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2019-06-11 03:01:42刘然
医药前沿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双孔鼓室中耳

刘然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 广西 梧州 543001)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Acute secretory otitis media)多见于儿童群体,属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该疾病以听力水平下降、中耳积液为主要临床特征,可恶化,影响患者生活,对小儿危害尤为突出。此前各地医疗机构普遍以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分析指出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疗效更佳,我院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61例患者,男33例,女28例,年龄7~66岁,平均(31.2±6.6)岁,单侧发病41例,双侧发病20例。对照组61例患者,男32例,女29例,年龄8~65岁,平均(31.5±6.4)岁,单侧发病40例,双侧发病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前瞻性研究: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视患者病情、体征等具体情况,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氨溴索、滴鼻剂等。持续进行一周治疗为一个疗程,复查未痊愈者,进行第二疗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治疗。

①鼓膜穿刺:应用碘伏溶液对患者外耳道等部位进行消毒,应用丁卡因做鼓膜麻醉,应用5号针头做穿刺,抽取积液,至无积液抽出后,擦拭残留物。②鼓室注药:完成积液抽取后,将糜蛋白酶(用量为4000IU)、地塞米松(用量为5mg)以及氨溴索(用量为2ml)混合溶液通过无菌注射器向患者鼓室进行输注,要求患者头部向非输注侧偏移30~45°,持续至输注结束,1h后,对另一侧进行输注,流程相同。用药过程中,应保证患者外耳道清洁、干燥。持续进行一周治疗为一个疗程,复查未痊愈者,进行第二疗程治疗。

调查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

1.3 观察指标

14d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以量化指标表达,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以显效和有效构成总有效率。患者听力恢复、中耳无积液,为显效;患者听力有所恢复,中耳积液减少,为有效;其他情况为无效。并发症包括炎性改变、鼓膜损伤、听力明显下降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Acute 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中耳炎的一种,一般不存在化脓特点,发病较急。此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约有40%~60%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10岁,该群体对病情的描述能力有限,可能导致疾病恶化[1]。也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单一进行药物治疗,无法完全保证治疗效果,可能导致化脓性中耳炎,甚至鼓膜损伤。我院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引入了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以物理方式抽取中耳积液、使药物作用于患者病灶部位,能够更有效的应对病情,从而提升治疗效果。糜蛋白酶的分解能力、不良反应均较为理想,可切断蛋白质大分子的肽链,刺激氨基酸的释放水平,也能提升抗生素的作用。地塞米松属于常见抗炎药物,能够明显改善炎症导致的临床反应,广谱抑制多种病原体。氨溴索可促进代谢,增强各类药物的药效。有学者研究发现,当患者中耳积液抽出后,各类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使治疗有效率提升5%以上。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及时的综合治疗可以实现病情的快速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0%~50%[2]。我院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36%,高于对照组的88.53%。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为3.28%,对照组为11.48%,两组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能够提升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也较为理想,可推广于后续临床工作中。

猜你喜欢
双孔鼓室中耳
箱涵埋深对双孔箱涵结构计算的影响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陶瓷学报(2019年6期)2019-10-27 01:18:58
双孔腹腔镜与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对比分析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57
东北地区双孔石刀研究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0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声导抗基本概念(2)