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凤 岳莎 王敏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通过圈员头脑风暴,选定改善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值、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改善情况。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该院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从88.82%降至 5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减轻护士工作量,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 品管圈;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a)-0092-03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非计划拔管是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使外周静脉留置时间达不到正常的留置时间,时间小于72 h或大于96 h,不包括出院及化疗拔管者。
近年来,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使用,留置针的使用,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不当,也会造成如疼痛、堵管、渗血等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16年11月—2017年6月将品管圈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管理,以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现报道如下。
1 品管圈活动方法
1.1 品管圈的组成
2016年1月组建QCC小组,确定了圈名为“携手圈”,制作了圈徽,由科室护士长担任本圈的辅导员,质控组长担任圈长,共6名圈员组成,按品管圈程序开展活动。
1.2 主题选定
2016年11月,所有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了本科室现有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运用评价法,根据“5-3-1”评分标准,就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迫切性、上级政策、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打分,得出最高分值项目为: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确定为改善主题。
1.3 拟定活动计划
所有圈员一起共同制作了活动计划表,即包含了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项目的甘特图,每一阶段明确一名圈员为负责人,全科参与改进活动,拟定活动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6月。
1.4 现状把握
甘特图完成之后,对科室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所有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查找文献资料等方法制作出查检表,并对全科护士进行查检方法的培训,后于2016年12月前3个周进行现状调查,结果共有170例留置留置针,有151例次为非计划拔管,根据查检情况制作柏拉图,确定导致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为:疼痛、导管堵塞、液体外渗、影响滴速。
1.5 目标设定
根据圈员情况评定出圈能力为55.14,根据20/80原则,及圈能力情况确定改善重点为前4项,按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计算出目标值为151-(151×0.788×0.551 4)=85.39。
1.6 原因分析及真因验证
根据查检结果,所有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对查检出的4个方面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制作鱼骨图,经过整合并通过二八原则选出了要因为:留置时间过长、固定不当、夹子夹毕不规范、未正确封管、健康教育知晓率低。并经真因验证全部为真因。
1.7 确定对策并实施
1.7.1 进行靜脉留置针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学习 由圈长对全科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规范(2016版)》的培训学习,使全科护士掌握静脉治疗相关规范,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意识,并能在工作中落实。由责任圈员培训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技术,并进行考核,做到人人掌握。重点培训静脉留置针冲管、封管技术、固定方法、小夹子规范夹闭等环节。
1.7.2 制定静脉留置针输液检查流程 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情况每天由责任护士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留置日期、时间、穿刺局部情况、敷贴情况、生理盐水冲管检查通畅情况等,有异常时及时处理,确保留置针使用期限及效果。
1.7.3 加强留置针使用情况的质量控制 由责任圈员负责对全部使用留置针患者进行每周2次巡查,发现有问题时,落实责任护士立即整改。圈长及辅导员每周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召集圈员讨论改进。
1.7.4 对留置针使用的重点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重点检查护士冲管、封管技术、固定方法、小夹子规范夹闭等环节,对不规范的操作进行现场培训,减少因护士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非计划拔管发生。
1.7.5 改进特殊药物输注方法 高危、化疗药尽量使用深静脉通道,特殊情况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时,当日置管当日拔除,以保护血管。
1.7.6 合理选择封管液 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用生理盐水封管、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使用0~10 U/L的肝素盐水封管,减少堵管、渗血的发生。
1.7.7 开展留置针使用满意度调查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使用留置针的感受,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
1.7.8 切实落实静脉留置针使用健康教育措施 制定静脉留置针健康教育流程及开发健康教育处方,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由责任护士按流程要求做好床旁健康教育及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留置针使用注意事项的知晓及配合程度。
1.7.9 修订科室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進一步规范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确保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及安全。
2 结果
2.1 开展QCC有形成果
QCC前后各查检了3周,QCC前共有170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其中非计划拔管人为151人次,非计划拔管率为88.82%,QCC后共有73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其中非计划拔管为37人次,非计划拔管率为50.68%,统计结果见表1。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算出χ2检验后P<0.05,可以认为改善前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改善是有效果的,以下柏拉图的前后对比更能直观看出QCC前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降低,改善情况详见图1,图2。
2.2 开展QCC无形成果
通过QCC活动圈员提升了对QCC的认识,增强了沟通协调的能力,凝聚了团队,进一步树立了解决问题的信心,QCC前及QCC后的无形成果详见图3。
图3 QCC开展前后无形成果雷达图
3 体会
①品管圈作为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圈员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分析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并制定可行的落实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加强监管,可以实现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收到良好的效果。
②品管圈活动,改变了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不再以护士长管理为主,而是全员参与实施与改进,使圈员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每一个过程,都有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赋予圈员真实的参与感,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培训、锻炼了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很好的发挥。
③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解决了科室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制度和流程不合理的问题,并建立了有效的督导、检查机制,优化了留置针输液检查流程,对质量检查作出明确的责任安排,明确各责任护士及圈员的具体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分析问题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实现终端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秀娟,董晓燕,章东华.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对输血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4):256-257.
[2] 李晓盟.PDCA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43-44.
[3] 李文君,李良兰,唐万珍.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静脉输液渗漏率[J].护理学杂志,2014(12):6-8.
[4] 胡素华,兰晓娥.品管圈活动降低外周静脉使用渗漏发生率的研究[J].当代护士2014(8):130-132.
[5] 常清明,张丽.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改进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1(4):142.
[6] 谢秋红.实施品管圈降低胃肠减压患者胃管滑脱的观察[J].当代护士,2014(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