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文
[关 键 词] 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052-02
青春期是人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多事之秋。研究表明,在中职生的诸多心理健康问题中,占主导的是与青春期相关的问题。关注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认清现状,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需要。
一、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
调查表明,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主要问题有:
(一)情绪情感问题
中职生情绪情感日趋丰富复杂,但还不太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情绪起伏波动较大。空虚无聊、消极自卑、虚荣嫉妒、消沉郁闷、冲动易怒等不良的心理常常困扰着他们。他们时常感到情感压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确宣泄。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亲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隔阂,代沟突出。有些学生对老师不亲近、不信任,与老师的对抗倾向普遍。有的学生常为同伴之间的矛盾而烦恼,校园欺凌现象时有发生。异性间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学生存在太过热衷或恐惧与异性交往的现象。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慎处与网友之间的关系。
(三)性心理问题
性心理问题比较隐秘,但其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他们有性冲动或性压抑的困扰,有遗精自慰的不安、羞愧,有对月经期的忧郁、恐惧,有的过度在乎自己在异性中的形象,对自己体态、长相乃至肤色、青春痘而烦恼。异性间亲密度增强,早恋现象比较突出。
(四)个性心理问题
青春期的中职生逆反心理依然突出,一些不良个性特征普遍存在,狄隘、妒忌、暴躁、敌对、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在一些中职生的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许多学生缺乏应有的理想和追求,有的得过且过,有的自甘沉沦。他们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二、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不同的对象会有所不同,但产生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共性。
(一)中职生的情感的起伏大,变化快
他们成长中受到的诸多指责冷遇,使得感情较为冷淡,缺乏应有的朝气和热情。年少气旺,缺乏宽容忍让,情绪反应快而容易过度,容易产生无理智的冲动。愉悦、兴奋、消沉、压抑往往因一件小事而瞬间转化。
(二)思维发展不够充分
思维有一定的深度,但还不成熟,看问题不全面;有一定的批判性,但缺乏辩证判断。因而易以偏概全,或否定一切,或肯定一切。如果消极情绪一旦被激发,就易出现否定一切,什么都听不进去,容易产生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三)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矛盾突出
生理迅速发育性成熟,而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相对迟滞,容易在心理上引起骚扰和波动,形成复杂的心理问题。学生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达到新的水平,这些激素水平的高低直接与青春期的改变有关。
(四)不良环境与教育方式方法催生了学生的不良个性
社会乱象搅乱了学生的是非观念,家庭的粗暴或溺爱影响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家庭和学校教育手段、方法的不恰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致使教育效果向相反方向发展。
三、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提高认识,健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首先要健全机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规划和系统的实施方案,要突出重点,侧重青春期心理问题的研究解决。其次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要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实施方案》《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学生心理健康报告制度》《心理健康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构建协调配合的联动网络,明确各教育主体的目标责任,狠抓制度的全面落实,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二)拓宽渠道,普及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
1.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作用。要按大纲要求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自主开发针对性强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系统全面地向学生普及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在各科教学和实习实训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教师都自觉承担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责任。
2.通过不同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当代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对网络的亲和依赖性强,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同时,可利用校园媒体,如设立校园广播“心灵之声”栏目,定期刊印《心海导航》小报,以及通过校报、橱窗等形式,来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以青春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如,“心理健康月(周)”系列教育活动、心理情景剧表演活动、心理成长训练营活动、心理健康知識大赛、心理健康小报展评、青春期心理健康演讲征文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缓解压力、释放心情,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关注个体,切实加强心理咨询辅导
要建立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或咨询室)。要配备心理沙盘、脑波训练仪台、智能互动宣泄仪、音乐放松系统等设备,以及学生心理测评和档案管理系统等专业软件。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同时制定一套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经调查,学生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有89.9%的人选择自己调节,38.7%的人选择向人倾诉,只有6.8%的人选择心理咨询辅导,这说明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对心理咨询室敬而远之的原因有很多,或是怕同学嘲笑,或是难为情,或是对心理咨询师缺乏信任。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去心理咨询室就像生了病要去医院一样,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要采取措施,积极宣传心理咨询的重大意义,让学生参观心理咨询室,认识心理咨询,让学生消除顾虑,大胆走进心理咨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