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松
[摘 要] 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舞蹈课程,但通过实践发现,取得的教学效果较为一般,所以需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基于对当前高职舞蹈教学方法的了解和研究,指出导致高职舞蹈教学质量较差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方式,为院校和教师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关 键 词] 高职教学;舞蹈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202-02
在高职舞蹈教学中,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提升个人实力,最终在就业时提高竞争力。一些高职院校的舞蹈专业学生基本功较差,甚至一些学生无基本功底,这些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授课效果,对于这类学生,在学习期间让其能够拥有深厚的舞蹈功底,需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职舞蹈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中,舞蹈授课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定训练,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底,对这类学生来说,在高素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实现快速进步。另一种是功底较差甚至无功底的学生,需要让其从舞蹈基本功方面开始训练,当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后才可进行后续教学。通常情况下,这些学生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需求更大,原因在于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其进步速度[1]。但是无论在哪种授课模式中,当前的舞蹈教学都存在授课方式创新性较差、授课体系完整性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当前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应用一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过程,另外虽然在授课中会加入具体的形体训练内容,但是很多教学内容也只是通过理论讲解,对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不能让其有深刻的学习印象,最终导致高职舞蹈教学效果较差。
二、高职舞蹈教学质量下降的因素
(一)学生素质方面
舞蹈学习对学生自身提出了很高要求,这些学生经过多年训练和学习,已经具备了深厚的舞蹈功底,素质较高,通常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但是在舞蹈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基本功较差甚至无基本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只是将舞蹈看成是一种入学手段。传统的舞蹈授课方式作用对象为已经具备较强基本功积累的学生,在基本功较差甚至无基本功学生身上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与无基础的学生的契合度很低,从根本上降低了对这类学生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学习意识方面
当代高职学生对舞蹈的要求很高,在表演过程中产生吸睛效果,另外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而要达成这种效果,对学生的舞蹈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舞蹈的基本功进行积累,常见的基本功如拉伸、身体柔韧性等,但是对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来说,基本不具备这种能力,而且高职学生的骨骼已经定型,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更加痛苦,这导致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基本功训练[2]。这种心理情况与舞蹈训练和学习的核心理念相背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学习效果大幅下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将成为当前和今后的研究重点,通过优化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改观。
(三)教师授课体系方面
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授课体系为“理论讲解—动作演示—学生操作—纠正动作”,这种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标准程度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这种教学体系的作用对象只能是具备基本功的学生,原因在于这类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动作演示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动作观察并探究动作间的联系。无基本功的学生广泛存在动作不标准、身韵不能达到要求的现象,并且在教师的动作演示过程中基本无法了解整个动作的内涵,在后续的模仿过程中更加无法达到应有的动作效果,这导致在后续的动作纠正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大幅上升,降低了授课效果,教师不能按进度进行教学,势必会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快教学速度,并且缩短从动作演示到纠正动作过程的时间,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四)教学方法方面
在当前的高职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由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和动作展示,学生进行动作模仿。同时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者,基本上不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编舞以及训练,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思想相背离,对学生来说,只有当其能够独立全面地进行整个舞蹈过程学习时,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另外当前的高校教育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教师对这些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不足,并且在应用中也存在对这些教学方法了解程度较为浅薄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幅下降,从根本上降低了学习质量。
三、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措施
(一)加强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舞蹈表演中,各类舞蹈都有表演的核心思想,同时在表演中进行情境创设,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进行表演时,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舞蹈学习过程也有很大帮助,当学生能够融入教学情境时,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加深了对整套舞蹈动作的了解程度,甚至艺术感较强的学生在该过程中已经能够独自进行舞蹈表演,所以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创设情境[3]。在教学情境的具体创设中,根据授课主题进行设计,如维吾爾族舞蹈,这种舞蹈动作较为激烈与豪放,同时搭配舞蹈的音乐也有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中始终播放相关音乐,对教学情境进行基本创设,此外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对维吾尔族文化进行演示,从而让整个课堂拥有浓厚的维吾尔族氛围,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能够加深其对舞蹈动作的印象。
(二)重视课余时间的利用
当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如目标导向法、分组学习法等,基于对当前各类教学方法的研究,发现这些教学方法中都存在一个具体要点,即重视对课余时间的利用效果,在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加强对课余时间的利用效果。对课余时间的利用一方面为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应用当前的各类交流工具对学生进行督促,从而让学生能够加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深对各类舞蹈的了解程度,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并探究学生的学习目的,根据学生基本功的掌握情况向学生推荐舞蹈的学习类型,同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舞蹈形式资料,从而让学生能够进行独自学习。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往往开设了多种舞蹈类社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这类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能够对其余的舞蹈体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中国舞专业的学生参与到现代舞社团中,实现对相关舞蹈文化的深入探究,将这些知识进行合理融合,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另外,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舞蹈类型有自豪感,当发现自身素质低于社团中的其余学生时,会主动提高个人素质,无形中强化了学习动力。
(三)构建学习小组
由于课余时间的可控性较差,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疏于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间能够通过交流加强学习,另外在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能够自发形成相互监督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具体的分组中,首先需要按照班级学生的数量进行平均分配,从而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其次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划分,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舞蹈功底有深入了解。最后是人员分配,分配原则为小组组长需要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以对其余组员进行引导。例如某班级有30人,经过研究发现,其中5人有较高的技术功底,出于方便管理和组长能力方面的考虑,将班级学生分为5组,5个有基本功底的学生成为小组组长。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约2/3的学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其余学生基本无基本功,在后续的分配中,把这些有一定基本功底的学生平均分配在5个小组中,其余学生平均分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期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当前的舞蹈教学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两方面的能力可以同时进行提升,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摒弃旧有的教学体系,即由教师进行舞蹈体系讲解以及舞蹈编排,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一个舞蹈表演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查找音乐以及设计舞蹈动作,教师在该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学生解决。另外,舞蹈教学作为一门对实践提出了很高要求的学科,教师也需要积极联系表演场所,当学生完成舞蹈设计、排练后,让学生到舞台上进行表演,增加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发布的表演主题为“中国水墨画”这种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主题,学生选择的背景音乐为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古筝版本的《渔舟唱晚》,由于《渔舟唱晚》后期节奏较快,能够与《十面埋伏》相衔接,在舞蹈编排中,一些学生身着黑色演出服,一些学生身着白色演出服,其中黑色的多为女生,动作设计上较为柔和,同时在舞蹈表演中,通过队形变化使整体造型处于变化状态。白色部分多为男生,动作较为刚硬,始终将女生包容在整个舞台的中间部分,这种既有融合又有对抗的方式,体现了我国水墨画对“风骨”的塑造。在设计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舞台表演,让学生拥有舞台经验。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生学习思维问题、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强化对教学情境的塑造、重视课余时间的利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构建学习小组等措施达成目的,实现舞蹈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菁.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13):142-143.
[2]张丽.多元化教学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6):46.
[3]潘龍.高职舞蹈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探讨[J].艺术科技,2018,31(2):160.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