惩。
4.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手段
在加大电视台、报纸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宣传、涉酒典型案例曝光力度的基础上,创新宣传形式,发动农村群众加入当地“交巡警微发布”微信平台,及时掌握交通安全动态信息、交通安全宣传提示、涉酒事故典型案例等,相互转发交警部门发布的微信内容,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提高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同时,在“酒”的源头上下功夫,在标酒单上印制警示令,像香烟外包装标明“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将“酒后不驾车”“醉驾要判刑”“生命无价,拒绝酒驾”等宣传语、漫画等印在酒瓶的商标上及餐饮娱乐场所的酒水单上,随时提醒驾驶人不酒后驾车,时刻提醒广大驾驶人员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