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 何沛锋
[摘 要] 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宝玉石类专业体制机制存在校企双方对共同主导的理念与机制不足、校企双方共同主导的激励与协调机制不合理、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合作机制方面、约束和激励机制方面以及课程体系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珠宝类专业中有更好的发展。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珠宝类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074-03
近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大部分人都有能力购买属于自己的珠宝首饰,珠宝行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珠宝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珠宝类人才,但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故需要对珠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进行及时改革。大多数院校已经通过现代学徒制有效培养了一些珠宝类人才。但是,培养模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创新着手,在校企合作、校企管理理念、企业激励措施、课程体系创新等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使珠宝类人才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适应企业,让珠宝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在珠宝专业中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珠宝类专业都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然而,在体制机制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建立完整的体系,特别是让珠宝企业真正参与学生培养教育的体制机制,还缺乏创新和突破。这个问题已成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主导的机制与理念不足
从目前珠宝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仍然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展,但是在这样的校企合作下,一般学校都表现比较积极,而企业更多地把资源和精力放在经济效益上,责任意识不够清楚,因此大部分珠宝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表现得极为被动。企业长期以来不愿意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大部分珠宝企业虽然给刚入职的学生安排了师傅,但是企业师傅在指导学生上比较随意;有的珠宝企业则不给学生安排师傅或者一个师傅指导十几个学生。这样的现象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层次不高,深度不足,从而影响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效果。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主要是因为从企业角度来看,培养学生是学校的责任,而企业的目的是创造效益。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若是还继续学习的话,企业必然要做出相应的变动,影响企业创造效益的效率,而且学生参与到企业业务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也给企业带来了深深的顾虑。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了几年之后,仍然是流于表面,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来运行和推动。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激励机制不合理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在院校和企业两方遇到了不同的待遇。企业参与程度和企业规模都影响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我国珠宝行业还缺乏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激励体制机制,因此珠宝企业在学生培养教育方面不会承担过多的责任,即使因为校企双方因合作而承担了一定的责任,也仅仅是轻描淡写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样使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对企业没有过多的感情和积极性。因此,通过激励机制让企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来,企业与学校一起培养学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不完善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由院校与企业双方管理、培养学生的形式,它的特点是包括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程的标准、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和课程的考核等整个课程体系,不是由学校单独决定,而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研讨制定的。但在当前大部分院校推进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力度不足,许多院校仍然停留在“冠名班”“订单班”的层面上。学校和企业双方没有共同研讨制定课程体系,是导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未有新的突破的主要原因。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珠宝类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
(一)完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共同主导的体制机制
1.拓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维度
院校应围绕珠宝类专业,积极拓展学院现代学徒制工作,牵头组建成立相关的校企合作联盟,搭建现代学徒制企业遴选平台。依托该平台,建立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储备库,再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毕业生回访等方式多角度考察企业,根据相关办法,审慎遴选适合学校条件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
院校应该整合所有合作企业单位资源,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理事会,搭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平台。定期召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讨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理事会年会等方式,加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畅运行。通过研讨会,讨论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招生、校企合作育人、教学质量监控、考核评价反馈、“双导师”校企互聘共用管理、校企双方人才培养成本分担等相关的制度,从而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
2.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校企合作双方应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地,并且协同修订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并按照企业需求组织实施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培养学生。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共同建立珠宝类专业协同创新中心,企业技术骨干与学院教师骨干共同组建协同创新团队,采取企业技术骨干(师傅)带学院教师骨干(徒弟)方式,能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加强“双师”教师的培养,推动院校珠宝类专业发展和建设。校企双方需在校内打造专门服务于现代学徒制的珠宝专业技能教学实训室。校外企業拨付专项资金购置实习实训设备,开展珠宝类专业各方面实习实训。通过共享共用,强化实践教学“双场地”的保障。
3.夯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基础
院校建立分层次联系企业机制,即院校珠宝类专业部门负责人联系现代学徒制一级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联系现代学徒制二级企业,专业课教师每人联系1个以上现代学徒制车间、区队或项目部。联系的方式有到企业走访、电话、网络等形式,每人每学期不少于4次,其中走访企业每学年不少于1次,实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有效对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组织实施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高管、名工程师和技术能手三类行家里手进校园活动,每学期邀请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领导来学校做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前景、行业技术等方面的讲座;聘请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知名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或网络授课;每学期邀请企业技术师傅、优秀毕业生来校,向学生宣讲岗位体会和成长之路。
依托珠宝类专业群构建以珠宝类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行业企业成员不少于四分之三,每年审定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专业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出台相应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规范现代学徒制培养招生工作流程,厘清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任与权利。校企双方协同宣传、招生、录用,从而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
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学校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企业主要负责选派技术骨干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和实习实训,实施岗位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修订专业标准和相关课程标准,并制定学徒学业合格标准。建立“双导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构建校企人员互聘共用的管理办法。同时,课程考核与岗位资格考核有机衔接,学校教师对学习成绩的评定与企业导师(师傅)对工作业绩的考核有机衔接,共同提高育人质量。
(三)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
近三年,根据珠宝行业技术发展和生源变化的实际情况,大部分院校将珠宝类专业毕业生定位于珠宝行业一线加工、鉴定和产品营销岗位,选取首饰制作、镶嵌、宝石鉴定、营销相关企业作为主要合作对象。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需立足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需求,将学生在校时期学习分为职业认识、基本技能熟悉、专业技能训练、岗前技能培训和岗位培养5个阶段,建立符合现代珠宝行业需求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这样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四个嵌入”的要求:
1.将职业培训内容嵌入课程体系。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企业的相关培训内容,缩短学校和企业的差距,使课程更加职业化。
2.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将GAC、NGTC、GIA等职业资格证书项目嵌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双证融通”。
3.將行业标准嵌入教学大纲。因为珠宝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尽量将珠宝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引入教学和课程体系,力求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珠宝行业的主流技术。
4.将合作企业文化嵌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请企业员工、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做讲座,通过工学交替和现代学徒制培养让学生学习、体验企业文化,认识企业规范。
通过实施,形成能力提升与成长成才相互支撑的操作流程,以及按照岗位工作过程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如图2、3所示。
总之,现代学徒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时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契合了校企彼此的协同,提升了培育质量、协助学生顺畅就业。摸索新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实践体系仍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也并不完备。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促使其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叶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2):19-21.
[2]张杰,辛宝英.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体制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3):71-74.
[3]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4]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双导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7-80.
[5]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
[6]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