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仁
【摘要】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人员必须深入实地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将其与建筑结构设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促进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有效提升的目的。但是,目前很多的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仍然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是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
一般情况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就是一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以及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但是,由于地震的发生具有随机性较强且把握难度较大的特点,增加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难度。所以,设计人员必须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工程项目质量与抗震能力的稳步提升。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屋顶建筑相关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屋顶抗震设计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达到促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有效提升的目的。屋顶作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其抗震能力的高低是影响高层建筑物整体抗震能力高低的关键[1]。如果高层建筑物的屋顶质量过大的话,那么一旦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话,就会因为建筑内部结构发生变形,而造成坍塌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高层建筑物的重心相对较高,因此,如果发生地震灾害,不仅整个建筑物会发生剧烈的晃动,同时对建筑物的内部结构稳定性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1)在掌握建筑物整体构造的基础上,合理的设置屋顶的位置以及其与地面的距离。(2)在深入分析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的同时,通过设置硬性规定的方式,约束屋顶设计人员的行为,确保屋顶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平面布置相关问题分析
建筑物平面抗震设计方式作为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平面布置抗震设计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可行性与适用性的关键因素[2]。由于建筑物平面布置是影响建筑物功能强弱的主要因素。再加上建筑物内部的房梁、支柱、房板等各个环节的布局对于建筑物抗变形能力的高低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如果发生地震灾害的话,那么必然会因为平面布置不统一而导致建筑物结构构件出现错位而发生建筑物坍塌的现象。如果抗震设计人员在进行墙体布置方案的设计时,忽略了墙体抗震的重要性,不仅会导致墙体设计出现均匀性较差的现象,同时也会影响到墙体刚度的提升。一旦发生地震灾害那么就会出现墙体结构变形的问题。另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在实际测试建筑物结构传导性能时,经常出现过度重视建筑物性能,而忽略建筑物内隔墙对齐性的设计,这一现象不仅造成了建筑物力传导性的下降,同时如果发生地震灾害的话,那么就会因为建筑物所承受的承载力直接传导至建筑物内部结构上,而造成建筑内部结构发生变形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则要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充分重视建筑平面布置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产生的影响。其次,严格的按照建筑物实际功能以及抗震设计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平面布置方案。最后,确保建筑物受力的均匀性以及刚度的匀称性。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建筑体型抗震相关问题分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必须对建筑物的体型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才能准确的获取建筑物体型的相关参数,以便于为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之所以要加强建筑物体型综合分析的力度,主要是由于如果发生地震灾害的话,地震波必然会对建筑物的整体空间产生严重的影响。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则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就目前而言,针对建筑体型的设计,主要涉及到建筑物平面形状与建筑物空间形状等几方面的内容。由于地震灾害对不规则体型的建筑物产生的影响较大。所以,如果发生地震灾害的话,这种类型的建筑物的受损程度也相对较高[3]。比如,汶川地震发生时,抵抗地震影响的建筑物几乎都是结构简单且规则的建筑物。而建筑体型不规则的建筑物,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不仅结构稳定性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一旦建筑物出现晃动的现象时,建筑物的构件也会因为发生错位的问题,而导致建筑物承重性的下降。另外,对于结构相对复杂的建筑物,在地震灾害的影响下整体刚度也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现象。由于建筑物结构刚度是影响建筑物承重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所以,如果建筑物结构刚度下降的话,也会出现建筑物瞬间坍塌的现象。通过对体型规则的建筑物的分析后发现,虽然地震灾害发生后也会导致建筑物整体结构在地震的影响下出现晃动的现象,但是由于建筑物荷載受力点布置平均,所以地震灾害对建筑构件以及建筑物刚度产生的影响也相对较低。为了促进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有效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在建筑物体型设计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建筑物抗震设计必须确保建筑物平面形状以及空间形状的规则性和简洁性。(2)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物平面形状设计时,必须采取抗震能力较强的矩形、圆形以及规则的平面形状等设计方式。(3)必须确保建筑物空间形状的设计保持外凸、内凹的形状,同时合理的控制建筑物侧翼的长度。(4)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刚度均匀性,才能在促进建筑物受力均匀性与抗震能力有效提升的基础上,降低建筑物构件错位问题发生的几率。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物抗震设计效果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建筑物稳定性的提升,同时也是确保人们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必须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的应用抗震措施,才能在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灾害破坏的同时,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宋博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分析[J].时代农机,2018,4506:142.
[2]刘柳.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J].门窗,2018,02:132.
[3]吴耀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探究[J].建设科技,2018,07: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