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岭
摘 要: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具有崇高美特点的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具有崇高美特性的诗词,培养他们坚毅顽强、拼搏向上的品质,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成长为优秀的中华民族接班人。
关键词:诗词;崇高美;大学生;意志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8-017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8.164
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审美要素。在当前全民学习诗词的热潮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那些能够催人奋进,陶冶情操,提升人格的具有崇高美特性的诗词,这对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重任的大学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学习具有崇高美特性诗词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国家和平稳定、繁荣昌盛的时代,他们衣食无忧,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但存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挫折能力差、缺乏理想信念等问题。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教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运动、变化、发展的,当矛盾处于缓和、统一状态时,体现出的就是优美感。而事物处于冲突、激化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和气势,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崇高美。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说:“崇高的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精神气魄突然向我们压来,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因而惊惧,继而这种自卑感就激起自尊感。为要把自己提高到雄伟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所以崇高感有一个从不愉快转化到高度愉快的过程。一个人多受崇高事物的鼓舞,可以消除鄙俗气,在人格上有所提高。”让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大学生多受具有崇高美特性的诗词艺术的熏陶,可以培养他们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具有崇高美特性诗词的类型
(一)表现自然景观中的崇高美
自然界中的很多景观物象,以其巨大的体积或粗犷不羁的形式使人惊恐,继而激发人的自尊,产生向上的崇高美感。这类诗词的代表如杜甫的《望岳》、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李白的《蜀道难》、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这些表现自然风光的诗词都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和抱负,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吟咏这样的诗词,可使学生心生豪气,开阔胸襟。
(二)表现古代英雄人物的崇高美
中国古代,在各民族之间、各诸侯国之间的冲突中,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他们在诗词中倾诉了拳拳爱国之心和顽强不屈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进步发展,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品格,令人尊重,敬仰。代表作有屈原的《国殇》、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书愤》、文天祥的《正气歌》、于谦的《石灰吟》等。
(三)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崇高美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新中国,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气壮山河、感人至深的诗词,代表作如夏明翰的《就义诗》、李少石的《南京书所见》、周文雍的《绝笔诗》、叶挺的《囚歌》以及刘伯坚的《带镣行》等。这些诗词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节,体现出崇高之美,当代大学生应学习、传承先烈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引导学生学习具有崇高美特性诗词的途径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把国人学习诗词的热情推向高潮。作为高校美育工作者,要利用这样的时机,利用诗词简短概括、易学好记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学习、体验具有崇高美特性的诗词,有效地克服大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坚毅顽强、拼搏向上的品质。
(一)利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
作为美育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班会上讲解美育方面的知识。如在端午节期间,以屈原为主题举办班会,让学生了解并记住他的诗句,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洁品质。
(二)以讲座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
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举办了“青春之美”“崇高之美”等讲座。以讲座的形式讲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留下的诗词,让学生了解、感受、向往、学习英雄人物的伟大与崇高。
(三)通过旅游学习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为大众为所喜爱的生活方式。节假日很多大学生都会外出旅游,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旅游时了解旅游景点的人文底蕴。去泰山要体会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去杭州的西湖不但要了解“西湖三杰”,还要知道张煌言的“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这样的诗句。这样的美让西湖更显厚重。有了这些英雄人物和这种爱国精神的传承,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因此,在学习诗词的热潮中,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更多地学习、感受具有崇高美感的诗词佳句,培养他们记忆历史的情感,激发大学生砥砺奋进的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绶昌.古今诗词选译[J].现代外语,1984(2).
[2]朱光潜.谈美书简·谈修养[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