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美
[摘要]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整套综合的经营机制,目前已成为企业提高效率的有力工具。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运行能力,国内外一些医院也采用全面预算对医院进行管理,并成为医院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力工具,对于加强医院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有效控制运行成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该文拟对企业及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旨在对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医院;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b)-0196-03
[Abstract]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is a set of general operation mechanism, which has become a powerful tool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efficiency. Because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can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intern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some hospitals in China and abroad also adopt comprehensive budget, and become a powerful tool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 of hospitals. It is helpful for strengthening hospital management,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se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operation cost.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s and hospital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in public hospital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Enterprise; Hospital; Development
建立布局合理、管理科學、富有效率的医院服务体系,不仅是当前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提升医院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保障。
当前医疗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如何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内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水平,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各级医院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1]。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整套综合的经营机制,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各企业提高效率的有力工具。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运行能力的管理方法,目前已被国内外一些医院所采用,并成为医院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力工具,对于加强医院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有效控制运行成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然而,由于公立医院自身特点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有关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于公立医院[3],与此同时,我国公立医院一直到近些年才开始尝试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实践经验有所欠缺,有关医院适用的理论研究存在不足,未有系统研究[4],因此探讨如何优化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有着现实需求和借鉴作用[5]。该文拟对企业及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旨在对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1 国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首先产生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最初使用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政府的日常费用,此后逐渐发展并使用于企业等其他领域。有企业早在19世纪末就尝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采用预算管理方法,经过企业的实践积累,在预算理念的发展和探索过程中不断借鉴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20世纪初基本形成了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各种企业广泛采用的内部控制方式,使内部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美国医院也较早认识到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益处,在医院运行中使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
国外全面预算管理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阶段。
1.1 萌芽期(19世纪~20世纪20年代)
预算管理理念萌芽于英国,12世纪~14世纪时的国王的税收预案就存在预算的理念。美国管理者曾使用预算对广告费进行统筹安排,此后逐步将预算方法运用于企业资源的统筹和调配。有“科学管理之父”之称的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在1911年撰写的《效率的福音》首次提出效率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同年撰写的《科学管理原理》首次对标准化工作和“差别工资制度”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通过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但预算管理的理念在美国一直未得到重视,直至1921年实施《预算与会计法案》之后才获得广泛的认同,自此科学管理理论在欧美地区企业中得到广泛欢迎,许多企业管理者接受预算管理的理念并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1922 年,James O. Mckinsey发表的《预算控制》从控制角度全面论述了“预算职能”的概念,提出了预算管理理论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该书的发行在预算管理理论产生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此后Lehmaun发表了《工业成本预算》和《企业经济计划—商业预算》,充分研究了企业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预算的内容,发展了成本预算管理理论。上述研究为企业机械化批量生产起协调和控制作用,为预算管理的实践提供指导。
这一阶段的经历为全面预算管理的起步和完善创造了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条件。
1.2 发展期(20世纪30~70年代)
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的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预算管理的实践在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提高企业运行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预算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完善。1952 年,维恩·刘易斯提出“零基预算”概论,提出将综合平衡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该理论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企业管理的实践使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的局面得到改观,全面预算管理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3 成熟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
在上世纪80年代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化促使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预算管理的理论体系更为完善,在这一时期,哈佛大学的Kaplan等提出了Kaplan预算模式,其主要内容是突出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并作为企业发展状况的评估依据,同时使预算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相关联,旨在提高发展评估的可靠性。1993年,Tanaka在管理会计领域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标成本和持续改进预算的方法进行研究,在预算中对预算期内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状况加以重视。1997年,David Otley教授出版的《Better performance 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在绩效管理中使用业绩测评、业绩报告机制;1998年,Coopers Lybrand Deloite提出了作业预算,也称作业基础预算(Activiy-based budget),传统预算通常是以成本元素为依据,而作业预算的编制是依据企业发展目标,根据业务流程中预期的工作量为基础,同时需要将业务流程、生产效率、服务水平对预期工作量的影响进行权衡,使内部资源配置良好,满足顾客的需求。
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经过逐渐发展,已成为企业进行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
2 国外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在欧美等地区开始使用,并成为目前企业日常管理的主要工具,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医疗水平发展迅速,医院管理时也重视和借鉴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美国医院较早将预算引入医院的管理之中,在1921年美国政府实施《预算与会议法案》后美国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得到较大发展和完善,在美国医院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首席执行官、副院长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等组成,医务人员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直接制定本部门年度预算,并确保本部门预算可以较好的执行。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充分挖掘医院资源,目前已成为国外许多医院加强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成为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减轻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
3 国内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内的进展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探索期和大发展期二个阶段。
3.1 探索期(解放前-20世纪末)
中国企业以前就存在“预算”的概念,1949年以前有些企业经营者尝试使用预算规划企业的预期发展,解放后早期,我国就有企业单位尝试以班组为预算主体进行预算管理,但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采用计划经济模式,国营企业预算只是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任务安排的一种计划,而非强化内部控制的一种手段,并不等同于现代的全面预算管理。
改革开放后,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企业对预算管理理念逐渐熟悉和理解,并运用到企业的运行中,但当时的企业组织形式限制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直至1994年实施的《公司法》确定公司制为主要企业组织形式,为企业预算管理使用创造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式强化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这期间我国一些企业尝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3.2 大发展期(2000年迄今)
2000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首次提出优化预算管理要求。2002年颁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再次要求国营企业采用全面预算管理。2008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提出在企业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2014年颁布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提出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为预算公开透明奠定基础。自此,我国企业广泛使用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进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进入成熟期。
4 国内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
与欧美国家医院相比较,我国各类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使用全面预算管理起步较晚[6],鉴于公立医院的性质特点,医院领导对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太多兴趣,也一直缺乏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直接配套的法律和部门规章制度[7],直至2006年《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才首次明确医院预算管理流程,明确提出医院所有收支均在管理范畴,该条例的颁布可视为国内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开端,正式拉开了以医院财务为主的医院内部经济管理改革的大幕,2010年修订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首次明确提出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各级医院管理的主要模式,对实施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级医院需要严格重视预算管理,并要求医院上级主管部門制定和使用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办法,将医院预算执行作为考核内容之一[8]。2014年实行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提出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事业单位预算的公开、透明创造条件。2015年颁布实施的《公立医院预决算报告制度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加强对医院的预算进行控制,目的在于提高财务预算质量,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公立医院的财务运行情况的检查。在此基础上,2015年12月颁布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和预算管理指导意见》更为各级医院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了时间表,并总结经验在2018年逐步完善,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公立医院必须使用的管理方法,使医院内部经济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因此,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都经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通过对企业及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可以对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倪君文,李敏强.财务一体化模式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6,20(6):56-58.
[2] 邓莉莉.促进医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财经界,2014 (15):82.
[3] 杨韵清,马惠,刘璇,等.大型综合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148-149.
[4] 曾雪琳.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经贸,2017(20):169-170.
[5] 黄坚,刘伟.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和目的[J].现代医院,2016,16(9):1365-1366.
[6] 秦艳.论新制度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强化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7):23,22.
[7] 杨谢菲,朱妍.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探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1):75-76.
[8] 由宝剑.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实物案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收稿日期: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