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强校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保障机制研究

2019-06-11 10:48杨云奇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职管理教育

杨云奇

[摘 要] 创新强校工程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尤其在地方高职院校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形势下,创建教育教学保障系统的构建模式,通过树立文化立校理念、建立预算管理机制、创设图书馆育人环境、提升信息化建设条件、加强安保后勤精细化管理多措并举,完善和加强高职教育的教学保障体系,以教育教学保障工作促进资源整合,以创新强校激发学校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区域职业教育指导中心作用,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争创省、国家一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创新强校;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018-03

一、引言

为了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的要求,对如何从我国创新强校政策研究综述和现状分析中奠定发展高职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深度探讨我校创新强校工程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确保创新强校工程教育教学保障体系运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如何解决创新强校工程教育教学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之间的矛盾。以上问题都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今后在“创新强校工程”中去面对、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的重大工作。

二、准确把握当前我校创新强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明确新时代高职院校管理创新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教育发展社会化

高等教育社会化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并面向社会不断开放,从而被社会所接纳、认可乃至支持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间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1]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东莞的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发展中国家低要素成本的双重压力,产业面临结构调整,未来东莞想要在挑战中赢得主动,必须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前列,实现新一轮引领型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制造业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引领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东莞要实现产业升级离不开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科技教育经济三结合,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由外延扩张为主向内涵提高为主转变,提高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加快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二)高职教育对象多元化

当前,教育对象群体更加复杂多样,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产生了深层次影响。[2]2017年东莞市有642.73多万异地务工人员,随之带来了大量随迁子女,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形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独生子女群体、流动学生群体、留守儿童群体和“网络原住民”群体,全市约160万学生渴望接受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布局、经费投入、师资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等面临一系列考验。在教育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对象多元化,肩负的职责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重言传、重身教、育品德,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职教育需求多样化

“互联网+教育”时代,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便捷的学习途径改变了教学的时间、场所和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模式以及教育评价更趋多元,“灌输式”“大班化”已适应不了教育需求多样化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期望成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普遍心态、迫切需要,学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课程的选择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尊重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合理选择,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变革,围绕线上与线下融合、虚拟与现实良性互动的教学改革、混合式课程设计与建设、混合式教学评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等内容,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在线课程学分认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方式、评价方法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建立更灵活的学习体系、更畅通的学习渠道,搭建起人才成长“立交桥”。

(四)高职教育特点终身化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社会和个人通过终身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成为普遍的价值追求。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和巩固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服务、培训等业务,以规范管理树立品牌形象,以多种形式的落实终身学习渠道。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工作应具有前瞻性,研究教育市场的新变化,了解需教人群的新需求,主动送教上门,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市终身教育体系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五)高职教育环境国际化

在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总体还较低,国际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仍是薄弱环节,国际合作交流规模相对于职业教育规模极不相称,合作交流水平有待提高。[3]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发展,高职教育正处于开放化、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中,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应树立扩大开放、加强交流的发展理念,重视跨文化及国际视角,在理念、内容和方法上主动调整并适应各国间交往和发展,加强课程引入、师生流动、教研合作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促使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师生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发展、新观念的形成,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能力,增强高职教育品牌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充分认识我校创新强校工作与省内优质高职院校的差距与不足,增强教育教学保障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与特色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将“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列为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充分利用信息化,让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各项管理、提升校园服务,已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主旋律。我校在以往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由于缺少科学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存在着的问题和不足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教学、科研、后勤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生成的各类数据比较庞杂,不能及时更新和共享,且缺乏统一建设标准,数据不全面或“互相打架”的情况经常出现,信息系统归属管理部门多,各自为政,维护难度及维护成本高,因此,要實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业务流程的合理再造,靠传统的经验管理做法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战略目标的全面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不理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近年来,我校对学校预算管理的不断改革,推行了部门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也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预算管理的机制体制不适应学校的建设、发展,预算编制方法简单,预算分配不够科学、精细,预算项目调整随意和过多;(2)预算执行不力,各部门沟通不畅,对工作的重要性、紧急性的认识不一致,预算经费使用部门和考核部门不一致,预算执行的信息凌乱、不及时,也不能形成统一出口;(3)有的预算经费花不出去,而部分紧急的或重要的工作、项目没有经费安排,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工作的开展;(4)服务意识不够强、效率不够高,报账时效较长。

(三)战略选择的图书馆、后勤、保衛的保障服务工作支持不够

图书馆、后勤、保卫保障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学校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我校图书馆由于以往缺乏长远的馆藏规划,馆藏建设特色化、文献资源以及馆员专业化存在不足的问题,影响到学校教学、科研、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和读者对阅读兴趣,设备设施的改善、馆藏资源的补充和服务领域的拓展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我校后勤工作存在的主动服务主人翁意识不足、管理服务专业性不强、标准不够高、跨部门沟通与合作不畅以及对外包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仍需提升和改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时刻不能松懈,校园及周边的安全巡查力度还不够,防盗、防诈骗、防火、防邪教渗透等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四)战略定位的文化性和创新性不足

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最终将会演变为文化的竞争,唯有文化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4]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时间短,涉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科学研究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学校侧重“教书育人”,特别重视教学工作,师生对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功能的认识不足,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热情不高,忽视教师引导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不能与时俱进等,距离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所需要的大学文化底蕴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一流学校”的管理靠文化,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最终将会是文化的竞争,有了优质的文化,才会凝聚人心和力量。

四、创新强校背景下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保障机制的形成,创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一)找准定位,树立文化立校理念,推进校园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是坚持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统一,注重从校训“崇德、笃行、精技、创新”的四个文化层面培育、挖掘、宣传典型人物和事迹,讲好东职精神文化故事。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广场、校园主题文化长廊等特色文化设施,建设体现学科特点、行业文化的建筑小品、雕塑以及将校训、校徽等元素融入景观,强化景观的主题性、故事性和教育性等手段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坚持制度文化与校风文化相融合,加强和完善对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财务、后勤、安全、资产等方面的治理制度、管理标准的宣传和学习,通过制度约束让教职员工把依法治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按章办事的职业习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内涵、品质和可持续性,重点以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杯”竞赛、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校园读书文化节等精品项目为载体,增加校园传统文化积淀,为“美丽东职院”的建设增添文化气息,形成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二)切合实际,建立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学校预算执行从设想向实施的转化

由财务、资产、采购、审计等各部门以及校内非行政职务教授代表,成立一个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建立立项标准、历史数据、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制度等,在预算编制时进行科学分析、有理有据的讨论,为学校财务预算的决策提供充分、有力的参谋,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建立科学化的经费预算机制;对预算执行的数据信息、经费使用的状况(包括采购、验收、支付等),形成统一的信息出口,认真执行财务工作规范,完善和细化财经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把财务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树立管理和服务并重的理念,有力推动规范化的预算执行管理;发挥我校绩效评价小组的专业和经验优势,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费项目立项、经费使用范围、经费使用进度、经费使用效果以及设备设施利用率等。

(三)提升条件,创设书香育人环境,促进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与拓展

打造一个集交流、学习、阅读于一体的交互式的阅读共享空间,提升师生的阅读体验,做到享受阅读、快乐阅读,创设一流阅读环境。通过建设东职文库、配合一流专业探索建设主题馆和艺术共享空间,加快推进专业馆员服务平台、机构知识库等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强化图书馆的资源特色和服务特色;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功能,让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多地与学校团委、学生处、宣传部、各系部甚至东莞市其他图书馆进行联动与合作,通过各种宣传和品牌化的阅读推广、提高图书资源的充分利用等方面,培育全院师生爱阅读、爱学习、爱泡图书馆的东职学习氛围,真正建成书香校园。

(四)重视管理,提升信息化条件,完成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与资源整合

在现有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整体规划、融合创新,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打造集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学习科研、校园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校园规范智能的管理。通过对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与资源整合,把各种智慧化系统、平台、系统建好并有效地推广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用,建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学校数据中心,负责学校各类数据的集中管理、分析应用、共享服务等工作,通过对人财物、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一切教学活动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建库,并进行统一管理、统计分析、集中整合、信息共享,为学校的综合查询、决策参谋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打造一个“学习自主型、管理智能型、服务便捷型、绿色节能型、平安和谐型”的东职校园。

(五)加强沟通,搭建安保后勤保障,确保保障服务工作落实的常态化与精细化

将校园安全稳定的常态化工作和应急管理相结合。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持续开展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推动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逐步健全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包括消防工作应急预案、校园内交通事故應急预案、食品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实验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学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和完善安全工作的报备机制,如校园内各项活动、校企合作、基建改造等,凡是具有安全隐患的活动,一定要先报备,再开展,实行后勤保障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最核心的就是“管人”和“管事”。“管人”方面要细化后勤的各个岗位职责,细化员工培训;“管事”方面要细化服务要求、细化考核奖惩机制、细化监督检查机制。围绕“师生需求”,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提升师生幸福感。一方面,美化校园环境,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休闲场所和设施,打造美丽东职,为全院师生员工营造赏心悦目的校园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提升食堂服务满意度,根据师生对就餐需求的变化,提高饭菜质量、风味等,改善用餐环境。

五、结论

围绕我校“省示范校、省一流校”建设的总目标,通过对新时代高职院校管理创新与能力提升的理论研究与比较研究,从学理上揭示建立高职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对创新强校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构成教学保障体系的要素与内在的关联;通过现状调查,充分认识我校创新强校工作与省内优质高职院校的差距与不足,增强教育教学保障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通过个案分析和行动研究,围绕创新强校工程建设政策、制度、预算、设施、数字资源等问题开展深入的综合研究,整体构建我校创新强校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创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我校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杨健.我国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发展展望[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4(3):31-35.

[2]陈宝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17(3):4-14.

[3]理论探讨: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理论与路径: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论坛观点摘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17-38.

[4]若尘.一流高职文化靠校长探索[N].中国青年报,2014-12-22.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高职管理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教育教学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